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一周内的功能康复即为产后超早期康复。产后一周内的产妇往往表现出各种非器质性改变的疼痛及活动障碍,常见的有子宫收缩疼痛、乳房胀痛、腹胀疼痛、周身肌骨疼痛、盆底伤口或术后伤口疼痛、耻骨联合分离疼痛活动困难等。
现在开始,陆续和大家分享临床特殊案例以供互相学习讨论。当中诊疗均为规范的临床流程及有循证指引,就不在文中一一标注,仅以临床流程及思路和大家分享。
案例一:
产妇28岁,孕1产1,孕37周分娩。经阴道自然分娩,第一产程10h35min、第二产程20min、第三产程5min,会阴1°撕裂,产后生命体征正常,新生儿正常。该产妇产后第二天因臀部疼痛翻身困难要求会诊。
会诊,该产妇产后第二天,无临床合并症,无其他基础疾病,生命体征正常,哺乳正常,对答切题交流流畅,查体配合。产前工作为家庭美容师,日常以坐姿体前屈工作姿势为主,无其余运动习惯,二便睡眠胃口均可,产后第二天出现臀部疼痛,翻身时骶尾部疼痛明显,但翻过一定体位后疼痛消失,坐起瞬间同一部位也会出现疼痛,端正坐位后疼痛消失,坐位体前屈时同一部位疼痛出现并明显,尚未下床步行。
临床思考:骶髂关节紊乱?坐骨神经卡压?尾骨问题?
体格检查:1.自主直腿抬高不能;2.PSLR(-);3.4字试验(-);4.骨盆挤压分离(-);5.大腿挤压尾骨肌疼痛;6.屈髋内外旋无疼痛、屈髋内旋并内收疼痛明显VAS8分;7.触诊耻骨联合无疼痛、双侧梨状肌臀中肌疼痛VAS2分、尾骨肌疼痛明显VAS8分;8动作检查:后伸及屈髋内收均有困难。
尾骨触诊无痛
尾骨肌触诊疼痛明显
辅助后伸功能检查疼痛
功能诊断:尾骨肌劳损
康复目标:(当次治疗目标)缓解尾骨肌疼痛、稳定骨盆促进日常翻身及相关活动能力、促进子宫复旧。
康复治疗:1.低频脉冲电治疗(子宫位置、尾骨肌位置)
2.肌筋膜松解手法(尾骨肌)
3.尾骨肌MET训练
4.筋膜腹式呼吸、夹臀抬起
5.姿势宣教(避免长期尾骨肌劳损姿势,端正坐姿)
两次治疗,1次/天
康复疗效:两次治疗后,产妇床上翻身已无疼痛,可自主直腿抬高,活动灵活,尾骨肌按压疼痛VAS1分,下床步行及自理灵活。以第四天步行出院。
大家可以留言讨论,有相当部分的考虑比如临床检查没有一一放在该次分享中,仅就康复医学功能障碍的角度去分析和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