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冲击波疗法

什么是体外冲击波疗法一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ESWT)是一种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产生冲击波能量,通过探头将能量传递至体表,再透过软组织聚焦于治疗部位的方法,该法具有安全有效、非侵袭性、并发症少的等优点,它作为一种绿色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康复领域的多种疾病,并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体外冲击波最早应用于临床是用来治疗泌尿系统的碎石,0世纪80年代,临床研究人员开始应用冲击波作用于患者的骨折不愈合部位,发现体外冲击波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此后,人们加快了对体外冲击波在骨科康复中临床应用的研究。

体外冲击波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根据冲击波波源产生的形式不同,体外冲击波分为以下4种:气压弹道式冲击波(属于放射式冲击波)和液电式、电磁波式及压电式冲击波(均属于聚焦式冲击波)。其中,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机是通过自由移动的探头,将由气压弹道产生的冲击波以放射状扩散的方式传递至治疗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后三种均属于传统的体外冲击波,是通过发射体将能量聚焦于治疗部位而起到治疗作用。

体外冲击波的作用机制

体外冲击波治疗是利用冲击波对人体内部组织、细胞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作用机制如下:

(1)机械压力效应

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压电效应

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

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 

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体外冲击波的适应证

(1)骨肌系统疾病:急、慢性损伤性疾病导致的疼痛、肩周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岗上肌腱炎;网球肘、肱骨内上髁炎;髋部及膝部慢性损伤性疾病,如弹响髋、跳跃膝(胫骨结节骨骺骨软骨炎)、膝关节炎;足跟痛及足底筋膜炎等;腰肌劳损、急慢性腰软组织损伤;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小于0.5cm的骨缺;外科术后或软组织粘连挛缩导致的关节僵硬;跟腱挛缩等。

()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症: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等。

(3)皮肤不愈合:压疮、糖尿病足溃疡、伤口不愈合。

(4)烧伤:压疮、糖尿病足溃疡、伤口不愈合。

(5)男科疾病:前列腺炎、阴茎硬结症、勃起功能障碍。

(6)心内科:陈旧性心肌梗死等。

(7)其他:减肥塑身等。

体外冲击波的禁忌症五

(1)全身性因素:存在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安装心脏起博器患者;血栓形成、骨骺未闭合的儿童、使用抗免疫药剂的患者;患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各类肿瘤患者;孕妇。

()局部因素:关节液渗漏的患者;冲击波焦点位于脑及脊髓、大血管、重要神经干走行处及肺组织者;肌腱及筋膜急性损伤;骨组织萎缩及感染性骨不连、局部感染及皮肤破溃患者;大段骨缺损者。

体外冲击波的优点

(1)损伤轻微,可替代某些外科手术疗法;

()一般采用简单麻醉或不必麻醉;

(3)治疗时间短,风险小,可在门诊进行治疗;

(4)无需特殊术后处理,且术后恢复较快;

(5)治疗费用远远低于开放式手术。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后肩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rESWT)偏瘫后肩痛(HSP)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这一个单中心、随机、盲法评估、安慰剂对照的试验中,将偏瘫后肩痛(HSP)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rESWT(n=17)和对照(n=17)组。每周治疗4次,持续治疗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以及在治疗周和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Constant-Murley评分法(CS)、改进的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评分法评估肩关节功能。

结果:干预组患者经治疗即可、周及4周后VAS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的差值分别为-1.69±1.90和-0.45±0.79(p0.05);治疗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的差值分别为-1.60±1.74和-0.34±0.70(p0.05);治疗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的差值分别为-1.61±1.73和-0.33±0.71(p0.05)。在干预组中,Constant-Murley评分(CS)从19.1±11.0提高到0.88±10.37,而在周后提高到0.41±10.8(p0.05)。

结论:rESWT可能是治疗偏瘫后肩痛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的有效和安全措施之一。但需要进一步和各种条件下的研究来支持和推广这些结果,并了解rESWT治疗HSP的机制。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例。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周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组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

结果:治疗前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临床证明: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可以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有效手段,但其作用机制以及能否持续地缓解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的痉挛状态尚需进一步研究。

体外冲击波治疗家兔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

方法:使用冲击波治疗家兔股骨头的坏死并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对8只兔子使用甲基泼尼松龙和脂多糖诱导其双侧股骨头坏死。左肢(研究侧)股骨头接受冲击波治疗。右肢(对照侧)不接受冲击波。冲击波治疗1周后,对股骨头进行活检。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冲击波治疗的坏死的股骨头具有较高的骨组织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成骨细胞表面/骨表面的比值,骨样表面积/骨表面积的比值,骨样厚度,矿化表面/骨表面的骨量的比值,矿化合并率和骨形成率。然而,冲击波治疗的股骨头小梁的分离度较对照组低。侵蚀的表面积/骨骼表面积的比值和破骨细胞表面积/骨骼表面积的比值组间差异不显著。

结论:使用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增加其骨质量。体外冲击波可以通过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来促进坏死股骨头的骨修复。

体外冲击波治疗大鼠膝关节骨质疏松性骨关节炎的研究目的:本文研究体外冲击波对于(ESWT)老鼠骨质疏松(OP)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

方法:五十六只大鼠被随机分为七组:包括对照组、OA组、OP组、OA+OP组、OA+ESWT组,OP+ESWT组,和OA+OP+ESWT组。评估包括大体病理,骨密度(BMD),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微CT)扫描,骨强度测试,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分析。

结果:大体病理上,OA+OP组显示比OA组和OP组发生更大面积的骨关节炎改变。OA组,OP组,OA+OP组骨密度和骨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而ESWT治疗明显改善骨密度和骨强度。微CT扫描显示,软骨下骨板的厚度明显降低,而骨孔隙率在OA、OP、OA+OP组中增高,ESWT治疗显著改善软骨下骨板厚度和孔隙率。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OA组和OA+OP组相对于对照组的Mankin评分和番红精O评分显著增加,OP组没有变化。ESWT治疗显著改善变化。根据免疫组化分析,Dickkopf-1(DKK-1)显著增加,但相对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OA组、OP组,OA+OP组下降,而ESWT治疗逆转这些变化。

结论:骨质疏松增加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ESWT治疗在降低大鼠骨质疏松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疗效。

欢迎







































怎么治好白癜风
白淀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cs/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