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痛是指背、腰、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有时伴有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因腰背痛绝大多数表现在下腰椎和腰骶、骶髂部,故临床上又俗称“腰腿痛”。该症内科、外科、妇科和神经科较常见,腰背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脊椎、肋骨、脊髓和脊髓膜之中的任何一种组织的病变均可引起腰背痛。中医多属于“腰痹”、“背痹”、“脊痹”等。
一、分 类
(1)脊椎性腰背痛
外伤性腰背痛:如椎体骨折、肌肉扭伤、椎体滑脱等。
先天畸形性腰背痛:如半椎体、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裂等。
炎症性腰背痛:如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脊椎炎、化脓性脊椎炎、病灶性骶髂关节炎等。
退行性腰背痛:如增生性脊椎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等。
营养代谢障碍性腰背痛:如骨质软化症、氟骨症等。
姿势不良性腰背痛
萎缩性腰背痛
内分泌异常性腰背痛:如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骨肿瘤性腰背痛
原因不明性腰背痛,其他脊椎疾病性腰背痛:如畸形性骨炎、青年性脊椎骨软骨炎(青年性驼背)等。
(2)脊椎旁软组织疾病所致的的腰背痛
腰肌劳损;腰背肌肌筋膜炎(纤维性肌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所致的腰背痛
脊髓压迫症,如硬膜外脓肿、椎管内肿瘤、脊髓蛛网膜炎等;急性脊髓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腰骶神经根炎;带状疱疹;臀上皮神经损伤。
(4)内脏疾病所致的腰背痛
消化系统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消化性溃疡、胰腺癌、肝癌、直肠癌、胆囊炎、后位阑尾炎等。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周围脓肿、肾积水、肾癌、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宫颈癌、子宫后倾、慢性附件炎、痛经等。
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胸膜炎、胸膜增厚或粘连、肺结核、肺癌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主动脉瘤、心绞痛等。
腹膜后疾病所致的腰背痛:如腹膜后脓肿、腹膜后硬纤维瘤或纤维肉瘤,还有前述的肾脏病和胰腺病等。
二、发生机制
(1)外伤性腰背痛
急性外伤所致的椎骨骨折、椎体滑脱、韧带撕裂、肌肉损伤或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及关节突关节半脱位等,均可引起局部出血、水肿、代谢障碍或关节囊受压,直接压迫或间接刺激了脊神经后支、窦椎神经及腰背部的神经末梢而致剧烈的腰背痛。因为腰骶关节为人体直立性脊椎结构的枢纽,为活动性腰椎转变为固定性骶椎,前突腰椎转变为后突骶椎的过度地区,且该处运动幅度最大、承受压力最大;骶髂关节是躯干动力转移到下肢的桥梁,所以90%以上的急性单纯外伤性脊椎病性腰背痛,发生于腰骶和骶髂关节。
腰肌劳损、腰背肌肌筋膜炎、异常体位连续弯腰、过度疲劳及下肢畸形、脊柱侧弯等因素,均可引起腰背部肌肉运动不协调,部分肌肉和韧带持续紧张或痉挛,甚至可使腰肌纤维化,产生条索状硬结,从而引起局部组织代谢障碍,乳酸、组织胺及激肽类物质释放增多致腰背痛。
腰背部损伤引起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和牵涉性神经痛的原因有三:
1、腰骶和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为4、5腰神经后支所支配,其前支则组成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因此常发生反射性神经痛。
2、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束,紧贴骶髂关节和梨状肌的前侧,当该部韧带因扭伤而出血、水肿时,则直接刺激该神经引起放射性神经痛。如梨状肌发生痉挛,亦可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放射性神经痛。
3、如扭伤后椎间孔周围的软组织发生肿胀,则坐骨神经根在椎间孔内直接被挤压引起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2)炎症性腰背痛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和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性骶髂关节炎、椎体骨髓炎等引起腰背痛的机理有二:
1、局部炎症介质(组织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的释放增多刺激痛觉感受器而致腰背痛。
2、病理性骨折、脓肿的形成及炎症增生和坏死物可直接压迫脊髓,马尾脊神经根及窦椎神经,而致腰背痛及臀部和下肢的感应痛。
(3)退行性和脊髓及神经根受刺激所致的腰背痛
椎间盘变窄、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增生、硬膜外脓肿、椎管内肿瘤、急性脊髓炎、蛛网膜下腔出血,椎管狭窄等原因均可刺激脊神经根、马尾及脊髓和脊髓膜而致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另外,椎体的骨刺还可引起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末梢而致腰背痛。
(4)先天畸形性腰背痛
阻滞椎、蝶形椎、半椎体、椎弓峡部或关节突不连、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水平骶椎、脊椎崩解与脊椎滑脱等先天性脊椎畸形,可使脊柱及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减弱,日久天长之后,必然增加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肉的负担,加快椎间盘退化和韧带、肌肉的劳损而致腰背痛。另外,隐性或显性脊椎裂和脊椎滑脱,还可直接压迫脊髓及脊神经根而致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
(5)肌萎缩性腰背痛
有不少青壮年腰背痛患者,是因背伸肌发育不良,机能不振,维持脊柱姿势负担大部由棘上、棘间和其他韧带来承担,以致引起韧带劳损性腰背痛。
(6)营养或代谢性脊椎病性腰背痛
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由于骨质脱钙,承受载压力的能力减弱,使韧带、肌肉劳损,可致腰背痛。一旦出现病理性压缩性骨折,则可引起急性发作的剧烈疼痛。
(7)内脏疾病引起的腰背痛
内脏疾病(如主动脉瘤、腹膜后脓肿、腹膜后纤维肉瘤等)可压迫或破坏脊椎或脊椎附近的其他组织,引起腰背痛。另外,许多胸、腹、盆腔脏器的植物神经支配和脊柱的神经支配有密切关联,故内脏疾病可引起腰背部的牵涉痛。
(8)肿瘤性腰背痛
肿瘤可直接压迫脊髓、马尾、脊神经后支、窦椎神经及神经末梢,引起持续性腰背痛和下肢放射痛。
三、性质临床伴症
(1)青少年腰痛,夜痛加剧,脊柱有成角畸形或合并腰大肌脓肿,拾物试验阳性者,多为脊椎结核。
(2)青壮年男性腰背痛,受凉或劳累后加重,遇热或休息则轻,伴有驼背、腰僵或强直,脊柱活动受限者,多为强直性脊柱炎。
(3)女性腰背痛,脊椎外观及功能完全正常,腰背部无明显压痛及肌紧张者,多为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所致。
(4)外伤后突然腰痛,脊柱功能受限并有后凹畸形者多为腰椎压缩性骨折。
(5)外伤后突然腰痛,活动受限,腰肌痉挛,腰部僵直如板状,脊柱两旁有固定压痛点者,多为急性腰扭伤。
(6)平时不感腰背痛,仅在工作劳累后始感腰背痛,且越累越重,病程长,易多发者,多为慢性腰肌劳损。
(7)多年持续或间断性腰背部广泛性酸、、痛,腰背部有多处压痛或触到小结节或索状物者,多为腰背肌肌筋膜炎。该病多见女性。
(8)患者腰背痛,合并坐骨神经放射痛,咳嗽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则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9)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腰背痛,则可能为退行性脊椎病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0)如病人休息后腰背痛加重,起床活动减轻,或病人白天腰背痛,夜间尤甚,甚至可向双下肢放射者,可能为脊椎肿瘤或椎管内肿瘤。
四、防治原则
(1)积极治疗急性腰背痛。慢性腰背痛往往由急性腰背痛治疗不当所引起。
(2)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3)避免过劳并改正不良姿势。劳动时要有充分思想准备,不能突然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腰肌扭伤。
(4)防凉、防风、防潮。尤其是青少年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5)积极全面治疗,必要时可口服适当的止痛剂。
(6)局部治疗。可行温热疗法或离子导入,适当的按摩或针灸,中西药外敷或压痛点封闭等。腰椎间盘突出者还可配合腰椎牵引。
(7)手术治疗。
(8)中医药辨证治疗。
李满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