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扭伤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腰肌扭伤是腰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可分为急性腰扭伤和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一般是指腰骶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有时也伴有小关节的损伤。这种急性腰扭伤往往有明显的扭伤史,如腰部突然受到较大的负荷,或运动、体力劳动时腰部的姿势不当,突然受力,或二人以上一起干某项工作时彼此之间动作不协调等容易造成腰部的突然扭伤。另外摔倒、高处跌落、撞伤等外伤性损伤也可造成腰部的急性扭伤。
腰部急性扭伤后由于疼痛而引起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部强直,脊柱代偿性侧弯。扭伤处的肌肉和损伤后渗出物的刺激出现保护性痉挛,痉挛状态的肌肉又反过来可加重腰部疼痛症状,使腰部除了向患侧侧弯可使损伤组织放松而能作小幅度的活动外,其他方向的活动均受到限制。严重的不能行走,甚至不能站立。急性腰扭伤主要是腰部的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无明显的病理改变,一般的急性腰扭伤经过治疗和休息都可治愈,但有时候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或扭伤后没有很好地卧床休息,使损伤的腰部软组织长期处于受牵拉状态,影响了组织的愈合而遗留下慢性腰痛的症状,形成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常被作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部疼痛的总称,发病原因主要有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当,长期反复的腰部劳损和受寒冷、潮湿的侵袭。主要表现有:长期反复的腰部疼痛,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腰部疼痛可轻可重,阴雨天、寒冷潮湿的天气时,或劳累后可加重,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或休息后可减轻;早晨起床后疼痛较重,活动后可减轻。一般动作无明显限制。
无论是急性腰扭伤还是慢性腰肌劳损都可以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原因。因为急性腰扭伤在损伤腰部软组织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对椎间盘都有损伤,加速椎间盘的退变,一旦扭伤的力量过大,就有可能造成纤维环的破裂,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发病前都有慢性腰肌劳损的表现。这是因为长期的慢性腰部软组织的劳损,可影响腰部软组织对腰椎关节的加固作用,增加腰椎关节的负荷,加速腰椎骨质和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在外力的作用下或腰部软组织受到寒冷、潮湿的侵袭,腰肌痉挛都可以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并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
患急性腰扭伤后应尽量卧床休息,选用手法缓解肌肉紧张,用理疗、针灸、外用中成药消除炎症,促进软组织的愈合。慢性腰肌劳损应加强锻炼,用运动疗法有目的地增强肌肉的张力,注意保暖,配合手法治疗、理疗、针灸、中药外敷。肾虚的患者可口服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
骶髂关节病变引起的疼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不同?
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组成,为微动关节。骶髂关节为凹凸不平、互相嵌插的耳状关节面,有重叠,无骨膜,由较强韧带连接。如在劳动或体育活动中,骶部和臀部遭受向前或向后的较大的旋转力,或直接暴力作用于上述部位,均可造成骶髂关节及韧带损伤。此外,多产妇女,每因胎儿增大,使骶髂关节韧带多次长期损伤变性,也可造成骶髂关节的慢性劳损。
*骶髂关节及韧带的位置示意
骶髂关节半脱位是由于韧带的牵拉、身体的扭转使关节轻度移位而引起的。多见于运动员和经产妇,也是腰痛的原因之一,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有时也有腰腿痛的表现,但其疼痛是以骶髂关节部为重点,往往有明显的外伤和劳损史,腰骶部及一侧臀部疼痛,患侧单足站立时疼痛加重,腰部过伸或急速旋转时疼痛不能弯腰,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负重,重者卧床不能翻身,疼痛可向下肢放射,按压骶髂关节及髂后上棘处有疼痛,叩击局部疼痛加重,腰肌紧张,下肢“4”字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可出现假阳性但仔细检查会发现抬高下肢时以骶髂关节部疼痛为主,无明显的下肢放射痛的表现,骨盆分离试验和骨盆挤压试验阳性,X线片可显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不等宽。
(本文摘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疗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