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响髋是指髋关节在主动屈伸活动或行走时,髋后、外方的纤维条索状物在大转子上往复滑动而出现听得见或感觉得到的弹响或弹动。主要发病机理为阔筋膜张肌移行至髂胫束段变性增厚,屈伸髋关节时在大转子处滑过弹响。
切除增厚的髂胫束内有大量交织的纤维结缔组织。
临床表现一、髋部弹响
1.股骨大粗隆部有弹响,屈髋屈膝位先做髋内收内旋,再伸直下肢可引发弹响。
2.患者主动引发的弹响有时更明显。
3.严重臀肌挛缩、髋关节不能内收内旋的患者可无弹响。
大粗隆部弹响引发试验。
二、步态异常
1.外八字步态,跑步时明显,上台阶时身体左右晃动幅度大。
2.跛行:双下肢明显不等长时。
三、髋内收受限
1.站立时双膝并拢困难。
2.坐位时双膝分开或不能架二郎腿。
3.侧卧睡眠不适。
4.下蹲时双膝分开。
四、髋屈曲受限
1.下腰双手不能触地。
2.有的患者不能做仰卧起坐动作。
下蹲时双膝分开。
屈髋受限。
二、如何诊断?1.既往反复出现主动活动时髋部弹响。
2.体格检查结果是主要诊断依据,髋关节主动屈曲、内收或内旋时,触诊股骨大转子部位有增厚腱性组织的弹响,摸到或看到索状物在大转子上滑移即可确诊。
三、鉴别诊断1.臀肌筋膜挛缩症:体表扪及索带位置较低较前,髋关节表现为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外翻,可伴有其他畸形存在。
2.髋关节骨关节疾病:骨盆X线检查可排除其他髋关节内病变及其他原因所致关节面粗糙摩擦而产生的弹响。
四、如何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部分严重病例可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1.无明显症状的轻微弹响患者或仅有活动时低调弹响,并无疼痛不适者,一般无需治疗。
2.非手术治疗:伴有疼痛或患者对弹响有精神负担时,应予适当休息、热敷、理疗、弹力绷带包扎或局部短期制动,限制屈髋运动,均为有效。用1%普鲁卡因5ml加醋酸强的松龙25mg作局部封闭,常获良效。
3.手术治疗:手术指征-疼痛严重、条索状物增厚明显、保守治疗无效,或大转子上有其他病变时可考虑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五、下肢假性不等长若双侧臀肌挛缩程度不同可出现:
1.站立位一侧足跟不能着地,伴脊柱侧弯。
2.坐位双膝前后不一致。
3.卧位双侧足跟不等高,但下肢骨测量等长。
坐位双膝不等长。
X线表现
双髋正位X片见髋外旋表现,小粗隆明显可见。
治疗一、手术适应症
1.一般青少年,对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无明显影响可不做手术。
2.弹响、疼痛明显,日常生活感觉不便,体育运动受碍可手术。
3.运动员患者,一旦其训练或动作质量受到影响,应考虑手术。
二、手术方法
1.局麻下髂胫束“Z”形松解延长术,适应于大多数挛缩仅限于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弹响明显者。
2.少数挛缩累及臀中肌、臀小肌甚至关节囊者,应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松解。
3.挛缩轻、弹响明显者也可在关节镜下松解。
三、手术注意事项
1.局麻药中不宜加用肾上腺素,以防术中血管收缩未能发现出血点,以致术后大出血。
2.关闭伤口前必须检查髋弹响是否消失,髋内收内旋是否明显改善。
3.伤口创面充分止血,放置负压引流。
四、术后康复
1.下肢不需固定,3日内卧床休息,尽量不下地。
2.24-48小时拔引流。
3.术后3日可扶拐负重行走,术后2周练习髋内收。
4.术后1月逐步恢复训练。
五、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伤口大出血——局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防止小动脉损伤。
2.伤口积血积液——充分止血,放置引流。
3.滑囊炎——不宜过早练习和训练。
4.坐骨神经损伤——锐性操作时必须先确认组织。
5.松解不充分——结束手术前必须反复检查Ober征。
术后川登伯格征阴性。
术后随访:初次体验架二郎腿的自在。
来源:骨今中外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以保障双方利益。
欢迎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