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是一个被过度滥用的一个词汇,长相不突出、身材不突出、钱包不突出……却唯独椎间盘突出,有过腰痛的人一定对它记忆犹新。疼在你身,痛在家人心啊,没经历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是坏事,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过度使用或即将出现问题时,会发出求救信号!
现在腰疼人群的的症状也是多样化的,有的人走路痛、有的人下蹲痛、有的人翻身疼、有的人起床痛等等。
然而大多数人处理的思路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哪疼治哪!哪疼医哪!)接下来聊一聊下面患者情况。
女性57岁
一、主诉及问诊
近期腰部疼痛难忍,之前有20多年腰椎间盘突出史,近期症状加重,平躺时臀部不敢抬起来,不敢翻身,走路缓慢,表现右侧腰痛,同时伴随右侧臀部后侧以及大腿后侧不适感。
二、常规检测及功能评估:
屈颈试验-直腿抬高-
四字试验-右侧梨状肌测试+
弯腰+(随着弯腰角度增加腰痛加重,过了临界值腰不痛)
后仰+(左脚垫高后伸不痛)
右侧屈+(左脚垫高右侧屈不痛)
左侧屈+(右脚穿鞋左脚赤脚左侧屈不痛)
常规检测可以很好的用来判断被治疗者是否有器质性损害,如椎间盘突出、骶髂关节炎、肩峰下撞击等,是排除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禁忌症的很好的方法。
(腰椎X光侧位片)
(腰椎核磁共振)
三、影像资料
腰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
L5/S1椎间隙变窄
L2/L3、L5/S1椎间盘膨出
L4/L5椎间盘突出
四、诊断
目前患者症状跟椎间盘退变无关。
弯腰腿痛原因为右侧梨状肌损伤引起。
后仰、右侧屈腰痛原因为左侧腰大肌紧张引起。
左侧屈腰痛原因为右侧腰方肌紧张引起。
(右侧腰方肌手法松解)
(臀桥配合呼吸强化核心)
五、运动康复方案
右侧梨状肌、腰方肌手法松解
左侧腰大肌手法松解
左侧腰大肌离心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髋伸模式重建
生活姿势练习(拖地擦地等等)
(屁股上抬前后对比)
(翻身前后对比)
六、治疗效果
治疗调整五次后症状消失,病人活动自如。
七、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病人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腰方肌的损伤,腰方肌在腰痛处理中极其容易被忽视,又极其容易触诊不准确,最终可能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腰方肌按纤维走形可分为三部分:
髂肋纤维:最表层,几乎垂直向下附着于骼棘和骼腰韧带,向上连接第12肋。
髂腰纤维:中间层,较少的骼腰纤维向下经过同侧骼骨附着点,向上经过上方4个腰椎横突,对角穿过并延伸至骼肋纤维内侧。
腰肋纤维:最深层,向下跨越L2~L4/L5横突,向上到达第12肋,并对角穿过骼腰纤维,形成交织结构。
肌肉功能:
脊柱侧屈,脊柱伸展。
也是维持腰椎侧向稳定的重要肌群,同时在步态中对于骨盆的侧向稳定也至关重要。
协同呼气。
双侧对应的肌肉组成功能单位按所需功能进行协同或抵抗动作。
每年预计有10%-15%的成年人因为腰痛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腰方肌也是腰背痛中最常被忽略的肌肉之一,它是比较常见的腰痛的来源,曾有报导称腰方肌在军人服役中最常见骨骼肌疼痛来源(中的32%)
腰方肌出问题引起的疼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椎间盘突出症。
腰方肌损伤引起的疼痛区域:
向后可至骶骼关节以及臀部下方,有时也可向前沿髂嵴到达下腹部、腹股沟以及股骨大转子区域。
腰方肌损伤主要表现的腰痛:
疼痛位置深,疼痛性质为酸痛/刺痛,动态中可呈撕裂性痛。
腰方肌损伤引起的功能受限:
向健侧侧屈可引起疼痛
弯腰时逐步产生疼痛,过了临界值疼痛减轻
坐姿较于站姿更容易诱发疼痛
洗脸刷牙、切菜做饭的俯身角度诱发疼痛
严重者咳嗽、打喷嚏、翻身、起卧均可诱发疼痛
腰方肌出问题和什么有关系呢?
1、久坐
2、翘二郎腿
3、向某一侧弯腰,如左前、右前
4、长短腿(下肢不等长)
5、过分的强化腹部肌肉
6、骨盆倾斜(走路晃屁股、站立时重心偏向一侧)
八、案例总结
疼痛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要紧抓着疼痛本身不放,跳出固有思维,治疗思路也就有了更多的方向,就像这个患者一样,椎间盘是有多个节段退变,很多类似的病人也都会误认为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但是通过常规检测和功能评估,我们发现她的问题竟然是外周软组织引起。
思路决定出路。如果一个人的眼界是锤子??,那么他看到的什么都将是钉子,处理方法也只有一种。所以说,做治疗首先要做的就是开阔思路,丢掉自己手中的锤子,拥抱整个工具箱。
理论结合实践方能完美蜕变。理论提升到一定高度,需要结合实践去验证,实践出真理,通过我个人的成长和临床带教班学员的变化,我们发现,人体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精妙和复杂,运动康复是严谨的,包含了精细的评估和诊断,而并非如投机者简单所想,什么都是一招鲜。
体医融合,高斯先行。如果你也想在运动康复领域像我一样畅游,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