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点:骶骨前面和股骨大转子上缘
功能:外旋髋关节、外展髋关节
支配神经:骶丛、L4腰神经~S2骶神经
梨状肌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是髋关节深部的6块负责外旋的肌肉。
梨状肌也是与坐骨神经紧密相关的肌肉,梨状肌一旦出现问题,不论是炎症刺激,还是肌肉过紧都会压迫刺激坐骨神经,引起下肢疼痛、无力及感觉异常。
典型信号
坐在硬凳子上,时间略久会感觉臀部一侧疼痛,身子喜欢歪向另一边,以翘起疼痛臀部,或者喜欢用手垫在疼痛的臀部下面会感觉舒适,坐软的东西这种感觉不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坐软的会更不适)。
早期臀部后侧疼痛,慢慢发展到大腿后侧,和小腿的后外侧疼痛麻木。
夜间休息时疼痛,偶有病人咳嗽打喷嚏疼痛(一般咳嗽打喷嚏痛多先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
查体按压梨状肌位置,有明显压痛伴放射感,疼痛侧臀部肌肉松软无力,萎缩,或者有条索状,肌肉过度紧张等触感。
自我实验测试:直腿抬高越接近45°左右疼痛明显,超过60°以上疼痛反而减低。
仰卧,疼痛的一侧腿伸直,做内收同时内旋动作,如果产生放射痛,迅速外展外旋,疼痛立即缓解,即为阳性。
梨状肌综合征诱因多年前,曾经摔倒,或者高处跌落臀部着地,当时可能较痛,过会缓解甚至消失。
经常处于一个坐姿时间较久,尤其长坐在潮湿、冰凉、坚硬的地方。
慢性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超过3个月)引起臀部后侧,腿后侧放射痛的患者。
不健康步态。
梨状肌结构特点
梨状肌顾名思义就是像个梨,附着点一侧在骨盆内侧骶椎,一侧附着于股骨大转子顶端。
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后方,肌肉过紧或有炎症时就会刺激坐骨神经,引发症状,这表现就叫“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作用是在骶椎固定肌肉收缩时,使股骨外旋和外展;股骨固定肌肉收缩时,使骨盆向后倾斜。
按摩最佳体位,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屈臀90°,手法以按压放射痛点和拨条索状粘连为主,放松紧张的肌群,放松完,做一下简单的拉伸,拉伸时间30秒左右。
自我简单处理,坐位或仰卧用按摩球放梨状肌下方,以舒适的力度去滚压,疼痛但是能够感觉舒服为宜,一般5到10分钟,一周无任何变化者或病情持续发展请及时就医。
全面考虑梨状肌综合征的思路
腰方肌,臀中肌,梨状肌三者组成一个短筋膜链,在我们步态行走中,如果腰方肌和臀中肌出问题。
梨状肌就得做本来不需要做的功能——稳定髋关节,长此以往过度的使用梨状肌也会产生臀部疼痛。
因此梨状肌出问题后,要检查另外两个肌肉有没有疼痛,有的话也要处理,处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梨状肌疼痛。
对于身体有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我来帮你解答疑惑,愿做你终身的运动系统健康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