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太极拳如何预防膝关节损伤

在太极拳运动中,前进后退都忌讳用重心前拥后拉荡来荡去,这样做即便膝关节与脚尖方向要一致,而力的冲击点在膝关节,照样会引起膝关节损伤。

文I杜军明

太极拳的良好保健效果已让众多人受益,但也有人因动作结构或练习形式的不合理带来严重的膝关节损伤。本文就太极拳练习中容易损伤膝关节的动作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练习前的热身非常重要

很多人认为,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热身运动,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在练习前的热身,可以使身体温度升高,肌肉、韧带粘滞性降低,关节润滑液增多。热身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安排,既可以采用静态的站桩,也可以动态的慢跑、快走等。站桩能够使重心稳定、整体感增强,还可以促进心理安静、身体放松、注意力集中,防止练习中的意识过度紧张,使练习效果事半功倍。热身结束后还要做一些拉伸活动,使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增大、组织液的分泌增多。当然,专门的腰、肩、胯、膝、踝的针对性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重心轴的稳定是核心内容之一

太极拳运动是通过头顶虚领、松腰敛臀和尾椎垂直地面,人体沿重心垂直线轴形成立轴,左右转动要在重心垂直线的基础上,以腰为轴进行升降转换。在前后、左右移动过程中,要求头正、肩平,即两耳、两肩、两髋在人体横切面上处于水平状态,尽量避免大幅度的左右晃动或倾斜。如果左右双耳、双肩、两髋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身体就会左右歪斜或前凸后翘,使脚底不能均匀地平贴地面,必然导致两侧膝关节受力不均,长期练习会导致膝关节损伤。

三、膝关节与脚尖方向要一致

在太极拳练习中,两腿的膝关节髌骨与脚尖方向要一致、膝关节不要超出脚尖。太极拳是以支撑腿为轴的旋转运动,支撑腿转换时,膝关节和脚尖的方向一致尤为重要。但是,一般人前腿的膝关节与脚尖方向一致多数人都注意到了,而最重要的支撑腿却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准确讲,前进后退过程中,两腿的膝关节的髌骨下缘应与第二脚趾方向应保持一致。这样不仅能够使膝关节两侧和脚底受力均匀,防止因膝关节外翻、内扣而导致的膝关节两侧受力不均而引起的关节损伤,而且还可以使膝、踝、脚底放松贯穿,将上部的受力有效传递给地面,也有利于脚底反作用力上达。

四、动作转换中膝与髋的主从、协调问题

在太极拳运动中,前进后退都忌讳用重心前拥后拉荡来荡去,这样做即便膝关节与脚尖方向要一致,而力的冲击点在膝关节,照样会引起膝关节损伤。

正确的太极拳重心移动应该是在保持重心轴稳定的前提下,松腰沉髋沿人体重心垂直线向下放松“伸展”至脚底。迈步时,先松腰沉髋,髋关节折叠再开步,前腿在迈步时膝关节有上提感,前进是被后面支撑腿伸展“撑”出去的。从外形上看,这样做似乎仍然是重心的前后转换变化,但自我感觉却是一种劲力下沉与上升过程中的运动变化。

另外,膝关节的结构不具备左右旋转的功能,小幅度的旋转也是与髋关节协同才能完成,太极拳的移动或左右转动应先松腰坐髋,向下松沉。同时,膝关节固定好,不要随髋关节进行做大幅度转动,更要避免髋关节外展状态下的旋转和膝关节“摇摆”,否则极易引起膝关节髌骨移位和内则副韧带以及缝匠肌、阔筋膜张肌损伤。

五、姿势高低应量力而行

太极拳专业运动员和名家的动作姿势低,是因为多年练习功力深厚的表现。很多人练习太极拳,不顾个人实际情况,模仿其外形姿势,动作一味求低,如果腿部力量不足尾椎极容易左右歪斜,导致两侧膝关节受力不均,长期练习就会导致膝关节损伤。

练太极拳只要动作结构正确,即便姿势很高,运动强度也都非常大,大腿中段肌肉负担非常重。因此,太极拳的练习时的进度应按计划的进行,下蹲幅度也要量力而行,初期最好是采取高架势,切不可盲目追求低架势,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

许多书中提到太极拳要领时讲:“屈膝下蹲”,其实这句话是有语病的。准确讲应该是“松腰沉髋”。太极拳在三点一线的立柱、立轴结构基础上,通过松腰沉髋,达到节节放松与贯穿,膝关节的下蹲是松腰沉髋和敛臀的结果。非但不是主动的“屈膝”,而且从脚背到大腿根的前面肌肉有被拉伸的“弓”感,膝关节有向内的被包裹感。如果腰髋没有松开,姿势过低反而会压迫腹股沟血管,导致下肢血流循环障碍,而且容易导致尾椎左右歪斜的“出髋”,使两侧膝关节受力不均或下传受阻而损伤膝关节。

六、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

如今,太极拳已有众多的流派和分支。他们虽然都叫太极拳,但风格特点迥异,甚至大相径庭。太极拳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不同流派,正是因为各人素质、练功目的与理解深度不同造成他们的侧重点的不同。因此,不同体质、不同兴趣和目的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身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种类。

七、自学与指导问题

太极拳结构复杂、细腻,讲究“一动无有不动”和“上下相随人难进”,属于协调性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在技术上,太极拳讲究劲力与筋骨的衔接、贯穿、蓄化,有杠杆、向心、离心、螺旋、反作用力等多种力学的运用极为复杂,属于高层次的人体力学,堪称人体力学“艺术”。如果一般内家拳称的上“巧”的话,太极拳则带有一个“妙”,如此精细的运动很难相信靠自学能够就能掌握。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够加速对太极拳核心技术与理念的理解,避免错误动作的重复,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太极拳练习初级最好有人指导,练习到一定阶段,对基本技术和特点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后再自行练习。

八、练习服装、场地、频度、整理活动问题

虽然太极拳对运动场地大小的要求不高,但是太极拳,尤其传统太极拳,主要以支撑腿为轴,进行转换。平整、舒适的地面,可以降低实脚辗转的难度,并使膝关节受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因此,在练习太极拳最好穿舒适、摩擦力小的平底鞋,选择场地也最好是平整、软硬适度的地面。尽量避免在高低不平或摩擦力过大的塑胶场地或水泥地上练习。

最后,特别要指出的是,太极拳练习的频度应该因人而异,以顺应自身年龄以及身体状况、季节变化为原则,不出现疲劳积累为参照标准。在练习结束后,除了静养还要做一些拍打、抖动肌肉和活动关节的运动,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原文刊载于《武魂·太极》年8月号

长按







































什么药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zl/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