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三关穴:(与咽喉、肺有关)
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青春痘、粉刺(效佳)。瘰疠(特效)。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4.双龙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乳是龙??)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5.双龙二穴一穴下6分
6.双灵12穴: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治疗范围广泛)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量透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
8木灵穴 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痿症、半身不遂。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也有妇科2穴,一说)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14.木火四穴手背指第2、3节间横纹正中央处。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心脏及肝分支神经。(心肝病都可治??)主治:半身不遂、腿痛、中风后遗症、草鞋风。三棱针浅刺出血奇效。注意与禁忌:木火四穴效果迅速,通常针不超过五分钟为原则。连续取用五日后,限用三分钟。
18.八关穴: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節正中央內外側各五分的下二分半處、共八穴。劑量:由下往上斜刺二~三分。(关为关节??)主治:中风、半身不遂、手臂不举(特效)、腿痛(特效)耳鸣、痿症、五十肩配正会穴
20下高穴手解二穴(少府穴)(于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触之处。距掌指横纹一寸的上五分)上一寸半为下高穴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肠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肠炎、增高。
21.上高穴手解二穴上五分为上高穴(我经常用三叉3,一针到底,管它有多少穴)
22.中白穴(又名鬼门穴)在手背于无名指掌骨与小指掌骨下。(上一寸为中渚穴)。主治:急慢性肾孟(肾)炎、膀恍炎、腰酸痛、背痛、头晕、眼散光、肾虚耳鸣、脑鸣、重听、四肢浮肿、偏头痛、脊椎炎、退化性关节炎、小腿痛、闪腰。坐骨神经痛(奇效)、骨刺(奇效)、岔气(特效)
23骨关穴(也是32解针之一)手掌当腕横纹正中央下五分偏外侧五分,腕豆骨下是穴。解剖位置:正中神经、肾之神经、肺支神经。主治:坐骨神经痛(奇效),半身不遂(特效)脊椎骨增生压迫神经痛(骨刺)十二指肠炎、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
24.木关穴
在手掌于腕横纹正中央下五分偏内侧五分处。解剖位置:正中神经、肾之神经、肝胆神经。主治:腰痛(特效)心闷、两?痛、黄疸病、坐骨神经痛、腿痛、腹膜炎、全身关节痛(特效)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
25腕顺1、2穴
手背小指掌骨外侧下缘。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特效)、肾脏炎、肾孟炎、膀恍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肿(奇效)、背痛、两腿痛、骨刺、耳鸣、耳型、颈项骨刺(特效)。兼治鼻出血、失枕奇效。
27.三叉一穴:在食指与中指叉口之中央点。解剖位置:桡骨神经浅枝,肺分支神经、肾之副神经。主治:角膜炎、眼睛酸痛(特效),腰痛、坐骨神经痛(有卓效),眉棱骨酸、胀痛(特效),视神经萎缩,半身不遂,痿症。28三叉二穴
29.三叉三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解剖位置:尺骨神经手背枝,肾之神经。主治:重感冒、头晕头昏(特效),坐骨神经痛(特效),长骨刺(特效)、腰酸、腰痛(奇效)、肾盂炎、肾脏病水肿(特效)。
30.灵骨穴在手背虎口、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主治:肺气不足引起的肺炎、肺气肿、肺癌、坐骨神经痛、腰痛、背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头痛、偏头痛、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经痛、难产.、冠心症、心律不整、狭心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孟炎、大小肠炎、面斤、眼疾、耳鸣、耳聋、及一切久病、怪病、鼻病。各种手术麻醉,灵骨穴配心灵穴后通电。治疗久年胃病、胃溃疡配大白穴、中白穴。注意与禁忌:孕妇禁针。因此穴有收缩子宫之作用、孕妇针之有流产之虞。
31.心灵穴
手掌朝上,手腕横纹上1.5、2.5、3.5主治:心脏内膜炎、狭心症、心律不整、心脏扩大、心肌梗塞、胸闷(胸痛)、胃烷痛、腿痛、前额头痛、头晕、手脚麻痹,咽喉痛,亦可当麻醉用治颈项手术。
直刺五分—一寸半。亦可透刺手背。斜度四十五度由下往上刺,治心脏病。斜刺三十度由下往上刺一寸五分,治胸部头部疾病。斜刺四十五度由上往下刺治手脚疾病。
34.肝灵穴3、6、9寸主治:肝炎、肝硬化、脊椎骨膜炎、肝痛、两?痛、血癌症(白血球过多或过少)、脾肿大、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腰酸、筋骨
37.地宗穴在人\地、天宗穴肘窝横纹直上3.5、6.5、9.5。(天地人,天为95之尊)解剖位置:在头静脉后,有回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心之支神经。主治:能使阳症起死回生。脑溢血之急救穴,针下立解。心脏。心脏麻痹、心绞痛之急救针。治半身不遂、心脏性喘息、肝昏迷、手脚麻痹、动脉硬化、胸痛背痛、呼吸困难、脑血管阻塞等症。
38..肩中穴(8.5寸)穴位:肩峰穴(在肩骨缝之正中央下五分,即十四经肩颙穴下五分处。)直下二寸、肱骨上。即十四经肩颙穴下二寸半处解剖位置:此处为三角肌中央下缘、有上膊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主治:膝特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及殿部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悸亢进、肩痛、五十肩、流鼻血、血管硬化、瘰?(特效)。腰痛。(肩中穴配通天穴、通关穴、建中穴、肾关穴治全身关节炎、尿酸性关节炎、游走性风湿
39.正脊穴手臂肱骨上正中央、肘横纹直上2、4、6寸解剖位置:肝副神经、心之副神经、脊椎神经。主治:脊椎骨膜炎(骨刺)、退化性脊椎骨增生症、僵直性脊椎不能弯曲症、坐骨神经痛、颈椎骨刺。慢性肾盂炎。
42三神穴手臂肱骨之外侧,肘尖直上1.5、2.5、3.5解剖位置:肾之副神经、肝之副神经、肺分支神经。主治:肾盂炎、蛋白尿、阳萎、早泄、腰酸、腰痛、肾结石痛、口干、喉炎、支气管炎、老人咳嗽。肾之补穴。(三神穴三针同时下针,效果神速)
45神肩穴:肩峰穴与云白穴联线之中央点。肩峰穴-在肩骨缝之正中央下五分,即十四经肩颙穴下五分处。云白穴-在上臂肱骨后缘,肩中穴内二寸处。解剖位置:有锁骨上神经、腋窝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分支神经。主治:小儿麻痹(特效)、脑出血、脑血栓之后遗症(半身不遂)特效、手臂麻痹、大腿内侧疼痛、麻痹(特效
46.三灵穴位于肘窝横纹(即十四经尺泽穴上五分、外5分、内5分。(皮部属肺大肠,为何与心灵有交接??)主治:急性心脏麻痹(奇效)、心绞痛(特效)、胸闷(下针立解)、胸痛透背膏盲(特效)。心脏缺氧呼吸困难。(用三棱针浅剌或点剌出黑血神效,
49.三圣穴,涌泉穴后1、2、3寸(往足跟方向)。解剖位置:脚底神经分枝、心之神经、肾之副神经、脑神经。主治: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脑溢血、脑血栓症。
52.木黄穴(因在膝部骨多,所以治骨刺??)
解剖位置:大腿神经前皮枝、胆总神经、脾之神经、肝神经。主治:黄胆病,胆囊炎、脾肿大、脾脏炎、白血球减少症及明黄穴主治各症。又为骨刺特效穴。木黄、其黄、明黄、天黄四穴除木黄外又称为上三黄穴。
53.金营上、下穴在中九里穴上2、4寸,向外横开五分处。(11、13寸处)解剖位置:肺之神经、心之分支神经、外侧大腿皮神经。主治:药物中毒、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全身痛之止痛,各种急症之急救。金营穴也是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
55火府\梁\昌穴臀下横纹正中央11\7\4寸。解剖位置:后大腿神经、脊椎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脑神经、肾分支神经、坐骨神经。主治:脊椎骨骨刺、坐骨神经痛(特效)、颈椎骨骨刺(奇效)、腰痛、背痛、后脑部挫伤、脑神经痛、项紧痛、偏头痛、胸闷、肾脏炎。痔疮(特效)、半身不遂、冠心症(特效)。火府、火梁、火昌三穴在临床上同时取穴、效果显著。
59.木府\梁\昌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腰痛有背痛、头痛、肝炎、疵气、持疮、经痛、摄护腺肿大、骨刺、便秘、腹泻、膀胱炎、尿道炎、腿痛、风湿开节炎,冠心症(特效)。
61.三灵穴委中穴直上寸解剖位置:后大腿神经、心之神经、肺之支神经、坐骨神经。主治:后脑头痛、项紧痛、肩痛、背痛、胸痛胸闷(特效)、冠心症(特效)、坐骨神经痛、腰痛、腿酸、腿胀痛、抽筋(特效)。偏头痛、脑神经痛、久年头痛。以三棱针点刺青筋出血立即见效。
64.神耳上穴在耳廓背面、降压沟上缘、距内侧1/3处。解剖位置: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肺之神经、肝之神经。主治:各种急性病症之急救、心脏麻痹(特效)、心脏病发作之急救、头痛、哎吐、肝机能衰竭、四肢无力、虚脱症、休克脑贫血、脑溢血等症之急救。胆固醇过高之头晕、胸闷(特效),胸背痛、高血压,腰痛、晕车、晕船。神耳上穴也是董氏32解针之一65神耳中穴
在耳廓背面中央偏内侧二分处。解剖位置:肝之神经、心之神经。主治:各种急性病症之急救、心脏麻痹(特效)、心脏病发作之急救、头痛、头昏、眩晕(特效)、呕吐、肝机能衰竭、四肢无力、虚脱症、休克脑贫血、脑溢血等症之急救。胆固醇过高之头晕、胸闷(特效),胸背痛、高血压,腰痛、晕车、晕船。兼治肝硬化。突发性耳聋。神耳中穴也是董氏三十二解针之一66神耳下穴
在耳廓背面、降压沟下缘、距内侧1/3处。解剖位置:肾之神经、肝脾神经。主治:各种急性病症之急救、心脏麻痹(特效)、心脏病发作之急救、头痛、头昏、眩晕(特效)、呕吐、肝机能衰竭、四肢无力、虚脱症、休克脑贫血、脑溢血等症之急救。胆固醇过高之头晕、胸闷(特效),胸背痛、高血压,腰痛、晕车、晕船。兼治肾脏炎、腰脊痛。子宫下垂。神耳下穴也是董氏三十二解针之一
67外耳穴(在金耳穴(在耳壳背之外缘上端)上三分偏外侧二分。解剖位置:肾之神经、肝之神经主治:心律不整、心悸、中风昏迷之急救、头痛、低血压过高、头晕、头昏眼花。
金耳穴:在耳壳背之外缘上端,主治:肺衰弱之坐骨神經痛、腰脊椎骨彎曲、過敏性感冒。
木耳穴:在耳後上半部橫血管之下約三分。主治:肝痛、肝硬化、肝腫大、肝弱疲勞、久年淋病。
水耳穴:在對耳輪之外緣下端。主治:腎虧、腰部兩邊痛、腹部發脹。
火耳穴:在對耳輪之外緣中部。主治:心臟衰弱及膝痛、四肢痛
土耳穴:在耳甲腔部肝區之下。主治:神經衰弱、紅血球過多、發高燒、糖尿病。
68.土灵穴在通胃穴直后一寸。解剖:大退神经、脾神经、肝之神经。
主治:恶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症)、血癌(白血球过多或过少症),急救用。
董氏奇穴“五特”概要
(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
(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著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
(四)心法特色:
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最常用的九种全息对应关系,可以囊括当前出现的许多全息针灸疗法,临证应用,变化无穷。
2、同气相求:杨师又称之为"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挥与创造。体应之要点为: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治皮。如治疗各种骨刺,常用削骨针,必须贴骨扎针方有特效。
3、脏腑别通:脏腑别通,实乃脏腑气化相通。此一原理在董氏奇穴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重子、重仙在肺经上,主治膀胱经之背痛;中白、下白在三焦经上,补肾作用极佳;木穴在大肠经上,治肝火旺极具特效;火包穴在胃经上,透过胃与心包通,治心绞痛特效。
4、络病理论:该理论源于《内经》,昌明于叶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入而精彩的发挥,其拿手绝活—“刺血针法”,即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对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血伤入络,络主血。董公以毫针通经调气,以三棱针刺络活血,使一些看似复杂的疑难重症迎刃而解,涣然冰释。
道家正骨秘诀,书上学不到的手法绝招作者:广东高峰医师
特别提示:骨质增生,如无复位手法,仅能好转,不能愈。这一点为95%以上的医生忽视。因此才有骨质增生不可能完全治愈的缪论。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体。
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先熟悉脊椎定位歌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
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
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检查方法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休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3、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步手法:放松肌肉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按摩技师或医生所忽。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
第三部手法:点穴法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
第四部手法:复位手法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要点:
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
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
“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曲膝扳骶法: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按于胫骨部并向下压,一手向上向前搬顶腰骶部,两手协同上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协同疗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休,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休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休,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休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望各弟子记住了。
第六部:复位后再从胸七放松至承山1---2分钟
以轻揉手法为主,不能让病人感到一丝痛苦,以免又引起肌肉痉摩,造成疗效降低。
颈腰椎病定歌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
颈椎
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胸椎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
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骶尾椎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要注意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特别提示:以上文章,抛砖引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交流,非专业人士,切勿生搬硬套而冒用)
中医不传之秘中医角度看生死
中医说,生命起源于阴阳交合,但最重要的是那一股先天之阳这是一股决定人的寿命多少的阳气。从小孩阶段,先天之阳最足,阳主动,阴主静,所以小孩子最喜欢活动,而且眼睛非常明亮,很有神采,这些都是阳气足的体现。阳气在给予生命动力的同时,还担负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邪侵入。但是小孩子阳气足这个论断似乎与小孩子经常发烧感冒这个事实不相符。一方面,小孩子的身体发育不成熟,体内能容纳的阳气较少,先天之阳就如同木柴点燃的火焰,但火焰较少如果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者长期间暴露在风寒或者风热很重的地方,邪气就容易打破这火焰,进入皮肤腠理,导致小孩子感冒发烧。小孩子发烧证明孩子阳气足,现在很多大人想发烧都烧不起来,结果一去体检,却很多其他疾病,而且都很严重的疾病这就是身体阳气不足,无法发烧,连外邪入侵都无法用高烧抵抗的后果。到青年时期,体内先天之阳的柴火烧得正旺,而后天脾胃发育良好,从食物中汲取的后天之阳也非常充盈,所以体内阳气充盈,很多中老年人都很怀念自己的青年时期,因为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体力也最为充沛,它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最好的两个时期。到了中年时期,身体阳气开始由盛转衰,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人阳气衰落更快,到了这时候,很少人感冒后会发烧,这是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阳气烧起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变好,因为正是这个时期,很多大病在酝酿,或者已经生成,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还有一些风湿,类风湿,和骨头的疾病,最重要的癌症在这个年龄也是高发的,这就是阳气失去保卫作用后,身体已经无力抵抗病邪,病邪遂在身体积累,所以有些人一年到晚都没有病,就是经常容易累,结果几年后检查出来的都是一些大病或者慢性病。到了老年时期,阳气进一步衰退,所以老年人特别容易生病,而且很多老人家都有很多慢性病,到了冬天就四肢发冷,有时甚至冷到不能入睡,盖多少张被子都无补于事。回光返照到底是怎么回事?向大家解释一下回光返照的原理,当一个人在重病期间,必定会有气短,不欲食,少言,呼吸急促,经常昏睡,形寒肢冷等类似情况,这是真阳衰微,体内阴寒极盛,这时真阳发现周围太冷了,呆不下去了,于是,就想走了,走有几个渠道,真阳在肾中,欲走可以向下,也可以向上,当真阳向上,人就会突然变得有精神,有力气了,因为真阳是先天之阳,当先天之阳走到心的部位时,就好像突然有很多阳气注入,所以人就有一种突然变好的感觉,一种感到所有事情一下子清晰了,身体变得有力气了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然而,当真阳走到心的位置,形成这种回光返照时已经很难救了,真阳会一路向上,从人的七窍之一逃掉。生气就拉肚——告诉你神秘的五行现在有很多人患一种怪病,就是一生气就会拉肚子,为什么会这样。肝属木,肝对应怒,树木向上生长,所以肝的气机往上,人一旦发怒,就会加强肝的气机,使血液逆行,而现代人肝部都有郁结,会怎么样?那些气就只能往下行了,脾胃属土——树木长在土地上(对应肝长在脾胃上),气往下行,就直接作用于脾胃了——生气却拉肚,这是五行中的木克土。要予以疏肝补土的药物,把郁结疏散,把脾胃调好,信不信由你。中医专有名词中的——虚与实其实从字面解释,就很清楚,虚,就是没有东西,实就是有东西。怎么应用到人体上面呢?我们会经常说到这个人脾虚,这个人肾虚,这就是虚到了,就是本来脾脏或者肾脏里面应该储藏着精气但这个人却没有或者精气少了,由此而导致出虚症:消化不良,身体虚弱,容易疲倦等各种症状。实呢?就是本来脏腑经络里面没有的东西,现在却出现了,有可能是淤血,也有可能是体内阴寒过重,中医是一门天人合一的学科,诸位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地方太冷的时候,水会怎样,就会凝固对吧?放在人体也是一样,如果体内太寒了,体内一些阴寒的能量和物质就会凝固起来,最终结成一块东西堵在脏腑或者筋络血管中。或者,如果阴寒进入了脏腑,而人体阳气不足,就排不出去日积月累就会在脏腑里面沉积,甲——女:冰雪聪明、具有艺术气质。例:赵飞燕、李丝丝
男:小气、尖酸刻薄、主谋划策。例:师爷
由——男:讲义气、直接、残酷、粗鲁。
田——厚道、性格急噪、无心机。例:傻儿军长樊傻儿
中指、食指——放在眉尾与发际线间放不下(脾气不好)。
鼻子孔外扩——给别人带财。
鼻子孔内缩——给自己招财。
耳朵弹性好——肾脏好。
眼诊
三角眼——阴险。
金鱼眼——色鬼。
眯眯眼——心善。
凤眼(桃花眼)——心狠。
死鱼眼——说坏话、放冷箭、小人。
眼睛又大又圆——一见钟情。(树欲静,而风不止)
瞳孔大——肾阴虚。
瞳孔小——肾阳虚。
瞳孔下方有红血丝——胃肠问题。
瞳孔上方有红血丝——睡眠不足、压力大。
瞳孔内眼角有红血丝——想心事。
瞳孔外眼角有红血丝——子宫问题、内分泌失调。
红血丝很多——白带问题。
月经量非常大——子宫瘤。
月经量小——益母草、逍遥丸。
嘴诊
嘴上翘——敬业。
嘴薄——薄情。
嘴厚——重感情。
嘴大——不愁吃。(嘴大吃四方)
嘴小——爱说话。
雷公嘴——爱说人闲话。
嘴包——败财。
嘴歪——易患妇科疾病、治好易复发。
嘴厚、红润、上翘——聚财。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谢谢你的转发!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