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专家指出:腰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是因为人们对治疗有着错误的认识。
专家支招——走出三大误区,方可见效
1误区一:腰腿痛不算病据统计,约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经历,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几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系统。有些腰腿痛的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也随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有些患者便因此认为腰腿痛不算病。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不仅算病,而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病不仅可以引起腰腿痛,而且还会引起下肢麻木、冷凉、无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误区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不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易复发,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者,修复过程较长。因此,有的患者、甚至有的非专业医生也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不好。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总体效果非常好,优良率约在95%左右。
所谓治不好原因有二:
?选择方法不当;
?没有坚持治疗。有的患者一听说哪里有新疗法就去哪里治,但在哪里都不能坚持,最终是跑的地方不少,效果不理想。
3误区三:迷信某一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类治法。后者又有牵引、按摩、内外用药等方法,应该说哪一种方法也能治好一部分病人,但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包治所有的患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某些疗法是禁忌的。因此,正确的态度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影象学检查选择适合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治法,不能片面夸大、迷信某一种疗法,也不能从主观上抵制某一种疗法。
建议广大患者进行细致检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
通常情况下在给40岁以上无腰腿疼痛的人群做CT或磁共振检查时会发现,大约1/4以上的人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征象存在,这些人虽然“腰椎间盘突出”了,但并没有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所以他们并没有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当既有影像学上腰椎间盘突出的征象存在,又有由突出的间盘压迫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时,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上这些人如果以后出现了坐骨神经痛,并且这时碰到的又是不重视收集病史,也不愿做详细体检的医生,就必然会把CT或磁共振检查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这样就可能会把梨状肌综合症、骶髂关节紊乱症、骶结节韧带综合症等同样能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疾病,当做“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这些人就这样被“腰间盘突出”了。目前在临床上由椎管外软组织病变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例越来越多,有的还是由两种甚至三种疾病共同引起的。在众多久治不愈的坐骨神经痛患者中,由椎管外软组织病变引起却被戴上了“腰间盘突出”帽子的人的也越来越多。通常接诊的被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大约有30%是被“腰间盘突出”的。这些被“腰间盘突出”的患者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有的甚至已经接受了手术治疗。那么如何判断是真的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是被“腰间盘突出”了呢?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众多非手术方法中,液体刀治疗,是疗效非常肯定的一种,那些经过液体刀治疗但坐骨神经疼痛症状没有任何缓解的患者,就是最有可能被“腰间盘突出”的人。这些患者如果能找到一个专业的骨科医生,沿坐骨神经走行认真检查,就可能会发现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真正病因。找到了病因,治疗就很简单了。被戴在头上的“腰间盘突出”的帽子也就摘掉了。*什么是液体刀治疗:液体刀治疗,也叫骶管注射治疗,国外称为“液体刀疗法”。骶管注射治疗起源于麻醉科的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止于尾骨,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在骶尾关节上方,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利用骶管的解剖特征,经骶管裂孔向骶管内注入大剂量液体,使液体沿硬膜外间隙向上扩散直达病变部位,利用液体压力剥离受压的神经根,迫使突出的椎间盘重新复位。治疗由于颈、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放射痛及四肢麻木,具有经济、简单、安全、疗效肯定而且无副作用等特点。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白癜风怎样治疗最快治疗白癜风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