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匠肌
据说当初鞋匠总是用膝盖内侧把鞋子紧紧夹住缝补鞋子,因此得名“缝匠肌”。缝匠肌的解剖: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体上端内侧面。2.缝匠肌的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3.缝匠肌的支配神经:股神经(L2-3)。4.缝匠肌损伤的临床分析:缝匠肌损伤综合症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病,多见于一些特定职业人员如司机、舞蹈演员、体操和足球运动员等。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经常在单一姿势下过久、过频的活动,腿部肌肉包括缝匠肌经常受到急骤的收缩而造成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急性撕裂伤或慢性劳损。
缝匠肌损伤综合征患者多以大腿前内侧疼痛、酸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向股膝内侧及小腿与足背放射。缝匠肌对骨盆固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当一个人骨盆后倾的时候,缝匠肌就会被动的拉长,如果缝匠肌持续强张力,就会牵引胫骨、导致膝关节空间变小,继而半月板会受到磨损。再往后还有可能导致胫骨和腓骨原本高度产生变化,造成踝关节内侧紧张,加上本身向内的角度就要大于向外侧,所以就更容易向内侧崴脚。
缝匠肌的激痛点
缝匠肌损伤诊断标准:
1)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
2)患者髋关节及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难以抬腿;
3)缝匠肌起始点、髂前上棘可扪及痛性结节或条索,膝关节内侧胫骨粗隆可扪及痛性结节及条索;
4)缝匠肌收缩试验(+),患者做髋关节屈曲、外展及膝关节屈曲和旋内的动作即踢毽子姿势时,缝匠肌处于收缩状态,疼痛加重,或因疼痛而根本不能完成此动作;
5)缝匠肌牵伸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将髋关节成旋内位后伸髋关节,此时缝匠肌处于紧张牵伸状态,疼痛加重,即为阳性)。
5.缝匠肌的治疗方法:
当缝匠肌损伤较轻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等。如果损伤较为严重时,可以采取针灸、推拿等一系列中医适宜技术。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针刀治疗:针刀治疗对于缝匠肌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松解组织粘连,消除硬结条索,减轻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等,达到消炎镇痛,祛除麻木、恢复功能的目的。选取缝匠肌的起止点及压痛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然后逐渐深入,达到骨面后退出1-2mm操作,以免损伤骨膜。对于缝匠肌瘢痕硬结处,先顺肌纤维方向切开2-3刀,然后调转刀口线90°,对瘢痕组织行切开剥离。其深度以切开瘢痕为度,再做纵、横疏通、剥离,但幅度不可过大,刀下有松动感即止,各定点都以同样方式处理。术后常规护理。治疗分析和注意事项:
缝匠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因为肌肉连到哪里就痛到哪里,所以缝匠肌损伤痛点广泛,上到髋部,大腿前内侧,下到膝关节内侧等。缝匠肌由股神经支配,周围有股动脉、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膝上动脉及腘动脉;在阔筋膜的深面,股外侧皮神经越过,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有隐神经;在针刀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开这些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以免出现下肢乏力,行走困难,膝跳反射消失和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的感觉障碍。6.康复锻炼:
1)阶梯训练
可以在楼梯、木箱或有高度的木板上进行这项练习。这时需要做的就是将双脚稍微分开站立,将左脚放在阶梯上,然后向上蹬起,或是双脚站立于较高的阶梯上,接着用一脚向下走,无论是向上或向下移动,至少都需要重复相同动作10-12次。如果觉得强度不够,可以双手拿哑铃或是背包负重来练习。
2)横向带式移动
喜欢臀部练习的人对于横向走这个动作一般都不会陌生,用一条弹力带,放置于膝盖或脚踝上方,并以微蹲的姿势(弯曲双腿)横向移动右腿,拉动带子的阻力并顺势将左腿移近右腿。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弹力带在任何时候都不松弛。以同样的方式至少走10-12步,再换另一侧进行相同的练习。
3)树式
这个瑜伽姿势不仅有助于弯曲缝匠肌,还有助于髋部旋转。做树式练习所需要的就是站直身体并抬起左腿,将左脚掌放在大腿内侧,尽可能向上抬,并保持该姿势几秒钟,然后换右腿进行下一次动作。
4)泡沫滚轴
另一个常见的方式就是使用泡沫滚轴,只需将滚轴放置于大腿和骨盆之间,然后前后移动身体,让滚轴在缝匠肌上滚动按压,注意不要对肌肉施加过大的压力。按压时间至少60秒,接着再换另一条腿进行。
5)前髋屈肌伸展
首先,将你的左腿膝盖放在地上;右脚以高跪姿的状态呈90度角,然后将手放在右大腿上或腰部两侧,向前倾斜臀部伸展,保持5秒并重复5次,直到感觉臀部顶部有拉伸感,再慢慢向后移动并返回原来的位置,完成后再换一侧拉伸。
6)深蹲
深蹲是另一个有效的训练方式,它有助于强化缝匠肌。尽管深蹲是一项非常简单的运动,但大多数人的练习方法都不正。深蹲时,将双脚掌完全着地,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从髋部(而非膝部)启动向下弯曲,直到膝盖形成90度角,然后用脚后跟按压地面并回起始位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下蹲时,脚后跟不要踮起离地。
等等一系列动作,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今天我们介绍的穴位,是阴包穴阴包穴名注解:
阴包穴属足厥阴肝经。阴,水也。包,收也。阴包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渗下行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湿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经水湿的包收之地,故名阴包。阴包穴取穴定位:屈膝正坐或卧位,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即曲泉穴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处取穴。阴包穴功能及主治:功能:调经止痛,利尿通淋。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痛经,月经不调,两股生疮,腹痛,盆腔炎,腰肌劳损,腰骶神经痛,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腹股沟淋巴结炎等。治疗分析和注意事项:阴包穴在股内肌和缝匠肌之间,周围有动脉、静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的深浅支分部,不管是手法还是中医针灸、电针等均可,一定要注意避开重要神经血管。本期我们的讲解就到这里啦,下期再见欢迎联系咨询我们
杨正权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正常开诊时间和地址(国定假日除外):
周一全天(上午8点至11点半,下午1点至4点半);廊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