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卡压综合征经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方穿行时受到挤压所引起的下肢麻木和无力等症状。
要先了解梨状肌的形态和解剖学上的变异性,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坐骨神经为什么会在此处被卡压。
梨状肌的解剖学梨状肌起点:骶骨前外侧面;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上方
梨状肌上、下缘在臀中肌和上孖肌之间,多以筋膜连接。约6%的梨状肌与臀中肌完全融合为一体,约8%的臀中肌重叠于梨状肌的外上方。梨状肌的后、内侧1/3紧贴骶髂关节囊下部,外侧2/3与臀大肌紧贴。
坐骨神经和其周围的肌肉关系
梨状肌的类型梨状肌的形态一般为“一肌腹一肌腱”。二般情况是因为坐骨神经异常通过的影响,它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被分为“二肌腹一肌腱”,“二肌腹二肌腱”,”一肌腹二肌腱”等形状。
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关系中国人的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关系分为以上7种类型
I型:坐骨神经总干从梨状肌下缘穿出
II型:坐骨神经在骨盆内分为两支,腓总神经穿出梨状肌,胫神经经梨状肌下缘穿出
III型:坐骨神经在骨盆内分为两支,两支同时从梨状肌下缘穿出
IV型:腓总神经从梨状肌上缘穿出,胫神经从梨状肌下缘穿出
V型:腓总神经经梨状肌上缘穿出,胫神经从梨状肌中穿出
VI型:腓总神经分为2支,其中1支从梨状肌上缘穿出,另1支与胫神经一起从梨状肌下缘穿出
VII型:髂丛穿出梨状肌后再组成坐骨神经
综合国人的统计,常见型出现率约为65%(I型),其他各型约为35%,其中II型出现率约为28%。欧美人I型出现率约为85%,其他型约为15%。相比之下,国人的非常见型出现率要高一些。
这些解剖的变异性可以使梨状肌肌腱直接压迫坐骨神经和其周围的营养血管,导致局部血液流动障碍和炎症反应,这些都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女性
臀部外伤史、劳累等诱因
股外侧、后侧、小腿外侧放射痛
有间歇性跛行,休息片刻可缓解
可能会出现代偿性疼痛:头、颈、胸、腹部和腰骶区域的疼痛
触诊梨状肌时有条索状和弹拨感
触诊时会有压痛,可能会伴随下肢的放射痛
脊柱前屈时下肢疼痛加重,后伸时疼痛减轻或缓解(很多人会因为这条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
仰卧位,做足内旋时会有疼痛,并向下肢放射
A.伸髋、伸膝位时,梨状肌处于垂直轴的后方,其功能为外旋;B.屈髋时,梨状肌处于垂直轴的前方,其功能为内旋;
当患者处于仰卧位,伸髋、伸膝位时,它的功能是外旋,此时做足内旋会引起疼痛。
评估梨状肌梨状肌主动试验
患者仰卧,伸髋、伸膝时做髋外旋,评估者在患者足部做对抗,患者如果出现臀部或下肢放射性疼痛或加重,都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
L5-S1-S2的神经根在70°时被完全拉紧
如果在70°之前患者出现疼痛,那么病变可能出现在骶髂关节,如果在70°后出现疼痛,那么病变可能出现在腰椎。
FAIR试验
F=flexion(屈曲)
A=adduction(内收)
IR=internalrotation(内旋)
患者侧卧位,测试的下肢位于上方。患者屈髋60°,同时屈膝。检查者一手稳定髋部,一手向下压膝部。如果梨状肌紧张,会出现肌肉疼痛;如果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则出现臀部疼痛或下肢串麻。
梨状肌的触诊第一步:找到梨状肌的体表定位
找到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三个骨性标志,然后画出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的中间偏上一点就可以触诊到梨状肌。
第二步:松解和拉伸梨状肌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