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感觉,几乎人人都有过。数据显示,全球成人慢性疼痛的平均发病率约为30%,这也意味着平均每10个成人中,就有3个被慢性疼痛困扰。像头痛、肩痛、腰酸背痛这些症状在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但这些疼痛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慢性疼痛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武百山表示:“如果一种疼痛,连续持续超过一个月,就可以定义为慢性疼痛。在年的第十届国际疼痛研究会上,各国的专家就建议,把慢性疼痛看作是一种疾病来对待。所以,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中医如何看待慢性疼痛问题?北京中医院微创骨科主任医师田向东说:“从中医来讲,《黄帝内经》里面提到疼痛属于痹症的范畴,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行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盛者为着痹。行痹就是串着疼,着痹就是像一团湿气包着,是一种沉凝的疼痛。而寒气是直接引起了疼痛。”
慢性疼痛分为四大类!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武百山说:“第一类是慢性软组织疼痛,第二类是慢性骨关节疼痛。第三类是慢性神经痛,第四类是癌痛。”
哪些病应该挂疼痛科呢?下面这些病可以挂疼痛科。
1、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和腰穿后头痛等。
2.、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患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3.、骨关节痛: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炎等。
4、组织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
5.癌性疼痛:晚期癌症疼痛、骨转移性疼痛等。
6.痛经、慢性盆腔痛。
7.无痛人工流产。
8.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打嗝)、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腱鞘囊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9.麻醉手术前麻醉检查和准备,麻醉和手术后镇痛方案制定。
缓解疼痛的七种好办法头痛:揉两眉间无论感冒还是心烦,头疼总是紧紧相连。紧锁眉头时,不妨轻轻舒展,可有助于舒缓头疼。头疼时,不妨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揪揉这个部位皮肤,以局部感觉微麻、发胀为宜,如果真有疾患,这个地方会出现一个红或深紫的印子,像被刮出的痧一样。一般揪揉2分钟即可。动作宜慢不宜快,但要稍微有点力度。一般的头痛立刻能见效。
背疼:手助后腰暖如果你腰酸背痛,不妨尝试一下,双手搓搓后腰,会惊喜发现,腰酸背痛的症状会有立竿见影改善。先将两手对搓发热,紧贴后背脊柱两侧的腰眼处,稍停片刻,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牙痛:按虎口穴牙痛让人坐卧不安,这时不妨按压一下这两个部位:一个是常说的“虎口”附近,中医的合谷穴也在这个位置。揉压“虎口”时,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此穴道疗效。
肩痛:提揉肩上“井”揉肩止痛除了舒活了肩部气血,还有一个原因是揉到了肩上的一口“井”——肩井穴。
具体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搭在被按摩者双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帮老人捶捶后背,效果会更好。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血压高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心痛:手腕上“玄关”手腕横纹往上约三指宽处,有一把解除心痛的“钥匙”,是内关穴所在。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心脏不好者若突发心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按内关穴,对其行点、按能活血通络,止痛。一般需按5分钟。仅作辅助治疗以及急救使用。
胃痛:点按足三里气血虚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点就会引起肠胃胀痛。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次左右,手法可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