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与运动康

什么是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髂内动脉在此分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分别经梨状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营养臀肌和髂关节。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

病因

病因主要是梨状肌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梨状肌损伤是导致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其次,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

此外,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的运动康复

康复训练的指导原则:降低梨状肌的张力,改善相关肌群的肌力不平衡,纠正相关的生物力学改变。

康复目标包括:

●减轻疼痛

●通过牵拉及力量训练和按摩以提高相关肌群的柔韧性

●恢复正常运动

●预防损伤发生

●减轻疼痛

●口服NSAID类药物

●热敷,每天3次,每次20分钟。有助于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包括跑步)

●轻柔的梨状肌牵拉训练,可减轻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从而减轻疼痛

●牵拉及力量训练

●待疼痛减轻后,可逐步开始肌肉牵拉训练,每天3组,每组5次,每次维持30秒

●梨状肌力量训练,与牵拉训练相结合

●肌肉按摩,隔天一次,以降低肌张力

●同时进行腘绳肌、腹股沟、髋内收肌及下背部肌肉的牵拉和力量训练

●恢复正常运动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本病常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腰椎代偿性侧弯畸形。腹部加压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损伤范围与突出椎间盘部位有关。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阳性,4字试验阴性(梨状肌综合征最易误诊为该病)。

2.神经鞘膜瘤高位神经鞘膜瘤较少见。症状进行性加重,与活动或休息无关。臀部有较强的Tinel征,但难以在局部扪及条索状瘤体。有时可在B超发沿坐骨神经表面均匀增厚的回声带。手术和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手段。

治疗方式:推拿

对梨状肌进行压揉:

对梨状肌进行起止点压揉,并且也可以在对梨状肌拉伸的状态下压揉。

拉伸梨状肌:

病人仰卧,治疗侧的髋部和膝部屈曲,治疗师一手抓住膝盖,并尽可能的屈曲髋关节,并外旋45到60度,用前臂贴着小腿并将小腿摆在内收位置,稍微下压以防止髋部抬起;另一手放在肌肉终点处往肌腹方向来拉伸梨状肌。

患者俯卧于高枕上,医者站其患侧,以拇指或肘臂部的揉法、拨法于肿痛的梨状肌区域约3-5分钟,力度以患者感觉有轻微痛感为宜;接着以掌、指揉法施于腰、骶、臀部的敏感反应区2-4分钟;最后施点、按法于患侧的秩边穴或环跳穴、承扶穴或殷门穴、承山穴或飞扬穴各1分钟,点穴时有沿经络放射痛感为宜。

注意:

不可施以重手法在梨状肌区域施以松解手法时,决不能因梨状肌的位置较深或因病人要求而采用过重手法或用蛮力,以免导致局部肌肉二次损伤如淤血、水肿、发炎等不必要的后果。

手把手进行教学指导

注:梨状肌虽有外旋功能,但是在拉伸中并没有将髋部内旋,其主要原因是梨状肌在髋部屈曲超过90度时变成内旋肌(根据梨状肌起止点进行分析)。

用心做中医,山东金手指中医针灸推拿正骨学堂。

感兴趣可

年6月10日,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传承“中医康复理疗师”开课,山东省中医专家联合教学,国家认证师资团队任教,理论结合实践全面教学,针灸推拿正骨整脊,颁发全国通用证书,-(同







































苯酚的危害
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zd/1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