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状肌解剖梨状肌综合症与腰腿痛延康医

在人的臀部肌肉非常丰满、结实,脂肪也不少。而梨状肌却是臀部一块深层肌肉,其形状有点象“梨”,故起名叫“梨状肌”。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

髂内动脉在此分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营养臀肌和髂关节。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梨状肌综合症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

梨状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从骶椎前面开始,穿出坐骨大孔,而将其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主要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旋动作。坐骨神经走行恰好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可见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非常密切,梨状肌若受损伤或梨状肌与坐骨神经解剖发生变异就可能使坐骨神经受到挤压而发生各种症状。二.腰腿痛绝大部分会牵连梨状肌我们了解了梨状肌的特殊解剖部位,就不难看出它与坐骨神经关系非常密切。在腰腿痛的病症中,无论是椎间盘病变所致腰部神经根受压迫,还是腰部肌肉挛急,或功能失调所致腰部神经根受压迫;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还是陈旧性的,都使坐骨神经产生痉挛,故而形成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痉挛,会造成其坐骨神经沿线肌肉和挛急的坐骨神经干线所支配的肌肉产生挛急性的疼痛,因此,梨状肌就首当其冲地受到牵连,轻者,梨状肌产生轻微挛急,重者,则会造成中医所述“筋出糟”,产生“扁平臀”典型之症。

三.治疗腰腿痛,一定要治疗梨状肌1)许多手术治疗腰腿痛的病人,腰部手术治疗了,腿仍然麻痛,或酸痛,问题出在梨状肌上。因为,西医的手术治疗,他们只看到的是腰椎,其它看不见,也看不到。2)腰腿痛中绝大部分都有梨状肌病变,这是腰腿痛的并发症。如果认为治疗腰腿痛,只是先治腰,后治腿,而不治臀,不治梨状肌只能给病人留下“不断根”的感觉,留下后遗症;另外治疗的疗程相当长,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长久疼痛和经济上的负担。3)一些理论认为,只要神经根,坐骨神经的病灶解决了,腿就不会痛了,不会麻了。这些理论是不完全正确的,是偏面的。比如,当坐骨神经的病变牵连梨状肌产生病变,梨状肌挛急了,它挛急的本身就会直接压迫坐骨神经,形成坐骨神经的“双重压迫”。又如,长期下肢由于疼痛,神经遭受压迫,就是腰部神经根病灶解除,下肢,特别是小腿,或者足面,或足底也会因神经长时间的遭受压迫会难以恢复。四.治疗1)运用我所创“运动障碍性疾病骨骼肌竖横针刺法”的理论和治则、治法进行治疗。2)腰部:取二枚三寸针向腰4/5、腰5骶1运用“横刺式”刺入;臀部:取五寸针一枚向梨状肌运用“横刺式”刺入;小腿部:取二寸针一枚,根据患者坐骨神经遭受压迫的神经干而定,临床上大体有三种,一是其疼痛(麻痛)沿股后直下,顺小腿后缘,到后跟,或达足底;二是沿股后走膝后,沿小腿外后缘,达足面外侧;三是沿股外后缘顺小腿外缘而下,到外踝部,或达足面而终。另外,有些严重的患者,自己也讲不清腿部究竟是那一种疼痛,只有问其足底还是脚面疼痛厉害,取其一种。以上三种是临床治疗疗效的关键!梨状肌所刺五寸针,针感一定要沿其疼痛线路而行!路线错了,方向错了,疗效也没了!针灸讲的“气至病所”,“气至仍有效”!

3)利用屈与伸的这一对矛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抄录于下:利用屈伸这对矛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特点进行临床运用,这又与中医治则中“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辨证思想息息相通,如出一辙。并能得到“异病同治”之理,得到意想不到的最佳疗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当患者端坐试验阳性,患侧下肢不能伸平于床时,我常常使用伸肌收缩的针法,来解决治疗患腿不能伸直的矛盾,即其屈肌产生挛急而放松功能失调的矛盾。当用二枚针刺在伸肌上,使之收缩,同时则产生屈肌放松的效应。患肢腿能放平于床,这说明受神经压迫挛急的屈肌已放松了,或者说,暂时恢复其放松功能,患者可立即下床自行步履,起码疼痛大大减轻。患者常常谓之“神”!

4)“一指禅竖横推拿法”这也是我在家传“一指禅推拿”中创新治法,其中贯串“竖横针刺法”的理论,也贯串我所创的“生理——病理,病理——生理”临床治疗法则的这一理论。中医论为“梨状肌综合症”为“筋出糟”,故名思义,既然出了糟,就必须将之还纳于糟中。“一指禅竖横推拿法”和“竖横针刺法”对缓解和治愈梨状肌挛急,腰腿痛相得益彰!5)运用以上方法治疗,可以讲已达上千例,疗程一般在10——30天全愈。复发率极低。

梨状肌综合征诊疗技术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变异或损伤,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的以一侧臀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病因病机

  梨状肌综合征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急性扭伤如闪、扭、跨越、反复下蹲等动作及慢性劳损均可致伤。腰部遇有跌闪扭伤时,髋关节急剧外展、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突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均可使梨状肌遭受损伤。有坐骨神经走行变异者更易发生。

  梨状肌的损伤可能为肌膜破裂或部分肌束断裂,导致局部充血、水肿,肌肉痉挛,肥大或挛缩,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久之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的萎缩。

  某些妇女由于盆腔炎、卵巢或附件炎等波及梨状肌,也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

  治疗

  常规疗法

  1.理筋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先按摩臀部痛点,使局部略有发热的舒适感,然后术者以双拇指相重叠,触摸钝厚变硬的梨状肌,用力深压并用弹拨法来回拨动梨状肌,弹拨方向应与肌纤维相重直,对较肥胖患者力度不够时,可用肘尖部深压弹拨。弹拨10~20次后,再做痛点按压。最后由外侧向内侧顺梨状肌纤维走动方向做推按捋顺,两手握住患肢踝部牵抖下肢而结束。手法每周2~3次,连续2~3周。

  2.药物治疗:急性期筋膜扭伤,气滞血瘀,疼痛剧烈,动作困难,治宜化瘀生新、活络止痛,可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加减;慢性期病久体亏,经络不通,痛点固定,臀肌萎缩,治宜补养气血、舒筋止痛,可用当归鸡血藤汤(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桂圆肉6克,白芍9克,丹参9克,鸡血藤15克)加减;兼有风寒湿痹的,可选用独活寄生汤(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宣痹汤(防风6克,苍术6克,桂枝6克,制川乌3克,制草乌3克,络石藤9克,当归9克,薏苡仁30克)等加减。

  3.针灸治疗:取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泻法,以有酸麻感向远端放散为宜。针感不明显者,可加强捻转。急性期每天针刺一次,好转后隔日一次。

  4.封闭疗法:泼尼松龙两毫升加1%利多卡因两毫升,用长针头沿臀部压痛点做深部封闭。每周一次,2~3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平衡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1.臀痛穴(BP-UE1)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外侧,肩峰至腋皱襞连线的1/2处。

  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3.针刺方法:采用3寸毫针,针尖向腋窝方向呈45°角斜刺两寸左右。

  4.针刺特点:腋神经支配区。

  5.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6.针感:酸麻胀痛或向肘关节放射。

  7.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小针刀治疗

  1.定点:以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向股骨大转子尖做垂线,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在此投影范围内寻找压痛点、硬结及与梨状肌肌纤维走行一致的条索状物作为进针点,用甲紫做一点状进针标记。

  2.操作:患者俯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小针刀垂直于局部皮肤,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行一致,快速刺入皮肤达皮下组织层,然后缓慢深入,当出现第2个突破感,患者有明显酸胀感时,表明针刀已到达梨状肌病灶部位,此时需将针刀刀体做“十”字型摆动3~4下(钝性摆动剥离,可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患者出现非常明显的酸胀感或向下肢的放散感即可。出针按压3分钟以防出血,无菌纱布或创可贴外敷治疗点。每5天治疗一次,两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两天。

 预防调护

  急性期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将伤肢保持在外旋、外层位,避免髋关节的旋转动作,使梨状肌处于松弛状态。疼痛缓解后应加强髋关节及腰部活动和功能锻炼,以减少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

延医传承,济世安康!打造完美空间,精益求精,助同道成功,欢迎转载!

空间精彩、专业日志!点击进入浏览更多专业精彩文章!整理转载!

中华针刀医学分会最新学习班通知:

①、针刀综合学习班(理论+临床+解剖+进修。学费元):

陕西西安(12.5-12.12),河南郑州(1.2-1.9)

②、穴位埋线学习班(疼痛、美容、减肥专题。学费元):

黑龙江哈尔滨(11.1-11.3),陕西西安(11.28-11.30,)重庆埋线(12.19-12.21)河南郑州(12.26-12.28)北京中医针灸埋线美容高级专题班(12.29-1.2学费)

③银质针,液针刀,美式整脊,膏药制作,针刀解剖,等不定期在全国各地举办

注:均为一次收费终生免费复训和进修4.新中医四诊疗法(面诊。耳诊,舌诊,手诊)陕西西安(12月1日-3日)

全国统一报名-

报名李馨馨QQ(







































北京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zl/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