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它管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坐骨神经痛的疼痛范围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即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
腰椎2~5节神经根会融合成腰椎神经丛,荐椎1~4节神经根会融合成荐椎神经丛,腰荐椎神经丛再形成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穿过大坐骨孔,经过梨状肌下面,走在大腿正后方,于膝窝处分支成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胫神经走在小腿正后方,往下支配到脚底;腓总神经则走在小腿外侧。
什么是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为什么会痛?
可能是神经本身有病变;或是神经通过的路径上受到压迫,使神经缺氧所致。前面提到的腰椎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便会产生神经痛。如何自我检查?
①下肢肌张力如何,有无肌萎缩,拇趾背屈肌力减弱,站立时比较两侧臀股沟高低,有否变浅。②在腰椎旁、臀点、股后、腘窝、腓点、外踝等处有无压痛点。③姿势及步态,注意避痛姿势,直立时脊柱有否侧弯,卧位时患肢有否屈曲。④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无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导致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
1、腰椎管狭窄引发的坐骨神经痛腰椎管狭窄引发的坐骨神经痛,比较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时间后下肢疼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2、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坐骨神经痛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是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还会伴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等,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
3、腰骶神经根炎引发的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一般起病比较急,并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此外跟腱反射、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4.除此之外,脊髓外伤、肿瘤、骨盆及盆腔疾患等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需要明确,坐骨神经痛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就好比鼻塞是感冒的症状。坐骨神经痛在各种神经痛中居首,发病年龄为20~60岁,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前者即坐骨神经炎,多与感染有关。后者由邻近组织病变引起,如腰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椎管内肿瘤等压迫坐骨神经根所致。
患者常在持续性疼痛基础上,伴有一阵阵剧烈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症状通常可在6周内消散,但有些会持续较长时间。
4个动作缓解不适
坐骨神经痛发作期以卧床休息为主,急性期后坐骨神经痛可通过以下锻炼缓解。1.小燕飞俯卧在地上,腹部贴地,头部和两腿张开,同时有节奏地往上翘起。
2.三点支撑头部和双脚贴地,有节奏地臀部上挺。
3.俯卧上挺趴在地板上,双手放于肩膀下方,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用手臂慢慢撑起躯干上半部分,保持2秒后再慢慢地恢复,移动过程中保持背部放松。
4.吊杆双手握住单杠,手臂伸直,让身体自由下垂,使脊柱起拉伸,缓解腰腿疼痛的同时,还有一定矫正姿势的作用。
以上动作根据个人身体条件,选择1~2种锻炼。可以每天早晚坚持15分钟,或者更多次。它有助于增加小关节的肌张力,减少椎间盘的压力,延缓或逆转椎间盘突出的进展,预防继发性的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也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想要康复就要调整生活习惯,如不穿高跟鞋、不提重物、多弯腿少弯腰、注意腰部保暖等。
若休息加康复锻炼疗效不佳,医院的骨科就诊,做X光、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疾病后再做进一步治疗和康复锻炼。图文源自网络
编辑丨张秀娟
审核丨俞淑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