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你是不是就懂了?
一个月没发文了,炎炎夏日,略懒。正巧复习到了周围神经损伤这一章,就来说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有一天忽然联系我,说臀部疼痛,自己查的感觉就是坐骨神经痛。
本着对同学认真负责的心态,我还是告诉她做了鉴别诊断的实验的几个方法和步骤。我是真真的第一次知道坐骨神经卡压会这么疼,她的NRS达到了8/10……当天晚上她还说双侧下肢皮温不一样,当时我也是吓尿了,现在想想自己也是toonaive。第二天,她的诊断确实是梨状肌综合征。
Pyriformismusclesyndrome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一种,周围神经在其行径中,因解剖特点,需要经过一些骨-纤维隧道,跨越或穿过腱膜、筋膜,局部空间有一定限制。当这些隧道、腱膜、筋膜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狭窄或者组织增生、肥厚、黏连等均致神经挤压,长此下去可导致传到功能障碍,更有可能导致永久性损害。神经卡压部位及组成纤维成分不同,功能障碍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可能只是感觉的异常,而有些是运动功能异常,还有些是都会出现异常。
今天所说的梨状肌综合征是下肢神经慢性损伤中最为多见的。上图那个肌肉就是梨状肌,可是我也没看出来这怎么就像梨了。。。
在外伤、劳损、炎症的作用下,梨状肌下孔狭窄,使通过其间的坐骨神经等受到压迫、牵拉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梨状肌位于臀中肌下方,起自盆内骶骨前面,肌束向外经坐骨大孔出骨盆腔,达臀部,至于股骨大转子。作用是是髋关节外展和旋外。
图中黄色的是坐骨神经,全身最粗大,行程最长的神经。对,没错!生物实验里要求从蟾蜍腰椎分离出来的那个神经。。。
突然的姿势改变(外伤)是导致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如做跨越动作、下蹲位突然站立、腰部前屈伸直时,骨盆发生旋转或者肩扛重物下蹲、髋关节急剧的外旋等,梨状肌会因猛烈的收缩而损伤。
当然,通过文献我们知道也有些病人会因为过度劳累或者夜间受凉,而产生臀部和下肢疼痛、小腿外侧麻木等症状,这种情况文献分析多可能与坐骨神经和梨状肌解剖变异有关。部分骶髂关节炎或盆腔附件炎症也有可能会波及梨状肌,从而影响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产生相应的症状。
一般说来,梨状肌综合征常发生于从事体育或者重体力活动者,表现为臀部疼痛(腚疼),并且会向下肢放射;主要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在大腿的后侧、小腿的外侧放射性疼痛,甚至会麻木和胀痛;疼痛严重者会描述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疼痛。当然,同学当时的描述是“疼飞了”……
患者的患侧臀部梨状肌部位通常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条索状硬结,钝厚,僵硬,我同学当时的描述是说里边多出来一块儿骨头。。。梨状肌在体表的投影区会有明显的压痛。
这时候,我们就要给病人做一些试验。常用的会有梨状肌紧张试验,直腿抬高试验,Freiberg氏试验,Torile氏试验等,当然,慢性的梨状肌损伤可以看到臀肌和下肢肌肉的萎缩,同时,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会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甚至是消失。八版外科学给的有一句话叫“4字试验时予以外力拮抗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臀部压痛处Tinel征可阳性”。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直腿抬高试验特征是小于60°时出现疼痛,超过60°反而减轻(个人认为与肩关节疼痛弧可以一起记),而紧张试验则是要在屈膝90°时,髋关节内旋、内收和屈曲动作可使梨状肌紧张,臀部的疼痛会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或是疼痛加重的阳性症状。
当然了,如果有辅助检查会更好,X线及CT的检查可以排除腰部、骨盆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是必要的,但是试验结果也是可以区分的,比如腰椎间盘突出会有腰椎的代偿性侧弯,而且突出部位不一样,导致的障碍位置也不同,且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阳性的而4字试验却是可以阴性。
长时间坐着工作会比较容易诱发梨状肌综合征,像是网球发球这种强行扭转躯干的活动容易造成梨状肌的拉伤,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在固定体位工作。如果你有梨状肌综合征,到了缓解期,可以坚持做一做大腿内收、内旋和外展的交替动作,这样对自己可能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好了,今天的腚疼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