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43岁,半年前某次向后坐空跌倒在地,导致右侧臀部损伤,医院进行X光检查。医生告诉他无骨折痕迹,只是局部软组织挫伤,给他开了一些活血化瘀的外用药物。刘先生回家后按时用药,淤青及疼痛症状在2~3周内逐渐消除。
但最近一个多月,刘先生发现他的右髋后侧常常疼痛,感觉疼痛位置在深部,严重时影响睡眠,右腿后侧偶尔会出现放射痛及串麻感;翻身时臀部疼痛明显,右腿负重时疼痛加重,长时间步行后疼痛剧烈,休息后减轻。有朋友说他这些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表现,建议他进行物理治疗和中医针灸疗法,他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到运动康复中心,找到运动康复治疗师。
运动康复治疗师对刘先生进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相关特殊检查发现其症状并不明显,但直腿抬高至30°~60°之间时出现疼痛,超过60°后疼痛减轻,被动做髋关节内收、内旋动作时出现疼痛,外展、外旋时减轻;随后治疗师进行触诊,发现右侧臀肌较左侧有轻度萎缩,但梨状肌过度紧张,有明显痛点并伴有条索状硬结。
一、治疗师点评
运动康复师检查后认为,刘先生的问题是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起于骶椎正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大腿骨上端,被臀大肌覆盖,是臀部较为深层的一块肌肉;主要负责髋关节外展、外旋,而髋关节屈曲超过60时可以辅助髋关节内旋(图1)。坐骨神经恰好穿过梨状肌下方,如若梨状肌发生损伤、紧张或痉挛,极易压迫到坐骨神经,从而引发臀部和下肢的疼痛以及串麻感,由于其症状同腰椎盘突出的症状相似,常与之混淆。
(图1)
刘先生臀部摔伤时可能伴有肌肉的轻微拉伤,疼痛导致臀肌处于痉挛保护的状态。梨状肌长期收缩,得不到放松,最终压迫坐骨神经引发疼痛。患者在站立、仰卧和行走时,右脚外旋幅度均大于左脚,可见臀肌紧张而导致的错误运动模式已经渗透到了他的日常活动中。
针对刘先生的问题,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是首要的,牵拉放松梨状肌和伸髋肌群,缓解疼痛以及腿部串麻等症状;同时增强臀肌力量,提高其抗疲劳的能力,平衡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轻关节内在压力,最终起到预防关节软骨损伤及关节退化的作用。
二、运动康复练习
1.仰卧位“4"字牵拉练习
患者仰卧位,支撑腿屈膝,将牵拉侧的脚踝放到支撑腿的膝关节上方,然后用支撑腿慢慢推动牵拉腿向躯体方向靠近,可用双手环抱住下腿的胭窝处,助力前推,直至该侧臀部梨状肌有酸胀感并保持30~60秒,3次为-组,两侧交替(图2)。
(图2)
2.坐位臀肌牵拉练习
患者坐位,牵拉侧下肢屈膝屈髋在前,另一侧腿伸膝伸髋在后。躯干尽力前趴,直至前腿臀部有较强牵拉感,保持30~60秒,3次为一组,两侧交替(图3)。
(图3)
3.徒手下蹲练习
患者站立位,头部和躯干保持正直,目视前方,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前平举,屈膝向后下蹲坐,下蹲至最大范围后臀部发力缓慢站起(图4)。10~20个为一组,进行2~3组练习。下蹲和起身时速度不宜过快,保持节奏。
注意:下蹲过程中身体重心要放在两腿之间,保持腰部挺直,躯干不要过度前倾,膝关节屈曲时不要超过脚尖,不要向内扣。
(图4)
4.侧卧下肢外展练习
患者侧卧位,下方手臂枕于头下,另-手于身体前支撑地面,下方腿伸直,上方腿脚尖朝下,保持略微后伸位,向上外展,至两足距离约20~25厘米,保持5秒,随后慢慢收回(图5、图6)。10~20个为一组,进行2~3组练习。动作要求快起慢放,保持节奏,练习至肌肉有酸胀感为宜,两侧交替。
随着力量增长,于足踝处捆绑沙袋或弹力环,以增加练习负荷。
(图5)
(图6)
5.坐位髋关节内旋练习
患者坐位,头部和躯干保持平直,目视前方,屈髋屈膝90°,小腿自然下垂,将弹力环套在两侧踝关节上方,确保大腿在床面上固定不动,不要抬离床面。以膝为轴心,两侧小腿同时向外旋转,用力分腿拉开弹力环,至最大角度保持5秒后缓慢回收(图7)。10~20次为一-组,练习2~3组。练习至肌肉有酸胀感为宜,双侧交替。
随着力量增强,逐渐增加弹力带磅数,从而增加阻力。
(图7)
三、运动康复效果
刘先生在运动康复中心接受了物理治疗、手法治疗和每周2~3次的康复功能训练,8周之后髋关节疼痛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消失,梨状肌紧张程度恢复正常,睡眠质量大幅提高。刘先生表示现在站立、走路更有劲儿了,长时间步行后也未再出现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