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究竟是什么
那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究竟是什么,任何的物质必须赋予其定义才够正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一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器官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解剖位置和功能异常。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阴道痛、慢性盆腔痛、粪失禁等。
病因主要有:
1.妊娠及分娩损伤;
2.腹压增加,如慢性便秘、咳嗽、打喷嚏、长时间进行举重等增加腹压的训练;
3.先天发育异常;
4.衰老,卵巢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使盆底支持组织薄弱、松弛;
5.营养不良,营养严重缺乏可导致肌肉萎缩、盆腔内筋膜松弛,失去对子宫、阴道及尿道的支持作用。因营养不良造成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者,常伴有胃下垂、腹壁松弛等症状。
科普几种
盆底疾病
那么,再和您科普几种常见的盆底疾病的症状:
第一子宫脱垂(图9)
患者自觉腹部下坠,腰酸、走路及下蹲时更明显。轻度脱垂者阴道内脱出物在平卧休息后能自行还纳,严重时脱出物不能还纳。
图9.子宫脱垂
第二压力性尿失禁
是指在不合适的时间增加腹压时会有尿液不自主地自尿道外口渗漏,被形象地称为“社交癌”。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溢尿。常见原因为盆底肌松弛,膀胱颈和尿道近端过度下移,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
临床上经常听到患者说:医生,我妈妈说生完孩子她漏了一辈子尿,这不是病吧。别逗了,亲,咱是21世纪独立自主的白领女性了,漏尿这种影响形象的事情怎么能发生呢,可以肯定地告诉您:漏尿是病,而且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对于程度严重的压力性尿失禁经过治疗后起码可以明显好转,所以一定要重视及早筛查治疗。
如图10,当腹压增加时,正常尿道周围的肌肉组织能够承托住尿道,使得尿道紧闭。但是当尿道周围的肌肉出现损伤后(图11),同样的腹压增加时,尿道呈现开放状态,从而漏尿。
图10.正常控尿模式图11.压力性尿失禁模式
第三女性性功能障碍
是指女性在性反应周期中的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发生障碍,以致不能产生满意的性交所必须的性生理反应和性快感。
盆底肌肉对维持正常性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盆底肌松弛,导致性生活时阴道与男性生殖器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紧握感”是性生活满意的关键,缺乏紧握感会影响性快感。如果阴道宽大无力,会影响“紧握感”,你说第二张脸重要不重要呢。
第四因腹直肌分离(图12)
引起的慢性盆腔痛、腰背痛: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分开,这种现象被称为腹直肌分离。
分娩后,新妈妈松弛的腹部肌肉并不能马上恢复到原有的形态和位置,多余的赘肉在腹部形成突起,影响美观。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越小,很多女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痛,甚至严重时出现小肠疝。
图12.腹部肌群孕期变化示意图
第五臀部痛、阴道痛及阴道痉挛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与患者孕前因不正确的坐姿、站姿等脊柱骨盆变形相关,孕期由于腹部向前突起,使得腰椎顺应性前突,使得骨盆前倾及前移,骨盆变形的恶性循环,导致盆底肌(尤其以梨状肌为甚)被压迫水肿,卡压于坐骨大孔,并进一步压迫坐骨神经,使得患者孕晚期及产后可能出现臀部剧烈疼痛,下肢发麻,同房时阴道疼痛,这实际上与梨状肌综合征(图13)相关。
图13.梨状肌综合征
第六粪失禁
不能在社会可以接受的时间和地点区分排便或排气,而发生的肛门不自主排气或排便,并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盆底疾病这么可怕,那我怎么知道我有无这方面的问题呢?我该怎么做?
这就需要专业的盆底专科医生对您进行盆底功能的专业评估及筛查。最新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女性1次分娩患盆腔器官脱垂的机率为12.8%,2次分娩患盆腔器官脱垂的机率为18.4%,3次以上分娩史患盆腔器官脱垂的机率为24.6%,可见女性分娩次数越多患盆腔器官脱垂的机率也越高。
如果您第一胎产后盆底未进行康复,直接怀第二胎,那么就相当于对盆底组织进行再次巨大的打击,如同“雪上加霜”,所以建议所有已婚女性每年常规行盆底功能评估及检查。
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及时联系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