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解剖
髋关节是由股骨头与骨盆髋臼构成的杵臼关节。完全匹配的髋关节有三个平面的运动,包括矢状位、冠状位以及轴位。其关节面富含II型胶原等软骨成分,圆韧带协助稳定关节,并且在儿童时期为股骨头提供血供。骨性髋臼周围的三角形纤维软骨构成髋臼盂唇,该结构源于髋臼横韧带,增加了髋臼深度和容积,并产生负压稳定关节,盂唇依靠关节的活动驱动轮匝带,促使关节液的单向流动。Corinne等通过有限元研究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会破坏髋臼的受力平衡并增加盂唇的应力,从而大大增加盂唇撕裂的可能性。盂唇的血供与半月板极其相似,血管从骨性边缘长入,仅营养外侧1/3,但其痛觉感受器遍布所有区域,尤其是前上部分。因此盂唇损伤会导致疼痛,而盂唇撕脱则会阻断其血供。
周围解剖
髋关节的稳定性除了盂唇的作用外,还由3条韧带加强。最重要且最坚固的髂股韧带位于前方,其形成了一个倒Y型,在髋关节伸直时拉紧;髂耻韧带位于下方,在髋关节伸直及外展时居中并拉紧;第三条坐骨股骨韧带位于后方,当髋关节屈曲时拉紧。
生物力学
髋关节承担巨大的传递负重,在双腿直立状态下,髋关节的反作用力达体重的一半。髋关节形态异常时,髋臼盂唇会处于过分受力状态,形成股髋撞击征(FAI)。FAI指的是在髋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股骨颈与髋臼缘撞击产生疼痛。FAI分两型,凸轮型和钳夹型。前者是由于不规则的股骨头紧贴着髋臼的前部,当髋关节屈曲时,不平整的股骨头切割髋臼前上方软骨并最终导致软骨分离。后者是由于髋臼正前方的过多覆盖或者髋臼后倾。Beck等发现虽然该型仅会导致狭窄的环状软骨损伤,但重复的撞击会导致髋臼缘和股骨头间的盂唇退变和骨化。Kennedy和Kubiak-Langer等学者经研究发现,FAI对正常行走没有明显影响,但的确会减少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尤其是外展和屈曲方向。
外科技术
髋关节镜手术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坚强的肌肉和丰富的皮下脂肪覆盖增加了对切开和器械长度的要求。另外,相比于常见的关节镜器械,髋关节镜要求更灵活以适应球杵关节的特性。在髋关节镜手术中一般使用70°角的镜子,患者通常可以采取侧卧或者仰卧位,传统牵引过程是在透视引导下给予牵引使头臼分离。但由于透视产生的射线不仅限制了开放入路的时间,而且较大的辐射量会影响人员的健康。
Patrick等利用超声引导器械进入关节腔,减少了透视的使用次数,在避免损伤盂唇和关节软骨的同时又减少了医疗暴露。术中关节间隙的维持主要靠牵引床持续牵引和液体持续灌注。根据关节囊韧带的解剖,轻度屈曲时可以获得最好的牵引效果,但会导致坐骨神经靠近髋关节,尤其是在采取后入路时,进一步增加了神经损伤的风险。针对关节周围坚韧的关节囊保护,牵开8~10mm的距离需要25~50磅的力量。随后向关节腔内插入一根17G的针并注入30~40ml生理盐水以充满关节间隙,通过穿刺针送入一根镍钛合金导丝后拔出穿刺针,再顺着导丝将4.5~5.5mm的关节镜伸入关节腔中,然后在直视下从另一入路进入关节腔。Khanduja等认为术中将生理盐水按照一定的压力(mmHg,50~60mmHg更为合适)(1mmHg=0.kPa)注入关节腔以维持关节腔的容积。
完整的髋关节全内镜手术需要3个入路,从侧方和前外侧的转子间切口便可以获得整个关节内的良好视线。与其他关节镜技术相同,术中需先进行关节腔清洗以明确诊断。在完成了中央部的病变处理后,便可以解除牵引再进行周围部的操作。
目前的适应证
在髋关节镜治疗过程中,对适应证的正确认识和选择合适患者至关重要。随着病变的多样化,髋关节镜在疾病诊断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病变在临床和常规影像学上较难诊断。髋关节镜最适用于较难明确诊断的髋关节或者腹股沟区痛。也用于诊断髋关节积液或者滑膜炎。在关节镜下可以得到良好的视野,并冲洗和切除滑膜并行组织学检查来帮助诊断。
关节内病变的适应证
髋关节镜常用于感染关节的冲洗,且已成为化脓性髋关节炎常规治疗的一种手段。相比于膝和肩关节,由于髋关节部位较深,其进行诊断性穿刺的难度相对较大。髋关节镜手术在诊断同时又可以进行治疗,关节镜诊断的远期优势包括对软骨面的评价。El-Sayed等通过对20例化脓性髋关节炎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表明其在成人及儿童中的作用,RUTZ等也认为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可以给予持续关节腔冲洗。另外,如果提示有骨髓炎或脓肿形成,则需要开放手术。
另一个髋关节镜的适应证是游离体。大多数X线阴性的游离体通过常规影像学很难诊断,仅仅在临床上表现为关节间歇性活动受限或者绞索,然而若不去除关节腔内游离体,预后则较差,因此手术治疗尤为重要。游离体可以为创伤后骨碎片,如Perthes'病中出现的骨性游离体可能和髋关节假体有关。此外,滑膜软骨瘤病也会导致关节内形成大量游离体,Boyer等对例经关节镜治疗该病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关节镜下取出游离体可以迅速而且长久地减轻症状,同时切除滑膜可进一步减少复发。其他滑膜病变,包括胶原血管病和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也适合进行髋关节镜下部分滑膜切除术。
盂唇损伤
髋关节镜手术最常见的指征是髋臼盂唇的病变,这种损伤在临床上较难诊断。有学者研究发现盂唇病变主要发生于前上象限,通过关节镜很容易观察盂唇,因此这个部位的病变适合行关节镜微创手术。大多数盂唇损伤与Perthe’s病、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骨骺滑脱(SCFE)等病变导致的髋关节退变有关。一旦损伤出现,由于本身血供少,自愈的可能性很低。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切除或者修复退变的区域。Larson等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进行修复的患者较单纯切除的患者在中期随访中展现了良好的结果。
由于前上部盂唇较其他部位薄,利用铆钉修复该区域时可能出现铆钉断裂、滑脱并造成关节囊和软骨面损伤,Omer采取了一种关节内部铆钉修复技术,由于其对关节囊的牵拉,可以在盂唇受损的情况下也提供关节腔的密闭。
FAI是一个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比较困难的疾病。前文提到这种解剖学异常导致了软骨损伤和盂唇撕脱。外科手术的目标是清除髋关节屈曲过程中的阻挡。这在凸轮型中可以实现,通过电刀将股骨颈前部多余的骨质移位到股骨头关节面。FAI通常会包含关节撞击,因此需要联合手术。Más等对41例年龄低于40岁的实行关节镜治疗的男性FAI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短期临床结果显示疗效良好,患者可以恢复损伤前的运动能力。恢复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可以避免远期损伤,减缓或阻止关节退变疾病的进程。
SCFE(股骨头骨骺滑脱)
SCFE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青少年髋关节病变。其发病原因是股骨头中后部骨骺移位导致股骨颈前部凹面的丢失,中远期可能会继发FAI或其他并发症而导致关节退变和功能的丧失。目前早期通过原位铆钉固定防止滑脱进展和促进生长板愈合已经成为维持稳定的常规治疗方法。然而铆钉技术无法处理股骨颈前部的骨赘,因此要完全避免撞击可能需要损伤一部分组织。Chen等通过对37例SCFE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经关节镜截骨对轻中度SCFE的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减小髋关节α角以及OERD。
关节软骨损伤
盂唇撕脱等各种髋关节病变最终会引起关节软骨撕脱和软骨损伤,随后导致髋臼或者股骨头的软骨缺损。反复的力学加载使关节囊液在关节软骨底层流动,分层并使原本轻微的软骨撕脱范围渐渐扩大,最终形成软骨下囊肿。这种病变发生率仅次于直接压缩损伤,常常伴随出现关节游离体,最容易出现在髋臼的前部。这种软骨损伤与通常的退变性磨损不同,表现为更广泛的软骨变薄及软骨下骨的外露。通常在关节镜下将撕脱的软骨清除后可以迅速解除症状。对于简单的软骨裂缝可以用射频刀消融,但广泛地缺损则需要进行切除。暴露的软骨下骨则需要进行微骨折手术。治疗后症状通常迅速缓解,尤其是部分软骨损伤。早期的诊断可以改善预后,而当髋臼和股骨头软骨缺损面积>25px2时,预后较差。
总体来说,髋关节镜在髋关节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对的优势是患者出现症状时间较短且年轻。对于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目前髋关节镜的作用是延缓关节置换的时机,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更是如此。
关节外病变的适应证
髋关节镜的关节外病变手术适应证主要包括:弹响髋、大粗隆滑膜炎和臀中肌撕裂。髋关节镜通过清理滑囊直接治疗大粗隆滑膜炎。弹响髋指的是在髋关节活动的时候可以听到伴随疼痛的关节响声。根据病因学可以分为外侧、内侧和关节内3型,其中外侧型最为常见。研究表明外侧型主要是由髂胫束或者臀中肌腱滑过大粗隆造成的,内侧型则可能是由于髂腰肌肌腱滑过髂耻间嵴或者股骨头本身,而游离体或者盂唇撕脱则通常会导致关节内型。临床上通常根据弹响的位置(外侧或者前侧)来诊断,而通过内外旋能否引出症状来判断病变是否在关节内。
多数弹响髋通过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只有症状顽固的病例才需要手术治疗。髋关节镜可以通过松解髂腰肌来治疗内侧型,也可以通过外侧入路经关节外松解髂胫束以治疗外侧型。与其他关节镜手术一样,髋关节镜在运动员中也逐渐受到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