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所有的腰背痛都是肌筋膜炎

最近出常门诊,发现很多腰背痛的患者前来就诊,很多都是反复就诊多年,既往的诊断基本以“肌筋膜炎.颈椎病”为主。理疗,针灸,按摩,小针刀,消炎镇痛药物反复治疗,最终还是效果不佳而收场。我想说并不是所有诊断不清楚的腰背痛都是“肌筋膜炎,颈椎病”。现在的生活工作方式中,颈椎病基本已经是大部分都有的问题,但不一定都会有临场症状。在医院我们可以见到各种颈椎病的患者,如神经根型劲椎病,交感型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等。肌筋膜炎也是如此,磁共振可以明显看到肌肉间隙的渗出。

其实还有一种很常见而又常被大家忽略的疾病——非特异性腰背痛。该病定义为: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肋缘以下、臀横纹(水平臀肌折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根据发病时间一般分为急性(小于6周),亚急性(6-12周)和慢性(12周以上)。

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一般无特异性病理改变。主要病因可分为机械性因素,化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其重要病理机制形成“疼痛——肌紧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恶性循环。

主要临床表现为:以颈肩部,腰背部、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可同时存在腰部无力、僵硬感、活动受限或协调性下降,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睡眠障碍。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而于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予以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也多可暂时缓解。一般疼痛严重程度与天气,情绪,睡眠关系密切。

常规检查及检验结果一般无明显异常。

其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认知治疗。

物理治疗:首先运动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一些新兴的理疗仪器的治疗;如超声,激光,微波等,其他的中医按摩推拿,针灸等。

药物治疗:推荐:肌肉放松剂;如:盐酸乙哌立松,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普瑞巴林;抗抑郁药物:盐酸度洛西汀。联合应用效果更好,但要注意停药时机。

行为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具体的实施方法包括:评估,内容包括导致患者能力减弱的心理、社会、行为因素;初步形成治疗目标;重塑患者对待疼痛的态度;增加运动锻炼;减少药物治疗;技能训练;巩固与维持。

仅为大家提供一种诊疗思路,请大家多多留言!

本文转载于网络,仅用于网络宣传,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yy/1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