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确是一项非常健康的运动,它几乎适用于任何体质的人且十分普遍的有氧运动,只要掌握好每个人所适应的跑步的度,跑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能产生很大的好处。能够减脂、增强心肺功能,能够预防骨质疏松、防止肌肉萎缩,能够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够舒缓压力、排解疲劳等等。但是我们很多人在跑步的过程中,或者说在跑步结束后,由于一些原因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小腿酸痛,踝关节、膝关节、梨状肌等疼痛现象。
跑步运动后的肌肉酸痛症状主要是肌肉受到乳酸刺激引起的。对于人的身体来说,乳酸是疲劳物质之一,是身体在保持体温和肌体运动而产生热量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过量的乳酸堆积会造成肌肉酸痛,堆积的程度不同,酸痛的感觉也不同。那么对于跑步运动后出现的踝关节、膝关节、梨状肌等部位疼痛,应该如何进行腿部运动预防?锻炼那些肌群能够帮助避免跑步疼痛?如何缓解跑步后腿部酸痛?不妨一起看下面的介绍。
对于跑步腿部出现疼痛的原因大概可以规划为:
由于长期不运动。
而突然跑步引起肌肉突然受到大量的拉伸,然后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从而导致腿部疼痛,有些人的疼痛会使得走路出现困难,这样的疼痛一般会持续好几天才会慢慢消失。
跑步运动量加大得太快。
没有循序渐进,导致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不断牵扯,使小腿胫腓骨膜撕裂损伤,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出血,骨膜增生,这种小腿疼痛被称之为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严重时小腿内侧或踝关节上方有局限性肿胀,皮肤灼热感,后蹬动作乏力,且疼痛剧烈,行走困难。后蹬痛系此伤痛的特有症状,当脚尖后蹬动作时,小腿即感疼痛。此外,由于场地过硬、落地动作不正确而缺乏缓冲,都可使小腿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导致小腿疼痛。
长期的长距离跑步、徒步、单车或下山行走。
长期长距离跑步对腰肌的伤害是走路的3-4倍,行走的脚底过度内转或者后旋,或腿长不均匀,地面不整,都有可能产生人体下肢的不平衡,带来骶骨、髂骨与盆腔错位问题,存在可能引起梨状肌损伤。但合适的跑步、徒步距离,又是对腰肌机能的一个加强过程,我们每天所做的运动实际是一个加强、损坏的平衡过程,内在的条件好些,年轻,这些症状很可能迟后体现出来,对于年岁大的同志,体能差的人来说,就很明显。
对于跑步出现的疼痛问题,建议可以从下面几个要点进行锻炼:
1.加强腿部肌肉练习
强大的肌肉能够很好的吸收落地时的冲击力,从而保护我们的骨骼,膝盖和韧带。这对预防运动损伤是极其重要的!
2.热身+拉伸
其实在跑步前足够的拉伸和热身,能够很好的防止在跑步的过程中小腿疼痛的问题!
3.营养
肌肉受损,那么我们就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来进行修复。所以我们在跑步前,跑步后千万不能不吃饭。充足的蛋白质,高碳水,高维生素的食物能够很好的修复受损的肌肉细胞,加快肌肉的恢复,这样也可以很好的避免肌肉疼痛!
4.学会放松
长时间跑步,不注意恢复,使肌肉过度紧张、疲劳;骨膜不断被牵扯,组织变松弛,骨膜产生淤血和水肿。从而造成小腿前侧疼痛。因此可能就要学习一些放松动作了。
最后,不管是之前有过跑步酸痛疼痛的情况还是没有过的跑步者,都需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防止膝盖受伤
跑步最怕遇到的,就是膝盖出现问题,因为这会让我们不能够继续跑下去,所以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但是很多原因都是可以避免的,首先就是姿势上的问题,在我们跑的过程中,全身的肌肉都是处于绷紧状态中的,不要让自己软绵绵的跑动,这会让力量都集中在膝盖上面,那么要防止这些,就要做到让头部,臀部以及脚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上半身是略微倾斜的。
二:有规律有计划的去跑
计划对于做任何事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对跑步来说,有一个合理的计划会让你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比如跑多远跑多快等问题,都可以一一的加大难度安排下去。那么除了计划之外,规律性同样很重要,很多人都是想起来,或是有时间了才会去跑,有时候突然运动对身体来说不仅没有利甚至有害,所以防止突发性的跑步是很有必要的,做到有准备才能跑的舒畅。
三:补水的问题
跑步流汗大家觉得都是很正常的事,甚至以此来作为跑步的成效,而流汗就意味着我们身体的水分大量的在流失,如果这时候还在拼了命的跑,而不去补充水分的话,就会让身体进入到缺水的状态之中,这对运动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那么跑前少量的喝些水,在跑的过程中最好每隔十五分钟左右,就补充一些水分的话,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出现缺水的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