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成功为2岁幼儿实施先天

日前,医院小儿骨科成功完成首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矫形术,术后患儿病情稳定,家长对手术结果满意。

2岁多的女孩玥玥(化名),因髋关节发育不良,出现双下肢缩短、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走路如同小鸭子,这导致她十分自卑。医院就诊,却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经多方询问,孩子家长来到医院小儿骨科求助,科主任沈海彪热情接待了他们。经过检查,患儿被确诊为: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经协商,家长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据沈海彪介绍,此类矫正手术较为复杂,需要先后进行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骨盆Pemberton截骨、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钢板内固定、髋人字石膏外固定等多个步骤。

由于技术要求较高,科室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孙军来院指导。手术当天,在孙军的带领下,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沈海彪与科室副主任医师冯永新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矫正手术,手术过程顺利,解除了患儿的病痛。

医院孙军副院长向患者介绍病情

手术进行中

术中透视股骨头在位,髋臼覆盖好,钢板位置良好

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

手术前

手术后

小儿骨科在这里提醒家长们,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越早治疗越好。一岁半以内一般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佩戴儿童特殊支具等方法进行矫正,避免了手术且治愈率高。治疗时,医院科室进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妇幼健康知识小课堂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知识

1

什么是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描述婴儿及儿童期先天性或发育性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的统称。这些异常包括轻度缺陷,如髋臼浅,以及严重缺陷如畸形性脱位。畸形性脱位在出生前发生,有髋臼和股骨近端严重的畸形。不予以干涉可导致患儿行走困难,患肢内收,短缩畸形,所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2

发病率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率约1~3.9‰。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成年后的退行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很高。目前认为妇女退行性髋关节炎的一半既往有髋关节发育不良。

3

病因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多基因遗传模式,常见于臀位产,关节松弛的儿童,女多于男,比例约6:1。

4

诊断

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诊断与能否取得好的疗效至关重要。有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髋臼不可能发育正常。延误治疗会导致残余畸形和最终的退行性关节炎。

1.新生儿检查:应该筛查每个新生儿是否有髋关节不稳定征象。

2.反复检查:髋关节检查应包括在每个“健康婴儿”的查体中。有下列体征应考虑患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

①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皱加深很多;

②患儿会阴部增宽;

③患侧髋关节活动少且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

④患侧肢体缩短;

⑤牵拉患侧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患儿会哭闹。

3.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适用于出生后至6个月的婴儿。

4.X线检查: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有诊断价值,单纯骨盆前后位片就能满足诊断需要。

5

治疗

1.出生至6个月是治疗的最佳时期,本阶段主要采用外展支具。如脱位的髋关节3~4周仍没复位,应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

2.6~18月龄:大多数患儿可通过闭合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

3.18月龄以上:此年龄段患儿通常须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术,骨盆、股骨近端截骨术。

6

咨询电话

小儿骨科门诊:1楼儿科诊区

-

沈海彪副主任医师:

冯永新副主任医师:

文字

小儿骨科

编辑

宣传科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yf/1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