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风证
桂枝汤为群方之祖,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本方具有解热镇痛、抗过敏、改善心脑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代谢及免疫系统机能等诸多药理效应。而临床的不断实践,则大大拓展了本方之运用范围。
临床应用
在呼吸系统方面,本方常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凌氏用以治疗夏令感冒42例,均在服药2-3剂后病愈1。黄氏认为本方适用于风寒型感冒诸证,疗效好坏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汗及汗的多少。运用时宜据证灵活加减变化,如汗出不彻、恶寒较重、四肢疼痛者,宜重用桂枝,并酌加羌活、桑枝;如汗多或自汗,宜重用芍药、甘草,减轻桂枝、生姜的用量,酌加黄芪、白术、防风;如头痛甚,加白芷、蒿本;干呕甚者,宜重用生姜、白芍,酌加姜半夏、陈皮。
在消化系统方面,本方运用较为广泛。大凡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急慢性炎症、消化性溃疡等,以脘腹不适或疼痛时作,纳呆,舌质淡,苔白,脉弱等为临床特征者,多可用本方化裁治疗。现代临床发现,桂枝汤对大肠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治脾虚运化不利的久利,又能治气郁、结肠痉挛引起的便秘。如冯氏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太阴病兼表证的泄泻,取得良效。
在循环系统方面,因其对血管舒缩功能的显著调节作用,本方对心率、血压、心律等皆有良性效应,故而各种微小血管变、器质性心脏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血压异常等,以畏寒气短、心悸胸闷、舌淡苔白、脉缓迟弱等为特征者,皆可考虑用本方化裁治疗。如王济华等,将冠心病辨证分为营病为主、卫病为主、营卫同病等三型,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疗效颇佳。
在运动系统方面,凡颈肌劳损、肩肌损伤、急性腰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病、梨状肌综合症、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滑膜炎及肢体麻木疼痛等病证,具有肌肉关节酸冷疼麻特点者,即可酌情用本方为主进行治疗。如刘氏用桂枝汤(加姜黄、羌活、桑枝)治疗肩周炎30例,痊愈20例,总有效率为93%。
在神经系统方面,临床上常用桂枝汤加减化裁,治疗遗精、梦交、阳萎、失眠、多寐、健忘、脱发、癫痫、偏瘫、交感神经紧张症、耳聋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刘氏用桂枝汤加石菖蒲治愈1例神经性耳聋。
在内分泌系统方面,经常性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偏沮)、非黄疸性黄汗及无汗症等,皆可用桂枝汤或加味治疗。桂枝汤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魏氏治疗酒后当风淋雨所致的半身汗出症患者,用桂枝汤加煅龙牡、浮小麦调和营卫,使气血周流,风湿之邪外出,而汗证自愈。
在妇科方面,本方加减可用治月经病(寒滞痛经、经行后期、经行头痛、经行身痒、经行浮肿、崩漏等)、妊娠病(妊娠恶阻、水肿、癃闭、低热、滑胎等)、产后病(产后发热、自汗、身痛、恶露不绝、乳汗自出等)、术后病(人流或绝育术后低热)、绝经期综合征及白带阴痒等。张氏提出,桂枝汤治疗妇科病的应用指征是,必须在正气素弱,或脾胃、气血、营卫、阴阳失调,或外感风寒之邪导致营卫不和的基础上,证见自汗,恶风(恶风寒),发热(热不甚高),舌质淡红,苔薄白者为宜。
在儿科方面,小儿厌食症、营养不良症、遗尿症、夜尿症、多动症等,只要符合饮食不佳、身体虚怯、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弱的辨证要点者,即可用本方为主治疗。夏氏用桂枝汤治疗小儿地图舌38例,一个疗程(一周)后地图舌消失者21例,有效率为71%,取桂枝汤调和营卫、平衡阴阳、敷布阳气之功。
在皮肤科方面,本方可治疗多形性红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蛇皮癣、过敏性紫癜等多种皮肤病,临证以营卫不和,郁而生邪,或邪气乘虚客于营卫等病机特征为审证要点。如马氏等桂枝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31例,结果痊愈19例,好转9例,无效3例。
另外,疲劳综合征、瞑眩、过敏性鼻炎、无脉症、痿症、奔豚气、慢性阑尾炎、浅层点状角膜炎等,只要符合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特点的,即可用之。如姚氏等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内伤发热24例,结果痊愈1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1.67%。
简言之,桂枝汤以其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并取得满意疗效。探其规律,其运用多以营卫失调、气血不和而病性偏寒者为辨证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