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丁鹏志通讯员赵聪坐在书桌前,上面摆满了一堆医学书籍和一张张设计图纸……在长沙市卫生职业学院见到粟伟栋时,他正在专心研制讲课用的各种小教具。“医学知识有些很抽象,我研究设计一些模型、模具来将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从事10余年临床、转而从教的粟伟栋笑着说。今年疫情严重,他入驻了一个公益义诊平台,通过APP免费线上咨询、心理援助和防疫知识科普服务,仅前几个月就线上医学咨询人次。弃医从教促进健康事业发展大学毕业后,粟伟栋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医卫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足,而作为一个救治过很多脑出血、脑梗死等危重症病患的“老”医生,深知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系,经过深思熟虑及与家人沟通,他选择放医院临床医疗职位,加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从事医卫类教育教学工作。从事10余年临床工作,放弃是否可惜?“不会,初心就是想为医卫类职业教育做点事情。”他表示,一方面医卫类职业教育需要有临床经验的老师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现身说法”为医学职业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某种意义上也是促进健康事业发展。粟伟栋笑着说:“在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下,医卫类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能够更好地服务、支撑健康事业的发展。”“医学知识有时候理解起来很抽象,我自己研究设计一些模型、模具来将理论知识形象化。”粟伟栋说。比如,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极其复杂的一部分,其理论知识很枯燥,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做这个模型,我是想通过它来模拟人的神经系统以及各种神经传导。线上咨询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除了对教学方法不断钻研、创新,粟伟栋吃苦耐劳、用真心呵护学生。粟伟栋的爱人说:“因长期伏案工作,粟伟栋患有‘梨状肌出口综合征’,时不时会发作,但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忍一忍。”直到年5月,因左下肢疼痛难以忍受,他医院接受局部神经阻滞手术治疗。术后第二天,他怕耽误了学生的学习进度,隐瞒了单位同事、领导,坚持到岗工作,继续教育教学。疫情初期,他加入了网络义诊的队伍。“全国人民都在居家隔离,一定会有很多疑惑需要解答,通过网络义诊答疑解惑,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粟伟栋回忆。今年1月粟伟栋入驻平台,通过APP提供免费线上咨询、心理援助和防疫知识科普服务,达人次;疫情控制后,仍时有居家不便的疑似患者为医院而选择线上免费咨询,他都能热心地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安抚和帮助每一位咨询新冠肺炎知识的网民。在该APP后台,关于他的评价几乎全是“五星”好评。此外,作为一名临床医学教师,在学校开学后,粟老师还积极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培训、实施,端午节在学校门诊部值班24小时,妥善应对处理好发热学生2名,并陪医院就诊,忙至凌晨2点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hl/1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