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人老腿先老,腿老关节先老”,意思是说关节是人体的节点,它为什么先衰老,因为关节老在活动,容易劳损,所以调节身体的关键点在关节,关节调整好了,身体整体就容易调整好,所以平时要多调整腰椎及髋关节、下肢的各个关节。
案例一患者男,年龄:56岁,平时体健,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无手术史。三年前参加跳水运动,3~4腰椎压缩性骨折1/3,卧床休息三个月,拍片复查恢复可以。三年来,腰痛慢慢减轻,劳累加重,躺下起来困难,起来右侧腰痛,髂骨,髂后上棘痛,起来右肩高,走十几分钟,就好了,右肩恢复正常。早晨起来不疼,午觉起来就疼,活动活动就好转了。上班活动反而轻松望:体态、面色基本正常调理思路及过程:揉腹,刮腰背部竖脊肌,腰骶部腰骶髂三角区,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股四头肌。调理后效果不理想,腰痛有所减轻,时轻时重。
受过外伤的身体里面结构有可能改变,所以不好调,过于严重的不是各种手法可以调理,需要找专业的正骨老师正骨,我们刮痧只是把它的筋结打开,腹部肠子的后面椎体前面边缘是属于深层,无法用刮痧板刮开,就需要揉腹,揉腹要揉到腹部深层,把椎体的前面松开,人体就像一个柱子,腰部分成面个肌肉圈包围着脊柱,大圈就是我们的腹肌,中间裹着肠道,小圈就是肠道的后边,椎体的边上,椎体前后左右都有筋和肌肉包裹,这两圈肉会收紧,腰椎有生理弯曲度,由于我们长期坐姿的不正确,导致腹部肌肉收紧,时间久了肌肉不松开筋收缩成团了,想站起来时后面的肌肉开始拉紧,由于前面的肌肉和筋不松,后面的又使经拉,这样就把椎体往中间拉,拉到一定程度就引起椎间盘突出,突出以后挤压椎管就造成椎管狭窄,椎管又挤压周边的神经,产生腰的疼痛,窜到腿上沿着神经辐射到腿上引起腿的疼痛和麻木,所以产生这些病痛的根源不在腰后部,而是在前面腹部,在前面肠子后面腰椎前面,采用揉腹的手法通过腹肌、肠道、直到椎体的边上找到筋结点将它松开,腰椎前面就松开了,再把椎体后面松开,松开以后椎体之间有空隙了不挤压神经根了,腰腿疼就好了,可以让椎间盘回到原位。腰椎里第三腰椎是最重要,有个西医名就“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因为第三腰椎横突是从两边突出来的,弯腰时第三腰椎的负重是最大的,磨损最多,最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它的周边是我们调整的重点,从大圈开始,腹直肌、腹斜肌、腹内横肌、后边竖脊肌、小圈肠子里面的腰大肌、腰方肌(从十二肋到髂骨处的腰方肌非常重要,它在竖脊肌里面,它起固定身体的作用,否则身体就跟花朵似的左右摇摆)一点点的松开,由浅层-中层-深层,另外一定要注意自身的习惯姿势,腰椎病患者最好睡硬床,不要半躺半坐,别着凉、别受累、别久躺。脊柱侧弯:看鼻子的偏歪,鼻子往哪边歪就说明脊柱往哪边歪。先调往歪的一边再调另一边。
有一个尿毒症医院做透析的程度了,尿毒症就是肾脏不工作了,没有尿身体毒素代谢不出去,原因是腰椎处产生疼痛源,这个疼痛不只辐射到神经还会辐射到内脏,辐射到肾脏后,肾脏边上有筋,辐射到筋上后把通往肾脏的动脉和静脉卡压住,造成肾脏的供血不足,血液流不过去,尿酸就无法代谢过滤出来就没有尿,经过几次调理,患者夜里尿量正常了,白天还不行,因为夜里躺着不动,腰里所有肌肉都放松了,没有疼痛源辐射,神经不紧张,不卡压肾脏的血管,血液能正常流进肾脏,血液循环正常了尿液可以过滤出来尿也就正常了。白天站起来腰一动就会有疼痛源辐射到肾脏的血管使肾脏的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无尿的情况,经过近十次的调理,症状好转很多。还有要同时刮肾经、膀胱经,它们的经络打开了,肾脏循环系统也就通了,脏器自然也就好了。治疗的关键是按摩手法刮板到不了的地方必须要按摩打开筋结。
案例二
患者女,46岁,大腿、小腿经常感到胀痛、酸痛,上楼有沉重,尤其是夜里,会经常被腿酸醒,就想使劲锤腿,尤其是在大腿后面,膀胱经的这一段胀痛,小腿最下面靠近脚踝的地方有裹住的感觉,身体平时脾胃虚弱,经常腹泻调理过程:自己用刮痧板刮,因为不方便和温度低,所以只刮了小腿,第二天没觉得明显改善,想请老师帮我梳理一下调理思路。
这个关键原因不在腿,下级问题找上级,应该上梨状肌收缩挤压坐骨神经引起的疼痛,把梨状肌刮开如果疼痛没缓解还要往上找腰椎的问题,直到脊柱边上的神经根。
案例三
患者女,48岁,左膝盖疼,不能深蹲,跪坐不了,腿也盘不好,都是左腿,小腿外侧缘有时候也会胀痛,自己有时候按摩会缓解望:患者偏胖,腿粗,气色正常触:腿凉,膝盖处按压痛,大腿按压有筋结,腿内侧按压尤其疼痛调理思路及过程:我认为患者肝经胆经循环不畅导致腿粗,年轻时候腿粗穿的少受寒。我给患者刮了双腿,从上往下刮内侧出痧了,刮膝盖时用平躺和屈膝两种姿势,刮了40多分钟,患者感觉腿热,很轻松,疼痛缓解了许多,感觉腿细了点。还是屈不了腿,我告诉患者要慢慢来。请老师帮我梳理一下调理思路。
这个主要是膝盖周边的筋结造成的,由于半月板损伤,膝盖里面有杂质,卡压引起疼痛,这个需要用内窥镜把杂质取出来,如果没有杂质就是筋太紧造成的,如果是大腿膝盖外侧痛,病源一定在内侧,就是弓弦弓背理论,由于内侧的筋收紧了,外面的松驰,腿就成了O型腿,反之就是X型腿,知道这个原理后根据具体情况刮相反的位置。如果需要正骨的找专业人员正骨。下蹲疼不是膝盖前面的问题,是膝盖后面腘窝的问题,腘窝上面有两块大的肌肉,一块是股二头肌,一块是半肌,还有由小腿上来的腓肠肌和半目鱼肌,这四块肌肉在腘窝处交叉,腓肠肌收紧后使腿后面大筋收缩引起的,表现是膝盖下面膑骨处疼,实际是腘窝的筋结卡压造成的,把腿面四块肌肉和腘窝松开就应该能解决。腘窝处可以用三角雀轻轻按压,不能太重。
如果膝盖处交叉韧带断了我们是不能治疗的,还有膝盖变型太厉害了我们也不能治。
案例四
患者女,49岁,腊月二十八摔倒磕了左膝盖,正月初六没站稳崴了左脚踝,至今左脚肿胀,行走不利。望:体型瘦弱,脸色发黄,腿部肌肉松弛,有静脉曲张触:臀部以下冰凉。调理过程及思路:由于常年久坐,缺乏锻炼,下肢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淋巴回流不畅,导致静脉曲张,动脉新鲜血液到不了下肢,下肢肌肉得不到营养而萎缩无力,维持平衡能力下降,容易摔倒,扭伤。先刮右侧,后刮左侧。依次刮了肚子,小腹(沿肋骨向下,腹股沟向上),因为有静脉曲张,所以腿向上刮,刮了整条腿。刮后患者感觉左边腿脚有所轻松,但是效果不明显。
这个调理思路是对的,要先揉肚子,让气血能量上来,能吸收营养了再往腿上刮,一定要知道哪只脚崴就是哪条腿髋关节一骶骼关节不在原位,造成挤压关节囊关节神经,所以崴脚是腰椎处引起的,外脚踝受伤容易造成腓骨骨裂骨折,医院拍片子确定是否骨折,如果骨折就不能轻易刮,内脚踝可以刮痧调理,改善血液循环,代谢淤血,千万不能冷敷。
足内翻是大腿内侧到脚跟的筋太紧造成的,足外翻是大腿外侧到脚跟的筋太紧造成的。
案例五
患者女,48岁,半边大脚趾麻木多年。患趾与正常趾看不出区别,大小一样,颜色一样,与正常的一样凉。调理思路及过程:按杨老师教的,下病上找。刮的小腿前侧,里,外侧,一直刮到脚背的大趾。刮的过程中,小腿肌肉有痛外,足背,足趾处都有痛处,特别是足趾根部,刮完后,小腿部,足面热热的,麻嗖嗖的,还很舒服,但是大脚趾麻的地方一点反应也没有,请老师梳理一下思路。
大脚趾麻木是胫骨前肌引起的,神经和血管在胃经足三里这被挤压造成的,除了刮之外,用三角雀挤压胫骨前肌。
医案范本:
模特性别:年龄:季节主要症状:望:面色、神态、体型、是否有体态不正等等问:询问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询问平时身体状况询问什么时间出现症状,症状持续多久是否有外伤史,是否做过手术等等。触:皮肤凉不凉,皮下是不是有筋结等等调理反馈:(刮痧时患者的感受、效果反馈)刮痧后注意事项及实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