患者舒女士,身体素来健康,因工作原因,经常要坐飞机出差。半个月前她突然感到双小腿后外侧及足跟部疼痛,行走及负重时加重。
当她健步如飞赶着路,坐在电脑前工作,甚至半夜酣睡时,不时会感到一阵剧痛,如闪电般,从臀腿部掠过,直达足跟。而这时,她的两条腿完全不听指挥,就连走路也十分困难。
被吓得不轻的舒女士,以为是肌肉神经出了问题,医院检查。然而核磁共振、心电图、腰部CT片、化验血常规等浑身检查个遍,却没发现任何异常。
凭借中医一双手揪出隐匿病根完全没辙的舒女士,只好求助中医。她久闻广西骨伤手法大名鼎鼎的韦贵康教授有两位研究生徒弟在集萃堂中医馆出诊,于是慕名而来找到了黄勇医师。凭借着一双巧手,黄勇医师帮舒女士揪出了隐匿在身体深处并狡猾躲过检查机器的疾病“真凶”。
症见:双侧双小腿后外侧及足跟部疼痛,双侧臀部稍酸痛,无跛行。专科检查:双小腿及足跟部未见明显肿胀,腓肠肌稍有压痛,双侧梨状肌有明显压痛,腰部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旋转试验(+),直退抬高试验(+-),双侧“4”征(-),双下肢各关节活动无受限。
诊断:骨盆出口综合征。
腿臀放射痛问题在骨盆黄勇医师介绍说,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多因骨盆旋移或梨状肌挛缩构成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以至坐骨神经等被嵌于此狭窄出口之中而引起症状。起病可缓可急,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及足跟部放射,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走路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隙性跛行。该病的发生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
久坐姿势不良埋下骨盆隐患舒女士的病非常典型,而且很容易被忽略,因坐飞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致骨盆旋移,梨状肌挛缩,构成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挤压刺激坐骨神经,从而放射至腓肠肌和足跟疼痛。故患者梨状肌有明显的压痛,而直腿抬高试验和下肢旋转试验时,梨状肌会受到牵拉,加重刺激坐骨神经,故而呈阳性,因患者腰部无疼痛,无压痛及叩击痛,故可以排除腰部疾病引起,综合症状及体征,符合骨盆出口综合征。
经典韦氏手法化解锥心疼痛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将会感到臀部钝痛、酸胀,或发展为剧烈锐痛,如针刺刀割;久坐、就站或行走会使疼痛加剧,出现间歇性跛行,对行动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黄勇医师以经典的韦氏脊柱三联手法,为舒女士进行治疗。
第一步,以揉、按、推、拿等放松手法放松双侧臀部肌群及下肢后侧肌群;
第二步,用理筋手法松解梨状肌,缓解梨状肌紧张;
第三步,以骨盆调衡手法,矫正骨盆位置。
一次治疗后,舒女士即感觉疼痛症状减轻,治疗三次后症状已经减轻大半,坐卧已经无疼痛感觉,行走的疼痛也减轻了很多;予继续手法整治,治疗五次症状完全消失。
避免久坐受寒可保骨胳健康黄勇医师提醒,一旦患上骨盆出口综合征,应卧床休息,并尽快找专业骨科医师处置;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寒,因为受寒会使肌肉紧张挛缩,时值寒冬,更应保持身体下半部分的温度;平时应保持正确的坐姿,防止骨盆旋移,避免久坐,适时活动放松腰部及臀部肌肉,预防骨盆出口综合征复发。
集
萃
名
医
黄勇
针灸推拿师
全国名老中医、著名骨伤专家韦贵康教授师承弟子,刻苦研习中医骨伤手法和针灸推拿技艺,灵活运用中医理论指导骨伤手法,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方面享有一定的声誉,特别对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与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深有心得。尤其擅长应用中医手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颈椎病、颈肩综合症、脊柱骨盆综合症、退行性膝关节炎等疾病。对中医养生保健及失眠、疲劳综合征等亚健康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出诊时间:每周一、二、五、六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