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误治
患者,男,31岁。数小时前抬重物时,突觉腰部“一闪”,马上腰部就不能直起,活动受限,并伴有腰部疼痛,医院,接诊医师触诊到患者腰4-5棘间韧带压痛,有少许牵涉痛,诊为棘上棘间韧带损伤。以常规滚法、揉法放松后,在痛点上弹拨,点委中、承山等。结束治疗后患者疼痛加重,反而不能起床。
分析棘上棘间韧带是腰背肌、背阔肌、多裂肌的肌腱延伸部分紧密交织而成,附着于棘突之间,韧带损伤在急性期时,损伤点周围组织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此时宜轻柔缓和的手法消肿止痛。可接诊医师却在损伤点处施以较重的揉法和滚法,增加了伤点局部的出血量,特别是使用弹拨法,在已有断裂损伤韧带上加以横向作用力,反而加剧了损伤程度,更会使韧带剥离,故而造成医源性再次损伤,使病情加重。
建议韧带急性损伤正确的推拿治疗方法为:首先是运用轻缓柔和的手法解痉消痛。接着要了解韧带急性损伤时,常会有韧带不完全撕裂和剥离,治疗当在解痉的前提下,沿韧带走行的平行方向,于伤处作轻力理顺手法,使断者续,离者合,歪者正;并配合局部近取和循经远取的点穴方法推动经气。也可以外用内服云南白药等止痛类药物辅助治疗。本例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治疗,在解痉理顺之后,再取相应华陀夹脊穴施以补法、取委中和督脉交会穴后溪施以泻法,用止痛药轻擦患部结束治疗。治疗后必需加以腰围固定,卧床休息。
病例2:压迫性腰椎骨折被误诊
患者,女,51岁。因前一天搬箱子不慎跌坐于地,觉尾骨及腰部疼痛,后去某社区推拿门诊治疗,医生诊断为“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并进行常规推拿治疗,今天疼痛难忍,才来我院就诊。笔者检查,让患者俯卧位,可见腰椎有轻度瘀肿,触诊腰部肌肉痉挛,腰2、腰3向后方微突起,且轻力触之有刺痛,脊柱纵轴叩击痛,即建议摄X片检查,示腰2、腰3椎体压迫性骨折,遂转骨伤科治疗。
分析本例患者,在负力情况下跌坐于地,以垂直暴力伤及脊柱椎体或椎间盘为病因,加之患者年龄较大,应该考虑是否存在压迫性骨折。体征检查时局部瘀肿,棘突向后方突起并有触痛,有脊柱纵轴叩击痛,可初步诊断为腰椎压迫性骨折,后经影象诊断加以明确。脊柱椎体压迫性骨折比较特殊,除一般骨折特征外,只有棘突向后方突出畸形和纵轴叩击痛为明显体征,所以容易误诊。
建议骨折的一般特征有剧痛、瘀肿、活动功能障碍。特殊体征有3个,即畸形、骨擦音、非关节活动。特殊检查方法即是骨纵轴叩击,若有叩击痛,可初步诊为骨折,并以X线检查明确诊断。另外,本例是推拿的禁忌证,如因误诊进而误治,一旦使用运动关节类手法可导致脊髓损伤,即可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病例3:梨状肌综合征误诊误治
患者,女,44岁。因腰部酸痛、臀部及下肢麻胀病痛,反复发作,因CT扫描有腰4-5腰椎间盘彭出,医院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数日未见好转,转来我院就诊。笔者检查:腰3、4、5棘旁有酸痛点,但无明显下肢放射痛,梨状肌投影部触及条索样反应物,并有触痛,直腿抬高试验只60度以下阳性,髋外旋阻抗试验阳性。笔者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对症治疗3天后显效,2周后症状消失。
分析笔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为伤科常见病,并不难鉴别。出现误诊可能是医生只注重了患者的主诉坐骨神经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没有充分重视体征的存在,妄下结论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都虽有坐骨神经症状,但前者为根性症状,后者为干性症状,其体征有所不同:①直腿抬高试验,前者在60°以上有腰部疼痛,而后者是在60°以下有臀部疼痛,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②棘旁按压是否有下肢放射痛。③作梨状肌综合征试验,即髋关节外旋试验,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本例误治中,初诊医生没有全面了解病情,忽略了四诊并用和体征检查方法的应用,只听信了患者主诉和影像诊断,故而造成了误诊误治。
建议在推拿治疗中,只有并用望闻问切四诊与摸比量及特有体征检查方法,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疾病。笔者接诊后,首先向患者询问了起病原因,得知是在舞台上演出时,大幅度转跨后发生疼痛的。笔者从问诊中得知了致病外力的性质、方向、强度及受伤时的体位,从而提示了体征检查及诊断的方向,在多诊合用的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诊治。另外,在诊断检查过程中,还应该遵循症状体征并重,影像辅助的原则。
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白癜风能治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