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顾名思义是根据肌肉的形状来命名的。提及梨状肌,就不得不提及它另外的“五个兄弟”,分别是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这些肌肉统称“深六肌”,是髋关节深部6块负责髋外旋的肌肉。
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Syndrome,PMS)是指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上下孔受梨状肌相关疾病(外伤、劳损、感染,占位及解剖变异等)所致的神经肌肉病变,是臀深综合征的一个亚型。下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约6%是因梨状肌病变引起的。梨状肌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在盆腔出口区,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关系存在许多变异。按潘铭紫教授分型法分为I-Ⅶ型[2]。
I型:坐骨神经穿梨状肌下孔
II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穿梨状肌
III型: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
IV型:胫神经穿梨状肌、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上缘
V型:坐骨神经总干出梨状肌上缘
VI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下缘、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上缘
Ⅶ型:胫神经出梨状肌上缘,腓总神经出梨状肌下缘
其中I型为正常型,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1.6%,II-VI型为变异型,约占38.4%。变异型中又以II型较多见,其余四型均不常见。
钟世镇等型[3]研究骶丛及坐骨神经的关系后认为:腓总神经自骶丛后股发出,位于胫神经与梨状肌之间的占86.67%,位于胫神经上下缘占33.33%。腓总神经周围三面是梨状肌,一面是胫神经,腓总神经正好包埋在中间。梨状肌劳损后引起无菌性炎症,水肿渗出,刺激包在其中的腓总神经,引起臀腿痛(小腿外侧),也可引起胫神经分布区的小腿后侧与足底痛。时间久,则引起挤压与粘连,出现小腿麻木。梨状肌的这些解剖学特点,是引起梨状肌综合症的先决条件。
病因
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某些动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遭受风寒湿、因风寒湿邪侵犯,如久坐卧湿地,致使梨状肌痉挛、炎症改变。
其次,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此外,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因此对于此病的女性患者还需了解有无妇科炎症疾患。临床表现
主要为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神经,血管及梨状肌本身损害的症状,其中最突出的乃是干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可急可缓,病前多有外伤、紧张体力劳动或受凉史。病程大多为慢性间歇性经过,通常累及一侧下肢。
症状多为臀部钝痛、刺痛并伴有紧困、酸胀感,且疼痛常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乃至足背或足外缘放射,走路或其他体力活动时加剧。
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或“跳脓样”剧痛,夜不能寐,双下肢屈曲,生活不能自理;当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时,也可引起沿一侧下肢的窜痛。病人自觉患肢变短,走路跛行,不能着地用力。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有助于支持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并有助于从鉴别诊断中排除其他症状非常相像的诊断。当怀疑梨状肌综合征时,应对腰部、骨盆、臀部和下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视诊、运动范围检查、触诊、肌力、感觉,以及根据患者的症状而进行的特殊检查。
1、臀部压痛(触诊)
梨状肌深部压痛,可触及条索状或弥漫性肌束隆起。
图示:触诊臀肌深间隙。(A)坐骨大切迹(黑色轮廓)。梨状肌(以红色表示)和坐骨神经(以黄色表示)。(B)坐骨外侧(实心红线)。腘绳肌(红线)和坐骨神经(以黄色表示)。(C)坐骨内侧。骶结节韧带(以蓝色表示)和阴部神经(黄线)。
2、梨状肌紧张试验
病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检查者先用一手握住患侧踝部,将膝关节屈曲90°,另一手按住对侧骶髂部以固定骨盆,然后将小腿用力向外侧推压,使髋关节内旋以致梨状肌紧张。若出现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者,即为阳性,说明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损,多由于梨状肌损伤、痉挛压迫坐骨神经所致。
3、直腿抬高试验
令病人仰卧做直腿抬举试验,患侧下肢抬高30°~60°时痛逐加重,而抬高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此外,亦常见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过敏或减退及跟腱反射改变等。
4、FAIRtest(Flexion,adductionandinternalrotation)
患者取侧卧位,面向检查者。检查者用一只手抓住脚踝,另一只手按压臀部,使患肢弯曲、内收和内旋,产生臀部疼痛及放射痛为阳性。
5、Seatedpiriformisstretchtest
病人坐在检查台边缘。髋关节屈曲而膝关节伸直。当触诊坐骨大切迹时,检查者内旋内收患肢以引发症状。
6、Activepiriformistest
患者取侧卧位,将脚后跟蹬向桌面,并主动外展外旋(黄色箭头)对抗阻力(橙色箭头)。检查者将一只手放在梨状肌水平,另一手放置在患膝。
治疗
1、多学科治疗
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肌松剂(relaxants)和神经系统药物如加巴喷丁(gabapentin)和普瑞巴林(pregabalin),以及物理治疗仍然是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核心。梨状肌触诊时压痛的紧缩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治疗,包括:痛点注射麻醉剂、小针刀疗法、干针疗法(dryneedling)、针灸、手法加压和按摩。辅助治疗方法包括热敷和肌肉刺激。物理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恢复肌肉的适当长度,松解可能存在的肌筋膜痛点,这样可能可以减少对坐骨神经的压迫。2、注射治疗
对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行梨状肌注射既可以用于诊断也可以用于治疗。这些注射可以采用直接注射或在肌电图、透视、超声、MRI或CT的引导下进行。3、手术松解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梨状肌肌腱切断术和坐骨神经减压术。在手术前谨慎地筛选患者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是必要的。一些研究报道了手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良好结果,但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进行过大型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鉴于上述保守治疗有相对成功的疗效,只有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松解。
梨状肌综合症的康复和预防
1、梨状肌的拉伸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性质,导致梨状肌比较容易紧张,其实这块肌肉每天都可以拉伸一下,使它保持良好的柔韧性。但是,要记住拉伸的准则是不以疼痛为代价,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拉伸思路。
2、加强臀中肌的力量
当臀中肌无法在步态中稳定骨盆时,本身扮演微调角色的梨状肌就不得不出来去帮助臀中肌来稳定。就像本来是两个人的活,现在让一个人干一多半,时间长了,它肯定会罢工。
生活中注意事项
改变不良的坐姿习惯,比如翘二郎腿、坐着的时候腿分得很开、弯腰驼背等等这些让梨状肌处于过度紧张的姿势以及给骨盆太大压力的动作都应该尽量避免。改变不良的走路姿势,步态对骨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长期不良的走路姿势会导致骨盆的位置发生改变,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髋带动腿,如下图所示;工作生活中不要保持一个姿势坐太久,隔个几十分钟,就要适当起来活动一下适当的运动,瑜伽、健身、普拉提
好啦,关于梨状肌及梨状肌综合征的知识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
大家还有什么想要了解和学习的康复知识,都可以在后台告诉小编哦!会为您尽快安排!
来源:运动与解剖(ID:BruceKong),骨今中外
全球康复资讯整理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