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医药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技

壮医把“筋”称为“吟”,把“骨”称为“夺”,把“肉”称为“诺”,认为筋、骨、肉构成人体的框架和外形,通过筋的传导产生肢体的运动,而气血通过“三道两路”供养躯体和脏腑,达到三气同步,维持人体的生理健康。而人体的运动功能,需要人脑(巧坞)通过经筋(火路)传递信息来完成。因此,“筋”在人体运动中起主导作用。《说文解字》记载:“筋,肉之力也”会意筋从肉、从力、从竹(节)。关于“筋”,从《易经》到《黄帝内经》均有记载,所谓的筋,就是除了骨之外的所有组织,包括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椎间盘、神经、血管等。《杂病源流犀烛》上说:“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到全身之运动……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这也说明了筋的分布纵横交错,无处非筋,无处不连,筋主束骨,筋之于骨,好比土壤之于花,养骨者先养筋。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肝肾好则筋骨强,所谓筋长一寸,命寿十年也。古人将筋概括为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但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别。《灵枢·经脉》中所谓“脉为营,筋为刚”说明两者的根本区别。经脉理论以循环流注运行血气、联络脏腑为主,而经筋理论则是以机体的信息传导组织为主。在临床上,筋病以肢体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是骨伤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今日分享壮医筋经疗法治疗肌筋膜炎技术

01

适应症

该疗法除治疗中老年人多发的腰背肌筋膜炎(急性、慢性)外,还可治疗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腰三横突综合征、梨状肌损伤、腰腿腹三联征、退行性膝关节病变等多种。

02

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器质病变病例、感染及恶性变肢体及部位;2.出血倾向及咯血病例、极度衰弱病例、孕妇、产妇、婴幼儿等。

01

技术操作方法

1.经筋摸结方法:贯彻“以痛为腧”为原则。

医者两手密切配合,左手着重协助固定诊察部位,右手根据所检查部位的生理形态、肌筋的厚薄及层次、正常组织的张力、结构形状等情况,分别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指合力,对经筋线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致深,由轻致重,以切、循、按、摸、弹拔、推按、拔刮、掐、揉捏等手法行检。病灶分点、线、面等形状,以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为特征。

2.经筋解结方法:贯彻“松筋解结”为原则。

第一步,壮医经筋手法,医者先用手法在病变部位来回滚动3~5遍,使局部充分放松发热。然后采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四个部位配合拇指及四小指顺着病变部位的经筋线进行全线按、揉、点、推、弹拔、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要求手法要“中灶”,即以手拇指沿筋结肌纤维方向进行弹拨约2分钟。力量从轻到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第二步,壮医经筋针法,贯彻“固灶行针”为原则。医者左手固定病灶,右手持2寸或3寸毫针,对准筋结病灶快速进针,要求“中灶调气”为目的,可根据不同病灶选用“一孔多针、局部多针、透针穿刺、移行点刺、尽筋分刺、轻点刺络”等多种针法,使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或传电感为宜,不留针。如病候属寒性,可采用“燔针劫刺”即壮医火针法,操作方法是:在选定的筋结病灶部位上常规消毒,然后右手持2寸或3寸毫针,将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治疗部位,得气后迅速出针;针刺的深度主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针刺部位肌肉的厚薄及神经、血管的分布而定。

第三步,经筋拔罐法:采用闪火拔罐法在针刺病灶部位或经筋线上拔罐8~10分钟即可。以拔出黄水为佳,隔日施法1次,10次为一疗程。

该疗法的技术关键环节是“摸结”与“解结”两个环节,摸结要求查到具有阳性体征的“真性病灶”,这是疗效的关键,加上目前尚没有仪器能测到筋结“病灶”,故对医者手触摸结技术要求较高。“解结”环节的关键在于“中灶”,包括手法、针刺、拔罐都要求“固灶施法”,故要求医者必须有“固灶”思维,不拘经穴所限,并特别注意手法的力度、方向和技巧。以“气到病所”为最佳。

注意事项:

1.作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配合协作。2.手法时注意病者状况,操作细致,宜巧力,忌蛮力,以防折伤。另外,在实施手法“解结”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异常,故手法强度要以病人能忍受为度。3.针法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针法刺激要按病者的承受能力,因人、因病施法。严防刺伤重要

部位及脏器。

4.拔罐要注意火源和时间,严防烧伤及起泡。

友情提示

欢迎您给喜欢的文章点个“赞”和“再看”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者到朋友圈

还有别忘了给“《民族医药报》”设为星标

我们每天不见不散

韦英才

值班编辑

毛凯亮

值班主任

张海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zl/1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