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痹因外伤、劳损或寒湿侵袭腰部所致,以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为主,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腰肌劳损和非特异性下腰背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discherniation,LDH)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腰骶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LDH形态学分类主要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间盘膨出是纤维环无破裂,纤维环内的髓核向外膨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的内层纤维环破裂,外层纤维环无破裂,髓核连带纤维环向外突出;膨出型和突出型LDH是康复治疗的适应症。按照突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LDH刚开始的时候是局部腰痛,症状加重会有“腰痛伴有下肢的放射痛”,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排便的时候也会出现腰痛腿麻。
腰椎退行性变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伴腰部活动受限,疼痛可因体位改变而改变,部分伴有下肢神经症状。X线检查大多表现为腰椎曲度变直,椎体边缘唇样增生,有的有骨桥形成,有的伴有小关节突变尖增生,存在部分椎间隙变窄等。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DLSS)是始于椎间盘内髓核脱水、变性,导致椎间盘塌陷、高度丢失,关节突关节负荷加大,造成小关节增生、韧带肥厚、骨赘形成最终导致的腰椎管或椎间孔狭窄引起神经、血管受压,进而出现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来说,这种症状在久立、久行后出现,弯腰可缓解,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继续行走;腰后伸症状加重,腰前屈时症状减轻,表现为上坡容易,下坡困难。基于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MRI即可确诊。康复治疗通常作为DLSS患者的首选方案,特别是轻中度DLSS患者。另外,老年DLSS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且通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手术耐受能力差,也可首选非手术治疗。
退行性腰椎滑脱: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退变,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表面不同程度滑移,以前移多见,因峡部(椎弓根)连接完整,又称假性滑脱。退行性腰椎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症状体征与椎管狭窄类似,往往表现为神经源性跛行、神经根病、下腰痛加重和缓解交替、直肠膀胱症状等。对有腰痛症状的腰椎滑脱患者,应针对其原因进行对症治疗,或进行试验性治疗,如康复、理疗,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
腰肌劳损(strainoflumbarmuscles)是指因为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的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腰背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病理病机是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或长期过度牵拉致肌肉内压力增加,血供受阻,代谢产物堆积,肌膜、肌浆网膜、肌原纤维受到破坏,位于肌间隙和肌骨间隙的组织液渗出,组织粘连和积液,释放炎性介质,刺激周围感觉神经,引起慢性腰痛。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背酸痛、胀痛,偶有放射至下肢的疼痛感,但通常不过膝,阴冷、潮湿的天气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病情,怕冷喜热。好发于3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临床诊断多依靠相关的病史,比如外伤或外伤后治疗不当,长期负重劳动,久坐或久站,其辅助诊断如X线多用作该病的鉴别诊断。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lowbackpainNLBP),NLBP主要指征:始发于腰部的症状,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潜在疾患的LBP,影像学检查未有明显的病理改变或者退行性改变较低不能很好的解释全部症状。下腰痛(LBP)就是指腰以下背部、腰骶部、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LBP联邦指南NLBP的定义为:(1)无已经明确腰椎疾患;(2)下腰痛非首次发作且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核心肌肉失衡,韧带纤维化后生物功能减退、骨盆前倾,腰椎小关节(即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有关。
腰痛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腰垫”使用
腰痛急性期仰卧位休息时在腰部垫“腰垫”,或用浴巾制作成“小枕头”,腰部有轻微的酸胀感属于正常现象,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确定时间长短(20min-60min),建议一次时间不超过1小时,可多频次进行矫正,适用于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减少者。使用后腰部疼痛加重者慎用。
二、腰椎牵引疗法
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的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根据牵引力量的来源,可分为人工牵引和机械牵引。
三、麦肯基(MDT)疗法
应??物?学原理和动态间盘模型原理使脊柱后伸和侧?滑动,产?间盘的微移,减轻或消除髓核突出对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松解突出的间盘与神经根两者之间的炎性粘连。MDT仅适用于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机械性疼痛的治疗,对于化学性疼痛(细菌感染、结核、强制性脊椎炎和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建议使用。动态间盘模型原理:脊柱在进行某一方向的反复运动时,对于运动节段的椎间盘产生了非对称性的挤压力,使得间盘内容物向挤压的反方向移动。间盘的移动改变了纤维环和(或)神经根的张力,从而使疼痛的部位发生变化,疼痛加重或减轻。
四、牵伸松解髂腰肌法
患者平卧于床上,骶尾部置于床头边沿上,右侧下肢屈髋屈膝,患者双手抱紧使其膝尽量紧贴腹部,左侧下肢自然下垂,呈髋过伸半屈膝位。术者站于患者下肢处,左手按于患者右膝,助其维持屈髋屈膝位,起稳定骨盆及腰椎的作用,右手按压于患者左膝上,使髋关节尽量过伸,以牵伸髂腰肌。适用于腰椎前凸、骶骨倾斜角变大的患者和骨盆前倾的腰痛患者。
五、卷腹抱膝式滚动法
患者仰卧,双手交叉将双膝紧抱(屈髋屈膝),术者站其右侧,左手托其颈部,右手抱其双膝,将患者做仰卧起坐→坐后而又卧下,往返滚动,且每次卧下时将患者用力抬起臀部,臀部一次比—次抬得更高些,使过伸成角的胸腰骶椎间在活动中渐次复位。适用于胸、腰、骶椎向前滑脱式错位,脊柱过伸者。
六、脊柱稳定训练站治疗
日常生活中,四肢从事体力活动时,保持躯干部位节段性的稳定十分重要。Dr.Wolff在训练器械上加入了脊背稳定反馈系统,让患者在训练时,能从显示屏上直观地看见自己躯干稳定肌群的收缩控制情况。适合腰椎灵活性和稳定性差的患者。
七、SET悬吊训练
非外伤,非内脏病变,非先天性,非遗传性病变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其发病机理可分以下两类:一类主要表现为脊柱稳定性下降,软组织由表及里不断松弛、椎间椎间关节、关节突关节稳定性下降,以至影响脊髓和(或)神经功能而出现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另一类是椎体连接结构(椎间盘退变、韧带增生)自身退行性变,从而压迫脊髓神经出现疼痛等症状。SET能激活深层稳定肌群,改善神经肌肉的控制性;增强腰腹核心力量;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疼痛;适合腰腹核心肌力弱的腰痛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