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那些事(二)曹扬
超过Hz以上的声波,人耳就不能听见,称为超声波,简称超声。以灰阶即亮度(brightness)模式形式来诊断疾病的称“二维显示”,因亮度第一个英文字母是B,故称B超,又称二维超声或灰阶超声。
B型超声检查的范围很广,不同的检查部位,检查前的准备亦不相同。①腹部检查:包括肝、胆、胰、脾及腹腔等。一般应该空腹检查,因为进食后,胃及肠道产生气体,影响超声的穿透,空腹检查效果最好。②妇科检查:应该饮水憋尿,当膀胱充盈后,挤开肠管,让超声更好的穿透到盆腔,清晰的显示子宫及卵巢的正常与异常。③泌尿系检查:应该多饮水,当膀胱充盈后,内部的结石、肿瘤、息肉等,即能更好的显示。④体表肿物及病变:可以即时检查,一般无需特殊准备。⑤心脏及四肢血管检查,亦无需准备。
优点
第一。超声的扫查可以连贯地、动态地观察脏器的运动和功能;可以追踪病变、显示立体变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层的限制。目前超声检查已被公认为胆道系统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第二,B超对实质性器官(肝、胰、脾、肾等)以外的脏器,还能结合多普勒技术监测血液流量、方向,从而辨别脏器的受损性质与程度。例如医生通过心脏彩超,可直观地看到心脏内的各种结构及是否有异常。
第三,超声设备易于移动,没有创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诊断。
第四,价格低廉。超声检查的费用一般为35-元/次,是CT检查的1/10,核磁共振的1/30。这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是比较能够承受的。“B超”也因此经常被用于健康查体。
第五,超声对人体没有辐射,对于特殊患者可以优先采用。
缺点
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几种仪器对各种脏器的检查也各有突出特点
1比如B超在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明显弱于CT。
2B超对肠道等空腔器官病变易漏诊。
3气体对超声影响很大,患者容易受到患者肠气干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检查结果
4B超检查需要改变体位屏气等,对于骨折和不能配合病人不适用。
5检查结果也易受医师临床技能水平的影响。
四维彩超即四维(four-dimensional,4D)医学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实时地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动态运动,例如,临床上应用四维彩超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体表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疾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过去的B超设备只能检查胎儿的生理指标,而四维彩超还能对胎儿的体表进行检查,如唇裂,脊柱裂,大脑、肾心脏、骨骼发育不良等,以便尽早进行治疗。三维彩超、四维彩超的图像则是后期生成的,并不是说观察到的图像就是三维、四维的,而是仍然用普通彩超观察,然后通过仪器中的转换软件将观察到的平面图像转成三维、四维的立体图像。在诊断的意义上,三维彩超、四维彩超没有任何对诊断更有利的地方,它们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不懂得B超图像的人也能看得懂而已。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介入治疗全程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同时又没有大的创伤,因此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1.需内科治疗的疾病
如肿瘤的化疗、血栓的溶栓,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相比,其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提高疗效,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
2.需外科治疗的疾病
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①它无需开刀,无创口或仅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创伤小;②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③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④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或者无手术机会的患者,介入也能很好地治疗。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内窥镜可以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内窥镜由一根非常细的软性长金属管和探头组成。软性长金属管可以通过口腔伸到胃里、伸到气管里,通过肛门伸到肠里。镜管内有光导纤维束,一端接一个光源,把光传递到内窥镜的另一端,产生亮光,要不然,这些器官的内部“黑咕隆咚”,什么都看不清。医生们通过操作器,可使镜片的头部像蛇头一样活动、弯曲,到达要观察的部位,把观察到的情况,通过传像束传送到电视监视器成为图像,再由电子计算机处理,医生就可以发现这些器官的毛病。如果在内窥镜的探头安装照相机,那么,还可以拍照。内窥镜的镜管内还有一个特殊孔道,通过孔道可以安装微型手术刀,医生可以在不剖腹的情况下,直接在器官内部为病人做手术;还可以安装一根细长的夹钳,夹取少量的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一、胃肠道疾病的检查
(1)食道:慢性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食管道孔疝、食道平滑肌瘤、食道癌及贲门癌等。
(2)胃及十二指肠: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肿瘤。
(3)小肠:小肠肿瘤、平滑肌肿瘤、肉瘤、息肉、淋巴瘤、炎症等。
(4)大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大肠癌等。
二、胰腺、胆道疾病的检查:胰腺癌、胆管炎、胆管癌等。
三、腹腔镜检查:肝脏疾病、胆系疾病等。
四、呼吸道疾病的检查:肺癌、经支气管镜的肺活检及刷检、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等。
五、泌尿道检查:膀胱炎、膀胱结合、膀胱肿瘤、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输尿管先天性畸形、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等。
胶囊内窥镜实际是把摄像机缩小,植入医用胶囊,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一粒小胶囊却是探秘人体的摄像工作室,甚至可能成为遨游人体的“飞船”;从外表看,它与普通胶囊药区别不大,但它是一台微型摄像机,用于窥探人体肠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状况。患者吞服后,胶囊随胃肠肌肉运动沿消化方向运行,拍摄图像,再把图像传至患者系于腰间的数据传输装置。几小时后,医生把胶囊拍摄的图像下载于电脑,胶囊在24小时内自动排出体外。使用胶囊内窥镜,患者可保持正常活动和生活。
胶囊内镜的摄像头容易被黏液糊住,就会看不清楚胃的情况,再者,胃空虚状态是瘪陷的,胶囊内镜镜头贴壁,因不能控制,更到不了胃每一个角落,也看不清近视距内的物体。 需要检查的人群:一些长期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做了结肠镜、胃镜、钡餐等检查后无法找到病因的病人,就适合做胶囊内镜检查。
不合宜人群:怀疑或确定有肠阻塞时,装有心律调节器者。 检查前注意:除少量水及必要药物外,病患请至少禁食12小时以上。
注重营养对骨关节病的养护(周建民)
年在WHO的支持下成立了世界关节炎日,定于每年的10月12日为世界关节炎日,主要是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随着人们对关节炎的重视,在年我国提醒人们将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世界骨关节炎日,主要是提高人们对骨性关节炎的重视。
在节日之际,今天我们再谈老年骨关节的养护。
当人进入中年以后,很多营养的摄入与消耗产生了负数,既摄取的营养不够肌体组织消耗,这时我们就会产生一些疾病,骨关节病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进入老年以后我们会发现最容易发病的骨关节,就是膝、腰、颈。又因为老年人一生勤俭节约,有了骨关节病不会去积极治疗,更谈不上养护,病了先是抗着,扛不住了就去买点药对付,或者自己在家敲打敲打穴位,做做热敷等,稍有缓解,就认为好了,不在乎了,骨关节病会越来越重,最后自己治不了了,医院看看,往往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只能用手术解决,但手术并不是最佳方案,那是无奈之举,手术带来的肌体创伤,产生的后遗症,都是不可逆的,还有金钱的损失,患者的陪护等,都会给患者和家庭造成困扰和痛苦。
最常见的老年骨关节病有:
一、老年膝关节病
1.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病理特点为同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软骨下骨质变密(硬化),边缘性骨软骨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
2.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它是指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时,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导致膝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疾患。可分为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和慢性损伤性滑膜炎。慢性损伤性滑膜炎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体肥胖者或过用膝关节负重的人。
3.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后,软骨肿胀、龟裂、破碎、侵袭、脱落,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而形成髌股关节的骨关节病。
4.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是膝部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二、老年腰椎的常见病
在临床上表现为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医学上所讲的腰椎病,涵盖了腰部软组织劳损、腰部肌筋膜炎、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结核等疾患。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与青壮年不同,主要特点是疼痛范围大,病情较重,多次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恢复慢。同时,老年人腰椎病病人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肺气肿、前列腺肥大等老年病,大多合并腰椎管狭窄,病情复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老年颈椎病
老年最常见的颈椎病是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①椎间盘变性;②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③椎体边缘骨刺形成;④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⑤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这些老年骨关节病,是长期劳作,长期磨损,长期缺乏营养,慢慢退化造成的,现在的治疗以对症为主,而忽视营养对骨关节的修复作用,而患者也是求一时的症状的缓解,而忽视长治久安的恢复。
骨关节都需要什么营养呢?
大家知道,骨关节的固体部分,就是矿物质,以钙、镁、磷、锰等组成。而链接固体、柔软和半柔软的部分,就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占了70%,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占了近30%。
最大的原因就是中老年人的营养补不进来了,关键是胶原蛋白补不进来了。人类年龄在30—35岁时,就已经达到了生长发育的顶峰,也就是说从这个年龄开始就走向退化和衰老了。人们年龄过了35岁,就开始走向中老年,从食物吸收中的胶原蛋白越来越少,肝脏的退化导致合成的胶原蛋白也越来越少,渐渐的肌体内胶原蛋白开始变少,到出现入不敷出,最后因为肌体的需要不等人,只能从骨骼当中索取,这时我们的骨骼就会蜕变,变得酥脆干瘪,接着骨关节病就会找上门来。所以说,缺少胶原蛋白是导致慢性骨关节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35岁以后的我们很难吸收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不好吸收的原因是多股螺旋体紧密缠结的大分子结构造形成的胶原蛋白质,这种结构很难分解,分解不了,就很难吸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人类已经能把胶原蛋白的大分子结构,酶解成小分子片段,这个小分子片段,就是“肽”,当“肽”的分子量小于道儿顿的时候,就出现了奇迹,这个肽不再用胃来消化,也不用肝来合成。当我们食用这种小分子肽的时候,小分子肽会通过消化道粘膜,和小肠的绒毛细管直接进入血液,血液很快就会送到骨关节,小分子肽会找到骨关节组织细胞的官能团,从而进入骨细胞,修复骨细胞,细胞健康了,我们的骨关节病就恢复了,这就是新科技带来的奇迹和福音。
我国西藏的牦牛骨骼健壮,牦牛的体质是普通牛不能比的,尤其是骨骼的韧度、强度、和密度是牛中的No.1,所以我推荐从牦牛骨胶原蛋白提出“肽”,活性大,吸收效果最好,营养骨骼效果最突出。
大家知道,我们肌体健康需要均衡的营养,同样我们的骨骼要健康也需要全面的营养,有了牦牛骨肽只是有了骨胶原蛋白的营养,这远远不够,上面说道,还需要矿物质,微量元素。同时还需要维生素的辅助等等,这些营养的组合,才能达到营养和治疗慢性骨病的目的。那么营养全面,易于吸收利用的就是绵羊奶。现在奶的种类很多,牛奶、山羊奶、骆驼奶、牦牛奶、马奶、水牛奶、绵羊奶等等。我做过这些奶的营养对比,作为补充骨骼营养还是绵羊奶为好,绵羊奶不同于其他奶,它含钙高,各种营养全,吸收利用率高,适口性好,是奶品中的佼佼者,不愧是“奶中之王”。
案例:
著名相声演员的剧本编辑,谢先生,年龄70岁,因年轻是下乡在农村艰苦的劳作,和后来体验生活走南闯北,造成膝关节的严重磨损,膝关节肿痛、积水,站立起来后,膝盖像过电一样麻木疼痛抽搐,无法掌握平衡,要扶着墙,活动几分钟,才能慢慢的走动,只要坐下超过半小时,又会重复,非常痛苦。同时不能下蹲,下蹲就不能自主站立,部分生活难以自理,到医院只是做做理疗,也没啥好办法,医生建议膝关节置换。老先生工作很忙,又担心术后意外,再也不能完成工作了,最后找到了我。
经过分析,老先生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血管淤堵,微循环不好,二是骨关节严重磨损,营养供不上,关节营养每况越下。这两个问题要同时解决才能见效。
于是,让老先生服用含溶斑酶的制剂,打通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加强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加强营养,还要求喝绵羊奶和牦牛骨肽,开始效果并不明显,而且疼痛还有点加剧,老先生以为是副作用,再次找到我,根据情况分析,这些营养不会有副作用,其实是好现象,是一种“通”的表现,是骨骼神经开始增殖生长的迹象,只要坚持就会成功,老先生明白了道理,坚定了信心,一连坚持了两个月,情况发生了改变,过电的感觉没有了,消肿了、疼痛也减轻了很多,老先生看到了希望,又继续吃了半年,膝关节的病痊愈了,生活全能够自理,现在能连续步行5公里没有问题,另一个意外的惊喜是,体检时发现颈动脉斑块小了很多,原来头昏沉沉的感觉没有了,精力也充沛了,一天有用不完的劲,老先生表示要写更多的剧本,完成自己的夙愿。
现在患有骨关节病的老年人很多,又得不到科学知识的指导,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了解骨关节的养护,我写了《养护中老年骨关节》一书,免费送给听众朋友,有需要的朋友请打电话到导播间报名,就会免费得到此书。
《魏飚明月的悄悄话》播出时间(周六、日)晚间22:0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