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跌宕起伏值得回味之柔性正骨案例

北京治白癜风的大医院 http://www.ytysbz.com/

年3月5、6、7日三天,医院“杏林寻宝”项目第九届入选外聘专家毛泰之老师首次在医院正式临床带教“东方柔性正骨”。

3天的临床带教,通过对30余人次的现场诊疗,毛泰之老师在“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的诊疗模式、手法技术、操作过程、操作细节、操作效应、注意事项等正骨技术的各个方面,以及在疾病分析、辨构理法、各种骨伤疾病特点及诊治规律、相关疾病的预后与转归等临床诊疗的方方面面,深入、细致、全面地讲解、示范给医院选派的传承医师及院外两位柔性正骨老学员,并指导他们进行诊疗实践。毛泰之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学习者们深深地沉浸在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的世界中,三天的时间,顷刻间就过去了。

东方柔性正骨临床中的精彩案例俯首皆是,其中,有一个病例的诊疗过程可谓跌宕起伏,让参与其中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这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3月5日(带教的第一天)下午,某公司白领(女,28岁)如约前来治疗腰痛。患者腰腿酸胀疼痛3年,自述从生孩子后即开始腰痛,坐稍久即腰痛甚,向前弯腰可引发腰痛。随着时间推移,腰痛逐渐加重,有时伴发左小腿后面牵扯痛。右小腿偶尔也有酸胀不适。腰痛发作时,卧床难以减轻。曾经多方诊疗,有所缓解,但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患者来诊刻下以腰痛为主,下肢症状不明显。

检查:腰部皮色正常,无红肿发热及皮损。由于当时下肢症状不明显,未行直腿抬高检查。

静态触诊:腰部软组织僵硬,骨盆仰角过大伴顺时针旋转,腰椎序列紊乱、腰曲反张。

动态触诊:腰椎间压力大,椎旁及椎间软组织挛缩僵硬,椎间关节活动不利。

手法治疗:“东方柔性正骨”手法调骨松筋,较为精细地纠正腰骶、骨盆的旋移紊乱,抻解相关软组织。

治疗结果:患者腰痛完全消失,腿痛不显。腰部筋骨结构松活,软组织由僵硬变得松软如棉。尤其是治疗过程,用患者自己的话说“真的很舒服”,在享受中完成治疗。患者对此次治疗非常满意,连声称谢中离开。

然而,第二天(3月6日),患者打来电话,述昨天治疗后回家,腰部状态都很好,但从夜间开始,腰痛发作,夜卧不安。但因当天预约接诊患者已经排满,故嘱卧床休息观察。

第三天(3月7日)上午再次接到患者电话,述腰痛加重,并出现下肢胀麻疼痛,整晚难以入睡。现在行、住、坐、卧皆难受,迫切要求前来治疗。

3月7日中午(第三天上午临床带教结束前),患者在其家人的搀扶下来到毛泰之老师带教所在的治疗室。只见患者行动困难,拖步跛行,精神紧张,痛苦面容。自述在上次治疗的当天晚上即开始腰痛,昨天腰痛加重,并双小腿胀痛,左腿严重。卧床翻身困难,平躺也难以缓解腰腿疼痛。

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右腿(-),左腿抬腿不过30度,强阳性。腰5骶1左侧椎旁压痛(+)、左侧骶髂关节下方压痛(+),左坐骨神经梨状肌出口处压痛(+)。骨盆顺时针旋转伴左髂上移,下段腰椎顺时针旋转甚。

仔细询问下,患者及其家人告知,前天治疗结束后,腰部非常舒服,腰痛完全消失,患者以为自己的腰痛已经完全康复,回家后非常开心地抱孩子(3岁)玩耍(很长时间因腰痛而无法抱孩子),当天晚上又伏案工作,熬夜加班。结果到半夜腰痛发作,疼痛比以前更甚,并出现下肢痛。

印象:腰椎间盘(L5S1)急性膨出。

治疗方案:重点纠正骨盆及腰骶椎紊乱的位置序列,改善腰骶筋骨力学结构,降低并均衡患盘压力,使膨出的间盘回纳。抻解左臀部的两个压痛点,左小腿送筋,减缓坐骨神经症状。

治疗结果:患者告知左腿胀麻疼痛消失,只是右腿尚有胀痛,希望也能加以治疗。

这一点很有意思:患者原本左腿胀麻疼痛甚,右腿胀痛轻微,右腿直腿抬高阴性。现在左腿没事了,右腿轻微的症状倒反而显得突出。于是,行右小腿送筋。操作完毕,右腿胀痛也随即消失。

治疗完毕,患者自行下床,行动基本自如。

嘱:腰部以腰围保护。可配合服用中药以加强及巩固疗效。注意坐卧姿势,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可适当进行腰部运动锻炼。

后期随访待进行。

如此一波三折的临床案例,其病情急转背后的病因病机如何?毛泰之老师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毛泰之老师讲记:

这是一个典型案例。

对本例病因病机的分析,涉及对人体生物力学结构紊乱性疾病及其临证现实的认知,可以引导并促进我们某些医学观念的改变。

毛泰之老师认为,以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为主、为代表的肌肉骨骼系统退变性疾病,绝大多数与筋骨结构力学紊乱有关。而这类筋骨结构力学紊乱,常以骨结构病理性移位为主导。

本例腰痛,其病机核心,在于骨盆及位居其上的腰椎系统筋骨力学结构的紊乱。骨盆及腰椎骨结构位置被精细化整复还原,腰臀部软组织张力状态即可在相当程度上立即得到显著改善,相关症状也会即刻随之减缓、乃至消除。对患者第一次的诊疗,我们已经体会到了这种联系,也看到了在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指导下采用正骨疗法的即时效应。

然而,在这个治疗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却通常被忽视的环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这个环节,涉及我们对肌肉僵硬这个常见临床体征的认知与对待。

医学界对于肌肉僵硬表现,无论发生在身体何部,基本上都一致地认为是一个负面的病理变化,需要无条件地进行松解。理论上是这么认为,行动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发现,肌肉僵硬状态的成因,有一大类情况,与相关骨结构力学稳定性减弱有关。当骨结构发生病理性位置变化而导致其稳定性下降时,人体自愈系统的固有机制中,没有直接将移位骨结构复归原位的能力设定,此时人体的应对措施,是与该骨结构稳定性相关的肌群的挛缩、僵硬改变。因此,至少从这个现象来看,肌肉僵硬的变化,有着明显的稳定相关骨结构系统的正面、积极意义,是一种积极的代偿性反应。

这个病例的病情反复及其治疗过程,恰好是一个现实的例证。

第一天的治疗,通过精细化整复骨盆及腰椎、肋笼结构,以骨调骨,以骨调筋,“骨正筋柔”,僵硬的竖脊肌、腰背及腰骶筋膜、腹斜肌、腰方肌等腰背软组织,尤其是椎旁僵硬、挛缩的小肌群,均得到深入的松解。亦如前所述,腰部软组织在完全没有被施加任何推、按、揉等大力推拿动作情况下,由僵硬变得松软如棉。这是一个可以引发临床推拿医师们深刻反思的技术过程。

长期的肌肉僵硬,导致肌肉组织的弹性活力下降。肌肉组织松解下来后,血供和体液循环、神经调控等将得到显著改善,软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状态也会得到重新修复,这是我们所需要达成的工作目标。只是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时间来完成。因此,在现实的另一面,是椎周软组织被松解后,脊柱新的稳定状态尚未建立,而旧有的稳定保护措施在相当程度上被削弱、减少。而且,手法操作技术能力越强,椎周软组织的松解程度就越深入、越彻底。

因此,在患者开心地抱起她的孩子玩耍时,在加班伏案工作时,她那已经被显著降低稳定保护的腰椎,不堪重负,来到骨盆与腰椎旋转移位、椎间盘异常受压以致极度膨出、髓核亦欲喷薄而突出的悬崖边缘。膨出间盘水平的腰脊神经根已经被压迫而显著降低在神经根管内滑移活动能力,该脊神经出口周围软组织开始充血、肿胀,故小腿出现胀麻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呈现强阳性。

鉴别要点:腰椎间盘一旦完全破裂、髓核突出,免疫应答启动,下肢疼痛将是剧烈的放射痛,而不只是胀麻而已。

因此,在第一次治疗完毕,我们应当及时嘱咐患者加强腰部保护,购买腰带围护。只是,患者治疗后开心、兴奋的样子,让我们的医嘱迟到。

在患者病情突变、转折恶化的紧要关头,“东方柔性正骨”及时阻止了腰椎间盘急性破裂、髓核突出的进程,同时从该神经根部所在力学环境及腿部神经筋膜着手,迅速化解了急性的症状表现。这个过程,表现出“东方柔性正骨”处理相关急性症状的能力及其即时效率。

贯穿于整个柔性正骨治疗过程的舒适感受,证明了道家“贵柔”思想可以完全贯彻于骨伤临证诊疗技术之中,其治疗过程体现了《医宗金鉴》“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的临证治疗原则。

因此,本例病情发展过程中戏剧性的转折变化,及其与“东方柔性正骨”作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谓典型。这个过程对学习、分析、把握肌肉骨骼系统生物力学紊乱性疾病的病因病机,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对骨伤医学观念上的进步与变革,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录整理:梁涧樱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zd/11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