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膝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时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膝关节的“联合旋转”机制。
指的是如果把膝关节稳定在完全伸展的位置需要大约10°的外旋,简单说就是伸膝同时会伴随膝关节外旋。
而“联合旋转”机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
一:股骨内外侧髁的形状;
二:前交叉韧带的被动张力;
三:股四头肌向外的拉力。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股骨内外侧髁的形状。
如下图所示,股骨内侧髁的关节面在伸向髁间窝的过程中向外面弯曲大约30°。
因为股骨内侧髁的关节面比股骨外侧髁的关节面更向前伸展,所以膝关节伸展时,胫骨就必须要沿着股骨内侧髁向外弯曲的路径运动,因此导致了伸膝时膝关节外旋的发生。
这个机制对膝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因为伸膝时外旋的膝关节可增大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的接触面积代表膝关节更稳定,也称为膝关节“锁定”状态。
相反的,膝关节在屈曲时就要伴随内旋“解锁”,这时就需要一块膝内旋肌帮助解锁。
能内旋膝关节的肌肉主要有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腘肌。
但考虑到膝关节此时处在伸直状态,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这几块体积较大的肌肉与膝关节垂直轴平行,无法产生内旋力矩??肌动学—-关节运动的力。
所以这时解锁只能靠体积较小的腘肌,因此腘肌也被称为膝关节的“钥匙”。
使用这两个原理时可以在会员伸膝和屈膝时被动帮助膝关节外旋和内旋,如果疼痛有减轻说明可能和膝关节的“联合旋转”机制有关。
开链和闭链时膝关节“联合旋转”机制都是存在的,但却表现为胫骨围绕股骨和股骨围绕胫骨两种运动形式。
你能详细说明这两种状态下膝关节的旋转都是如何发生的吗?
本文作者:马亮
点个“在看”表示朕
已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