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腰腿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上在临床上还有一个能够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发病率要远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它就是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由梨状肌损伤后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的以一侧臀、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梨状肌起始于第.3.4骶椎前面骶前孔外侧和坐骨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自髂后上棘至尾骨尖做一连线,其中点至股骨大转子顶点的连线即梨状肌下缘。坐骨神经大多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部分有解剖变异者则从梨状肌内或梨状肌上孔穿过。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人群,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
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两类。急性损伤多见于如闪、扭、跨越等使髋关节急剧外展、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突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可使梨状肌遭受损伤。慢性劳损多见于久坐人群,如司机、办公室人员、电脑族、麻将沉迷者;久站人群,如教师、收银员等;深蹲爱好者反复下蹲等动作,或臀部感受风寒湿邪。急性损伤可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等炎症性反应及肌肉保护性收缩痉挛,使坐骨神经受到刺激、牵拉或挤压而出现臀腿疼痛等症状。慢性损伤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局部肌纤维的变性、粘连与挛缩,因累及坐骨神经和臀下神经而出现臀部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久之则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的萎缩。
诊断及鉴别诊断:患者有髋部扭闪外伤史或感受风寒湿等病史。一般为单侧发病,主要症状是臀部酸胀疼痛,向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放射,肌肉痉挛严重者,呈“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咳嗽、喷嚏时可加重疼痛,睡卧不宁,甚至走路跛行,偶有会阴部不适、小腿外侧麻木。检查时腰部无压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梨状肌肌腹有压痛和放射痛,有时可触及条索状隆起肌束。髋关节内旋、内收受限并加重疼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在小于60°时,梨状肌被拉紧,疼痛明显,而大于60°时,梨状肌不再被拉长,疼痛反而减轻。依据体征和影像资料,本病不难与髋部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坐骨神经炎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为早期尽快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刺激,后期重点是预防粘连和肌肉萎缩。治疗以理筋手法为主,配合药物、针灸、封闭等方法治疗。
理筋手法通常作为首选方法,通过局部手法以缓解梨状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修复受损组织。急性期手法宜轻柔和缓,切忌暴力,以免加重病情。慢性期手法宜深沉有力,以弹拨法为主。急性损伤初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负重及行走。后期疼痛不明显时应做髋屈伸、收展和旋转等各个方向的活动锻炼,以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中药内服辨证论治:血瘀气滞证治宜化瘀生新、活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寒湿痹阻证治宜散寒除湿、祛风通络,方用蠲痹汤加减;湿热阻络证治宜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方用加味二妙散;气血亏虚证治宜补养气血,舒筋止痛,方用当归鸡血藤汤加减。
针灸疗法:取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泻法,以有酸麻感向远端放散为宜。针感不明显者,可加强捻转。急性期每天针刺1次,好转后隔日1次。可加艾灸。
封闭疗法:非急性期可用曲安奈德注射液0~40mg加1%利多卡因~5mL做局部痛处封闭注射。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物理疗法:急性损伤后4小时内可冷敷,后期可选用频谱治疗仪、红外线照射仪、超短波等方法治疗。
手术疗法: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或诊断明确但症状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以松解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
护理方面:急性期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将伤肢保持在外旋、外展位为佳,避免髋关节的旋转活动,平时要避免风寒湿邪侵袭。疼痛缓解后应加强髋关节及腰部功能锻炼,以减少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医学之家艾灸刮痧、针灸拔罐、放血推拿病案分享
→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科获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