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刀治疗腰骶骨方案收藏

腰骶骨治疗方案

1.腰骶部: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关节病、腰椎小关节综合征、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骶关节损伤、骶髂关节炎。2.臀部:臀肌损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臀上皮神经损伤、坐骨结节滑囊炎。3.其他: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上述疾病只是根据损伤部位和损伤性质来命名。其实很多病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合并的,或者是互为因果的。

腰骶椎针刀辨位诊治思路

1.棘突(间):棘上韧带:由棘突进针,达骨面,行纵横铲切,并可探至棘突两侧铲切横突棘肌棘间韧带:紧贴棘突上下缘骨面往下铲切,阻力感消失即可,无须到骨面。千万注意深度,否则容易进入椎管,刺破硬脊膜、蛛网膜,或出现脑脊液渗漏,产生颅内低压;或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甚至有可能损伤脊髓。

2.棘突旁:棘突旁开0.5~1cm,横突棘肌(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共同特点是起于下位椎体的横突,止于上位或上几位椎体的棘突。进针后,针尖稍向内碰到棘突骨面,然后紧贴棘突外侧缘骨面向下松解,可至棘突根部。注意深度,不要离开骨面。

3.关节突:棘突最高点旁开2cm左右,以指尖按压、弹拨,可触到增生增厚之关节突。针刀逐层进入,先切刺浅层的肌筋膜,达骨面后铲切关节突上增厚组织,可探至关节突之内、外、上、下缘,寻找硬结铲切。

4.横突:棘突旁开4~6cm。L3横突定位:医者一手手指摸到病人侧面的髂嵴点,另一手手指摸到与该髂嵴点对应的肋骨,以此两点连线长度为准向内侧画一等腰三角形,其内侧角即为L3横突尖,上下横突间的距离大约2cm。摸到横突尖后向内移1cm为进针点,针尖稍向内斜逐层进针,先松解横突后面的筋膜和肌肉,碰到横突骨面后,滑至横突尖及外侧缘、上、下缘,松解剥离横突尖与周边组织的粘连。

5.侧隐窝(椎间孔内口):上下棘突间旁开1-1.5cm,进针后刀口稍向外侧摸索逐层刺入,达关节突内侧骨面,然后向内侧移动刀口,并紧贴关节突内侧缘骨面铲切,松解侧隐窝粘连的硬化组织,并可探至下位椎板的上缘切刺黄韧带。注意紧贴骨面,深度以出现落空感为度。

一点三向切刺法

进针点:腰椎间盘突出的上下棘突间旁开0.5cm内侧:切刺棘上、棘间韧带外侧:针刀与皮肤成45度角,刀口向外侧先达关节突内侧缘,再紧贴骨面向内侧移动刀口切刺侧隐窝。前下:针刀直下往前并往下位椎板方向轻探摸索达椎板,切刺椎板上缘黄韧带,再摸索进入椎管触及马尾神经。注意:针刀以直径0.8mm以下为宜。手法一定要轻巧,轻探摸索,逐层切刺

6.横突根部(椎间孔外口):棘突最高点旁开2-3cm摸到关节突的最高点再向外侧1cm为进针点,刀口稍斜向内侧进针达横突根骨面,紧贴骨面向内侧摸索至横突根部的上缘或下缘刺入,切刺椎间孔外口粘连硬化组织,深度以出现落空感为度。

神经根与椎间孔关系图腰神经根从椎体的椎弓根下方(即椎间孔的上1/3部位)出椎间孔后,前支向前、向下方斜行越过椎间盘纤维环,所以,椎间孔的上部有重要神经和血管,而其下部是一无重要组织的安全部位,所以从横突根部的上缘松解椎间孔外口是相对安全的。

7.骶髂关节:摸到髂骨后缘骨突稍向内侧1-1.5cm为进针点,针尖斜向外侧与骶骨背面成45度角刺入,深度可达骶髂关节间隙,切刺骶髂韧带及深层硬化组织。

8.骶中棘:与棘突松解同,但在骶1骶中棘上缘松解时,注意紧贴骨面,不要进入椎管。

9.骶骨背面:有四对骶后孔,骶神经后支出口。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刺入,逐层松解,可达骨面。

臀部针刀辨位诊治思路

1.臀上皮神经入臀点:臀上皮神经发自L1~3神经的后外侧支,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越过髂嵴进入臀部时,被腰背筋膜与髂嵴形成的骨纤维管固定,由于腰背筋膜的损伤容易使此管变形、缩窄从而卡压、刺激臀上皮神经而损伤。定位:髂嵴最高点向内下3-5cm左右的范围内,压痛明显,并可扪及条索。刀口线与臀上皮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垂直皮肤刺入,不一定到骨面,达筋膜层后刀下有韧性阻力感,纵行切割,横行推摆。

梨状肌上、下孔:梨状肌位于臀部深层,起于第2、3、4骶椎的前面,经过坐骨大孔进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尖。该肌把坐骨大孔分成梨状肌上孔及梨状肌下孔。梨状肌上孔介于坐骨大切迹和梨状肌之间,有臀上神经和血管通过;梨状肌下孔在梨状肌之下,坐骨棘和骶棘韧带之上,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和血管等通过。坐骨神经大多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至臀部,部分有解剖变异者则从梨状肌内穿过。

梨状肌的体表投影:髂后上棘至尾骨尖作一连线,由此线中点向股骨大转子尖作一连线,此直线即为梨状肌下缘。髂后上棘下1-3cm为上缘简便定位法:五指自然张开,小指定位于髂后上棘,拇指定位于尾骨尖,掌根向股骨大转子尖方向移动、四指逐渐收拢至股骨大转子尖,此时,中指和无名指移动的范围,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即中指线为梨状肌下缘,无名指线为梨状肌上缘,中内1/3交界处即为梨状肌上、下孔。

2.坐骨大切迹:坐骨大切迹的弧形骨面与梨状肌上缘构成梨状肌上孔,所以容易对由梨状肌上孔出来的神经血管形成骨性卡压。n刀口线始终与人体纵轴平行,针尖往上摸索逐层切刺,触及到坐骨大切迹骨面铲切硬化组织,并可将刀口探至坐骨大切迹内、上、外侧缘骨面松解。

3.坐骨棘:坐骨棘内侧为骶棘韧带,与骶骨外侧、坐骨大切迹共同围成坐骨大孔;其上中下分别有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附着。坐骨神经由坐骨棘的上、外侧,紧贴上述三肌的后面经过。

刀口线始终与神经、血管纵轴平行,针刀进入皮下后不要忙于深入,先轻轻下压试探医者刀下和患者的感觉,如刀下有阻力感,且患者无下肢放电感和剧烈疼痛,即可行小幅度的切刺手法,如此逐层深入达坐骨棘骨面,行纵向铲切。注意不可行大幅度的切摆,遇患者下肢有放电感或剧烈疼痛,应迅速上提和稍移刀口。

4.坐骨结节与股骨大、小转子:解剖关联、结构复杂,有重要神经血管经过,容易损伤

肌肉韧带:

后方:臀大肌起于髂骨翼外面和骶、尾骨的后面。肌束斜向下外,跨过坐骨结节止于臀肌粗隆及髂胫束。上方: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分别起于或经过坐骨棘的上中下止于大转子窝外侧:股方肌、股二头肌起于坐骨结节外侧,前者止于转子间嵴,后者止于腘窝外侧。下方:半腱肌、半膜肌起于坐骨结节的外下缘,止于腘窝内侧。内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起于骶骨旁,分别止于坐骨棘和坐骨结节。在肌腱与坐骨结节之间有滑液囊神经: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发出,行经坐骨棘上外侧方、坐骨结节外侧下行,发出分支支配臀下部和股后肌群;

定位:患者腹下垫枕,或侧卧屈髋,在坐骨结节上、中、下、内、外缘、骶骨旁、股骨大、小转子及转子间等部位反复触摸、按压,寻找阳性反应点,尤其要注意坐骨结节外侧与股骨大小转子间的区域。

刀口线始终与坐骨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快速刺入皮下,先根据刀下感觉松解浅层的肌筋膜,然后逐层切刺到骨面,铲切硬结,剥离粘连。在坐骨结节上、外侧缘、骶骨旁、等部位松解时手法一定要轻巧,注意事项同坐骨棘。

髋关节辨位诊治新思路

侧后方髋关节针刀诊治思路:1.体位:侧卧位,患髋在上,屈髋屈膝。2.触诊定点: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做弧形触诊,寻找阳性反应点(压痛、条索、硬结),尤其注重距股骨大转子2-3cm左右的范围内触诊,每次选点3-8个3.操作:刀口线与股骨长轴平行,与皮肤垂直刺入①先松解覆盖于髋部的筋膜、肌肉②再深入关节囊松解,尤其注意铲剥关节囊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根部以及髋臼骨面的粘连③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5分钟以上。

前路髋关节针刀诊治思路:体位:仰卧,髋外展触诊定点:腹股沟韧带以下,股动脉至股骨大转子的区域(髋前区)寻找痛性结节,选点2-3个(定点应先摸清股动脉并避开)触摸紧张的长收肌,在耻骨结节长收肌起点及稍下方的肌腹各定1点.

操作:刀口线始终与股骨纵轴平行髂前下棘:先切刺浅层的腹股沟韧带,再深入到骨面铲切股直肌。髋前区:先切刺浅层的肌肉,逐层深入达股骨头或髋臼骨面铲剥。靠近股动脉部位施术时,针刀应稍向外倾斜。

长收肌:无论是起点处还是肌腹,只要切刺紧张的肌肉、筋膜,不强求到骨面。尤其男性患者要注意,针刀勿太靠内侧,以免损伤精索。

课程推荐

12月13日(浙江杭州)针刀微创尸体解剖高级研修班

针刀微创尸体解剖研修班

直接联系:杨老师

电话及

获取各班详细培训材料

骶骨和尾骨的摸法

骶椎位于腰椎的下部,呈倒立的三角形,在两髂骨之间,髂后上棘连线以下的部分为骶椎,患者俯卧位,小腹下方最好垫一个薄枕以便充分暴露腰骶椎,术者两拇指对称分置于骶骨正中嵴的两旁,两拇指同时做较大距离的上下滑动,以便对比骶椎是否存在着左右偏歪或是高低不对称的现象,偏歪在哪里就说明骶椎在此错在错动,骶椎本身是一个整体,此处之错动仅表明骶椎偏歪以这一位置为甚。(有时整体错位,单单触摸骶椎不能发现异常现象,要结合骨盆的旋转或倾斜的现象来综合诊治)。

另一方法是检查骶髂关节,两拇指对称地分置于两侧骶髂关节的髂后内侧缘,并缓缓地向下按压,同时沿骶椎的关节边缘向上或下方滑为动,若骶髂关节两侧不对称,或骶椎有前凹后凸,就说明此处发生了错动。一般异常错动的部位会有明显的阳性反应物,结节条索等。尾椎体表部位很难触摸和定位,所以判断尾椎的错动要根据病史,体征和X线片,以及特殊的检查手段,比如肛门指检。

如何诊断骶尾骨骨折?

临床上对于骶尾部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为X线片,特别是侧位片诊断意义更为重要。但因骶尾骨变异较大,加之放射科医师对其认识及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因此了解骶尾骨正常变异情况及骶尾骨骨折、脱位的X线表现对提高诊断率尤为关键。

骶骨由5块骶骨融合成一块形成,尾骨由3-5组成。在人类的退化结构中骶尾骨变异较大,特别是侧位的弯曲形态变异较大。研究表明在X线侧位片上骶尾骨共同向前弯曲,但由于其变异较大,弯曲形态各异。

按不同的弯曲形态将其分为:均匀弯曲型、骶骨成角型、尾骨成角型、尾骨脱位型4种类型(见图1-9),其中骶骨成角一般在S3、S4-5和S5部位,成角最大为70°。尾骨成角常在尾1-2或尾2-3部位,成角最大可达80°。

图1均匀弯曲型;图2骶骨成角型(骶3);图3骶骨成角型(骶4-5);图4骶骨成角型(骶5);图5尾骨成角型(尾1);图6尾骨成角型(尾1-2);图7尾骨成角型(尾2-3);图8尾骨脱位型;图9尾骨脱位型。

骶尾骨骨折以骶4、5椎骨骨折最常见,约占骶尾骨折病人总数的84%、75%,尾骨骨折次之。跌伤方式以臀坐式为主。

骶尾椎骨折以横形及斜行骨折多见,在正位X线片上可见骨折线呈横形或骶下部两侧骨皮质断裂,远端可有轻度错位。侧位片上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有骨皮质断裂、皱褶、嵌入等征像。骶尾椎骨折远端轻度向前或向后移位并两折端相嵌是骶尾椎骨折的特殊表现。尾椎脱位以尾椎向前脱位多见,X线侧位片上见尾椎前移,骶尾椎边缘的自然弧度消失,骶尾关节间隙增宽或错位。

由于骶尾骨变异较大,在现实工作中为了提高对骶尾骨骨折及脱位的诊断,防止漏诊或误诊,就要求放射科医师除了要了解骶尾椎骨折、脱位的X线表现,还要熟练掌握骶尾骨变异情况,特别要防止下列几种假象造成误诊:

(1)骶骨下部成角,并可见前缘骨皮质凹陷,但无骨折透亮线。也就是文中所提到的骶骨成角型变异(见图2-4);

(2)尾骨成角,向前倾斜,关节间隙尚好,无骨折片,易误认为尾骨脱位(见图5-7);

(3)尾骨向后滑移,也就文中所说的尾骨脱位型,常易误诊为尾骨脱位(见图8、9)。

另外,骶尾骨骨折,特别是尾椎脱位的诊断还要和临床紧密结合。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举办“小针刀治疗软组织疼痛临床研修班”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规范针刀技术,普及针刀基础理论知识,提高针刀操作技术水平,增强利用针刀技术更广泛的为患者服务的能力,推动全国针刀医学的发展,定于年12月23日在浙江杭州举办“针刀治疗软组织疼痛临床应用与尸体解剖研修班”。本次学习培训特邀请国内著名针刀资深专家前来授课,并邀请省内外针刀专业医师进行学术交流。

宋兴刚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实战AB班特

级专家

段朝阳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实战AB班解

剖专家。

王海东

中国针刀医学临床实战AB班带

教专家

二、培训内容

颈项部

①针刀治疗项韧带损伤    ②针刀治疗胸锁乳突肌损伤

③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头夹肌损伤

肩背部

①针刀治疗肩周炎       ②针刀治疗冈上肌损伤③针刀治疗冈下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菱形肌损伤⑤针刀治疗三角肌滑囊炎 ⑥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上肢部

①针刀治疗网球肘       ②针刀治疗桡肱关节滑囊炎③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性腱鞘炎④针刀治疗腕管综合症    ⑤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 ⑥针刀治疗腕背伸肌腱鞘炎

腰部

①针刀治疗腰段棘上韧带损伤 ②针刀治疗棘间韧带损伤 ③针刀治疗腹外斜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腰肋韧带损伤   ⑤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

臀部

①针刀治疗骶棘肌下段损伤 ②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

③针刀治疗臀中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慢性臀部肌损伤

下肢部

①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②针刀治疗髌韧带损伤   ③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炎 ④针刀治疗髌骨软化症    ⑤针刀治疗跖管综合症 ⑥针刀治疗跟骨骨刺

针刀治疗腰椎病的机理、腰椎局部解剖

腰椎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颈椎局部解剖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颈椎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

环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勾椎关节旋转(侧方)移位型颈椎病诊断,针刀、手法要点椎体前后方移位型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腰椎滑脱的针刀治疗、手法要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针刀配合整脊疗法治疗各种脊柱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三叉神经痛等)

针刀治疗各种脊柱疾患(如:驼背、脊柱侧弯、小儿斜颈)

针刀医学结合国外套管针治疗慢性痛疼、软伤科疑难杂病,韩国套管针治疗慢性疼痛疗法(可选)

针刀医学神经触激术:通过针刀触及神经,加强神经致敏现象,产生应激反应,致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制,从而使肌张力降低,抑制神经对肌肉的传入冲动,消除或减轻肌痉挛,对肌紧张起到松弛作用。

针刀结合臭氧、射频,治疗常见颈肩腰腿痛、脊柱性疾病

针刀结合臭氧适应症治疗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各种腰椎病、肩周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种关节强直、各种骨质增生疾病,以及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

介绍针刀医学全新发展动态,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对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最佳治疗方案,最新治疗进展做进一步的剖析;

详细讲解针刀适应症、禁忌症、十大诊疗误区。

三、培训对象

凡从事骨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针刀、软伤科、麻醉科、康复理疗科、医院、门诊、诊所的临床医生均可参加。

四、证书

1.学员结业后颁发结业证,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授予国家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5分);

2.办理证书:请带2寸彩照4张,身份证复印件及职称证、学历证、执业医师证复印件(办理结业证、学分证明、上网认证用)。

五、培训事项

培训时间:年12月16日至12月23日(12月15日报到)。

培训地点:浙江杭州

培训费用:人民币元(包括:授课费、资料费、见习费、合影费、结业证书费)一次报名,终生免费!!

培训时间:年12月23日至12月30日(12月22日报到)。

培训地点:广东广州

培训费用:人民币元(包括:授课费、资料费、见习费、合影费、结业证书费)一次报名,终生免费!!

六、报名方式详询:杨老师

手机/、、

注明:鉴于保证培训班的教学质量,本班有名额的限额,请学员务必提前电话报名

报名费:元(报名费含在学费之内)以便安排。提前报名者可获得G全国疼痛培训班相关音视频和文字资料。

长按或扫描下面







































白癜风新年惠民活动
白脉软膏的零售市场价格多少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zd/1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