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出门诊的疼痛科医生或许都碰到过这样的尴尬:某一疼痛病人因为隔壁骨科或者别的科室排队太拥挤而过来询问可不可以看疼痛科?这让我感觉尴尬,但更让我觉得或许我们可以做些疼痛科普,介绍基本疾病的发生,症状,治疗,预防,运动或康复锻炼的建议。。。当然高大上的培养疼痛人才的活我们干不来。培恩e学(疼痛人自己的学习平台)已经为疼痛人搭了个大平台啦!
今天首先来介绍认识下疼痛科:
一:历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疼痛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直困扰着数以亿计的患者。据初步估计我国约有慢性疼痛患者超过三亿人,且每年还将以-万速度增加。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门诊。50年代开始,医院又相继开设了疼痛科室,建立疼痛研究治疗中心。随着年国际疼痛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热衷于疼痛医学的医务人员可以自主地研究和开展疼痛疾病的诊疗方法。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针刺麻痹(针麻),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年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相继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随着国内疼痛医学的兴起,医院疼痛科的开设,年07月16日,卫生部签发了关于《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项目的通知文件,且确定“疼痛科”为临床一级诊疗科目,规医院率先开展疼痛诊疗服务,医院由于种种原因并未真正的开展起来,所以人们并不熟识“疼痛科”对“疼痛治疗”也还感觉陌生。
二:疼痛的定义: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三:疼痛科诊疗项目:
1:急性疼痛
a:创伤后疼痛病理性的创伤引起的急性疼痛,主要包括骨折,软组织撕裂伤,锐器伤,烧灼伤等引起的急性疼痛。
b:手术后疼痛
c:分娩痛
2:慢性疼痛:指非癌性的慢性疼痛
a:软组织慢性损伤为主的疼痛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等。
b:骨关节炎的疼痛常见的骨关节炎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
c:软组织.骨和小关节损伤或炎症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等。
d: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e:血管源性疼痛主要有雷诺综合征,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
3:头痛偏头痛及颈源性头痛4、癌性疼痛:晚期肿瘤痛,肿瘤转移痛等;5、非痛性疾病:不定陈述综合征,神经炎,早期视网膜血管栓塞,突发性耳聋,失嗅,血管痉挛性疾病,面肌痉挛,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逆,末梢血管疾患,以及与植物神经相关的失眠,多汗症,肢体冷感症,赤面恐怖症综合症,顽固性高血压,功能性痛经,性功能障碍等;四:疼痛科的治疗方法:1.神经阻滞:阻断疼痛等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导,从而打破恶性病理循环,既是症状治疗,又是病因治疗。尤其现在超声,C臂,CT等设备的引入,让传统的神经阻滞疗法更安全,更精准。
2.局部注射治疗。3.物理疗法:包括直流电疗法、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红(紫)外线疗法、超声波疗法等。
4.传统的中医理疗推拿,针灸,针刀等。5.神经调制技术:包含有运动皮层电刺激,脊髓电刺激疗法,周围神经电刺激以及中枢药物鞘内泵技术:电刺激的原理即运用脉冲电流刺激可引起周围神经粗纤维兴奋,冲动传导至中枢系统,使脑啡呔、内啡呔释放,引起镇痛效。6.射频疗法:可以选择性调控或者毁损痛觉纤维,但保留触觉。7.激光治疗:低能量激光如氦氖激光主要适用于物理治疗,具有消炎、镇痛、促进组织再生作用,可治疗局部炎症、皮肤溃疡、面肌痉挛等,二氧化碳激光散焦照射治疗扭挫伤、关节炎、神经痛、喉炎等。8.心理治疗:运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技巧,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姿势、行为及周围环境的作用,来评估或影响并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及行为,从而达到改善其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及躯体症状的方法。9.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对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可以使用脊柱内镜系统直接将压迫神经根的髓核摘除,解除神经根压迫。10.其它:另外还有胶原酶溶盘术、臭氧注射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无水酒精神经毁损术等各类微创治疗方法。
?这么多技术,那到底怎么选择呢?其实这是医生的事,是个学术问题。首先,无论哪项技术都是有一定的优点的,医院的医生熟练掌握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其次,适应症的选择,好比打仗一样,刀、抢、炮都可以杀死敌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武器才是对的。
五:疼痛医学的发展和疗效的认识误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知识的局限,大多数患者,包括一些医务人员都不了解疼痛医学的真正内涵,认识疼痛医学领域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疼痛治疗只是一种对症处理,不解决根本问题,即所谓“治标不治本”。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传统的治疗手段是镇痛药物加按摩、牵引、热疗、针刺等,只解决“疼痛”问题,现在疼痛科多采用微创介入技术,对出了问题的神经进行营养、解压、调理、刺激甚至毁损等治疗,从而达到消炎、镇痛,阻断痛觉传导,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对疼痛疾病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且某些疾病的过程本身就是疼痛引起的恶性病理循环,解除疼痛就是治疗疾病,如带状疱疹。
误区二:疼痛科医生只会开止疼药、打神经阻滞。内科治疗以服药为主,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康复科以物理治疗为主,麻醉科主要解决围手术期的急性疼痛,而疼痛科则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首先针对临床相关科室治疗效果不好的各种疼痛,进行明确的诊断,然后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手段,无创、微创方法加以治疗,对于各类椎间盘突出、三叉神经痛及其他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科有其独特的微创技术,不用开刀,微创手术也仅需在局麻下进行即可,对病人创伤小,花费低。误区三:患者急病乱投医,频繁寻医找药或者自己找点止痛药吃吃就好,又或者痛的厉害再看病等等错误想法贻误病情。
对于急性的、由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疼痛,我们应就诊相应科室,比如突发心绞痛应该就诊心内科、突发急腹症就诊普外科等,而慢性顽固性疼痛,包括疼痛没有查出病因或查出病因目前无法根治的则需到疼痛科来治疗,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变成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或中枢疼痛,疼痛更加剧烈,更加难治。最近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服用镇痛药成瘾者越来越多。同时盲目过早地服用止痛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由于服用止痛药后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和判断患病部位,不利于医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故而,镇痛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误区四:疼痛治疗后是不是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人体的神经分为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等,疼痛的治疗,只是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或毁损痛觉纤维,并不影响其他神经功能。
误区五:完全消除疼痛才算有效,不按时足疗程规范的治疗,不听医生的嘱咐休养且影响疗效。
治疗疼痛需要患者坚持治疗,很多人治病心切,恨不得疼痛一下子就能完全消除。其实,治病需要耐心,慢性疼痛更需要耐心去治疗。对于某些疼痛,把疼痛减轻就算成功治疗。原因很简单,很多疾病都是无法完全根治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目前没有办法治愈,只能是把血压、血糖控制在合适的水平。疼痛也是一样的道理,对病因无法根除时,减轻症状就是最好的治疗,还有病人“轻伤不下火线”,无论病人的疼痛程度如何,在治疗时听从医生的嘱咐是很重要的。门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明明是腰椎间盘突出,在用药后却不好好卧床休息。还有的有严重的偏头痛,但是不听医生的,仍然每天从事脑力消耗很大、非常紧张的工作,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这样即使是对症治疗,效果也很不明显。
误区六:使用激素危险大。
由于媒体对激素的片面报道,许多疼痛患者也经常担心药物里有激素。实际上,激素是治疗急性、亚急性软组织创伤、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疼痛的良药,关键是应掌握使用原则。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短期给药是安全的,激素类的药物具有消炎作用,也能减轻疼痛。但如果长期应用激素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肌肉萎缩等,对原来伴有上述疾病的人更是禁忌。因此,疼痛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是治病的良药,滥用则会给患者带来损害。请相信医生对于疾病和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是专业的,他会做出一个对病情合理的选择。
总之疼痛科就是这么一个新兴的跨界学科,病种繁复,治疗技术的可选择性也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疼痛人的宗旨只有一个:解除病人的痛苦,让病人健康的享受生活!或许有时还做不到,有时还做的不够,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本文感谢参考文章:
樊肖冲《疼痛科十八般武艺》
赵新华《疼痛门诊的选择和误区》
部分图医院疼痛科的科普宣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