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方肌
股方肌属于髋关节“深六稳定”肌群之一,髋关节深六稳定肌群,梨状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六块肌肉组成了髋部外旋肌,因为其位于臀大肌深层,这些肌肉有时被人称为“深六”,由于位于深层,所以也承担着稳定肌的作用。类似于肩袖肌群之于肩关节的意义,稳定的髋关节才能发挥出一定的活动性。
股方肌损伤后,髋关节不稳定,此时重力置于患侧下肢,难以做到侧身扭转弯曲、抬重物或用力旋转等动作。
?股方肌位于臀大肌的深侧,起于坐骨结节的外侧面,止于转子嵴和大转子。其作用是使大腿旋外,也有内收大腿作用。其神经支配来自坐骨神经肌支(L45、S1神经)。
股方肌损伤时会出现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牵涉痛。
我们之所以要讲这一块肌肉主要是因为他是外旋肌群当中最下的肌肉,梨状肌是外旋肌群中最上方的肌肉,所以锻炼好梨状肌和股方肌,能更好的掌控髋部其他的外旋肌群。
具体检查定位
疼痛鉴别诊断
症状很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但只要认真鉴别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1.同是坐骨神经痛,但腰突症有行走、站立、咳嗽时加重疼痛,卧床可以缓解,股方肌则不然。
2.压痛点不同,腰突症多于椎旁、梨状肌、腘窝、腓肠肌、胫前。而股方肌则于坐骨结节外侧缘的起点和牵拉应力的肌纤维点上。
股方肌的损伤VS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不同处理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以下腰痛或一侧臀部疼痛伴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症状,行走、站立、咳嗽时疼痛加重,患者卧床休息后腰腿痛多可缓解。股方肌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类似症状表现,一侧臀部间歇性胀痛伴下肢放射痛,但与之不同的是,股方肌损伤有4个特点[1]:1.中青年女性多发,2.疼痛不能因卧床改善,有时反而加重,3.坐骨结节外侧缘(股方肌筋膜起点)有明显的条索压,按压并且会引发下肢的牵涉痛,4.做腰部牵引治疗效果不明显5.在进行腰部后伸训练对股方肌损伤没有太多帮助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则有改善。股方肌位于臀大肌的深侧(闭孔肌的浅面,上方为闭孔内肌,下方为大收肌的上缘部),全肌为扁长方形,起自坐骨结节的外侧面,止于转子间嵴和大转子,其作用是使大腿旋外,也有内收大腿作用。其神经支配来自坐骨神经肌支(第4、5腰神经及第1骶神经)[2],故股方肌损伤时疼痛会出现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牵涉痛。并且股方肌损伤会伴随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的同时发生,因此当客户出现有慢性腰背痛时,根据以上的特点去辨别是否有股方肌功能障碍的损伤,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伴随股方肌损伤同时出现,而不单单是按照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去进行处理。康复手法
一、这块肌肉我们不建议用手法,由于距离我们的坐骨神经太近了按压容易导致神经的挤压。所以我们可以用牵拉的方式来进行改善。
二、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不要一只脚站着穿裤子,当一条腿在裤子里时,如果有意外的话,为了很好地保持平衡,会很容易损伤肌肉。坐着两条腿同时穿裤子,然后站起来提裤子。这看起来很笨,但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不过度负重行走
不长期久坐跷二郎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