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的开关
骨骼肌易损伤部位常发生于肌腹与肌腱连接处,也叫腱肌结合部位,此处较其他部位更僵硬;其次易损伤部位为肌腱与骨膜连接处,称为肌腱骨膜接头(肌的起止点),此处缺乏血液供应并且僵硬度较高。
骨骼肌损伤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薄弱部位造成的;另一方面与反射性损伤有关,如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骨膜、支持带中的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的信号异常(信号错误、减少或增加),可造成传出信号(肌的收缩)的错误,而出现肌的收缩顺序、张力发生变化,继发肌的损伤。这其中的损伤机制和运动感知觉系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一侧的骶骼关节损伤造成感受器传入信号错误,可出现同侧骼腰肌、腰方肌、梨状肌紧张,同侧臀大肌和对侧臀中肌薄弱。
因此,骨骼肌损伤的原因可能是关节周围的感受器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筋膜中的感受器是骨骼肌中的6倍之多,广义的筋膜包括关节囊、韧带、骨膜及肌外膜等,因此人体感受器较多的位置均在关节周围。
综上所述,一块肌出现薄弱或紧张,可能是由肌的起止点和(或)腱肌结合部位损伤造成(运动感知觉的传出点),也可能是由于骨骼肌周围关节中的感受器传入信号异常(运动感知觉的传入点)。所以,可以认为肌的起止点、腱肌结合部位、关节周围筋膜是“肌的开关”。
短收肌
短收肌
起点:耻骨支和坐骨支前面
止点:股骨粗线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
扳机点:腹股沟区疼痛和髋关节外展受限
功能
协同肌
拮抗肌
髋关节内收
长收肌、大收肌、耻骨肌、股薄肌、臀大肌(下部肌束)、股直肌、股方肌(髋关节处于后伸位时)
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髋关节处于前屈位时)、阔筋膜张肌、臀大肌(上部肌束)、股方肌(髋关节处于前屈位时)
髋关节旋外(从极度旋内位回到中立位)
臀大肌、臀小肌(后部肌束)、臀中肌(后部肌束)、梨状肌、股方肌、耻骨肌、缝匠肌、长收肌、大收肌、闭孔肌和孖肌
阔筋膜张肌、臀小肌(前部肌束)、臀中肌(前部肌束)
髋关节旋内(从极度旋内位回到中立位)
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前部肌束)、臀小肌(前部肌束)、长收肌、大收肌
臀大肌、臀小肌(前部肌束)、臀中肌(后部肌束)、股方肌、梨状肌、耻骨肌、缝匠肌、闭孔肌和孖肌
髋关节后伸(从前屈位回到中立位)
臀大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臀中肌(后部肌束)、臀小肌(后部肌束、长收肌、大收肌、耻骨肌(髋关节大幅度前屈时)
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前部肌束)、臀小肌(前部肌束)、缝匠肌、股薄肌、
髋关节前屈(从大幅度后伸位回到中立位)
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前部肌束)、臀小肌(前部肌束)、缝匠肌、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大收肌
臀大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臀中肌(后部肌束)、臀小肌(后部肌束)
短收肌的开关
传入点
骶髂关节囊周围筋膜。
传出点
骨骼肌的起止点、骨骼肌腱肌结合部位。
《解读》人体姿势评估与解剖学分析
同步书籍》》
《《同步课程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