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个动作,教你改善弹响髋

弹响髋

定义

弹响髋

弹响髋(snappinghip,SH)是指髋关节在做某一动作时引起患者感到或听到闷响声,伴或不伴局部疼痛的一种常见病。其普通人群发病率达5%~10%,尤以舞者、足球运动员、健身爱好者、肥胖者多发。弹响髋分为关节内型(intraarticularsnappinghip)和关节外型(extraarticularsnappinghip)2种类型,关节外型又分为内侧型(internalsnappinghip,ISH)和外侧型弹响髋(externalsnappinghip,ESH),本文主要针对外ESH进行阐述,ESH是指髂胫束或臀肌的挛缩束带越过股骨大转子产生弹响并引起功能障碍。

解剖基础

弹响髋主要是髂胫束和臀大肌肌腱在大转子处结合紧密,形成一个梭形增厚的结合部,覆盖于大转子表面,约是周围髂胫束厚度的3倍。髂胫束结合部是弹响髋的好发部位,同时也是手术治疗弹响髋的主要部位。

发病机制

弹响髋主要由髂胫束或臀肌的挛缩带越过股骨大转子导致。可常见于有髋关节重复高强度运作的舞者、运动员。长期肌内注射史亦可使臀肌组织痉挛或挛缩,可牵拉髂胫束过度紧张,使其与大转子更为贴近,反复摩擦损伤,最终使髂胫束后缘增厚,形成束状而产生弹响。

临床表现

髋关节在屈伸、内收外展等动作时可发出弹响声,伴或不伴疼痛,严重时可影响关节活动。若继发大转子区滑囊炎时可出现疼痛,局部可触到条索样物,令患者主动伸直、内收或内旋髋关节,可摸到一条粗而紧的纤维带在大转子处滑动并发出弹响声。

体格检查

1:出现跳步征、尖臀征、蛙腿征。

2:交腿试验阳性

3:髋部弹响。

4:髂胫束试验(Ober征)阳性。

临床分型

临床上有贺氏分型,分为轻、中、重度三型。

轻度(Ⅰ度):

屈髋、屈膝90°时,强力内收,双膝可以并拢,尖臀畸形不明显,Ober征弱阳性。

中度(Ⅱ度):

生活可以自理,行走时可不表现出“八字步”,但上、下楼或跑步时“八字步”明显。屈膝、屈髋90°,双膝无法并拢,不能跷“二郎腿”。臀大肌、臀小肌明显纤维化及阔筋膜后外侧部肥厚紧张,有明显“尖臀”畸形,Ober征阳性。

重度(Ⅲ度):

行走时呈明显的“八字步”,跑步困难,难以自己穿上裤袜,蹲位大小便困难。Ober征强阳性。髋关节必须在强力极度外展位,才能同时屈膝、屈髋达90°。病理检查除有明显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纤维化外,还伴有阔筋膜、梨状肌及髋关节后上部关节囊挛缩,有严重的“尖臀”畸形。

康复治疗

早期患者可以采取休息,避免髋关节剧烈活动,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同时可以采取超声波等理疗方法,关节在临床分型轻,中度的髋关节弹响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改善,重度的髋关节弹响需要手术,但是手术后需要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以下的康复训练也适用于术后的康复,具体的动作需咨询康复治疗师或医师。

1:泡沫轴放松髂胫束

将泡沫轴放在大腿外侧,将身体的重量往下压,并往小腿的方向滚动,帮助放松髂胫束。

2:臀大肌放松

用泡沫轴放在臀大肌下面,将右侧脚放在左侧膝盖上,将身体的重量压在上面并进行前后滚动,放松臀大肌。

3:股四头肌拉伸训练

股四头肌拉伸: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一侧手抓住同侧脚背将小腿往屁股方向压,保持骨盆稳定,身体不倾斜,牵拉10s一次,10次1组,一天2-3组。

4:腘绳肌拉伸训练

腘绳肌拉伸:将要拉伸侧脚抬高放在桌子上,保持踝关节背伸,站立侧脚尖对准前方,缓慢弯腰,将手去摸前方脚指头,并感受后方的牵拉感,保持10s放松,10次为1组,一天2-3组。

5:臀肌训练

桥式运动:仰卧,双腿屈曲,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15s,10个为一组,一天2组。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疾病初起或症状较轻时,可先通过休息、理疗、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当超声或磁共振提示大转子滑囊积液时可适当使用封闭治疗,临床症状较重时,请及时咨询医师。

康友杰团队

康友杰团队,是于医院康复科青年物理治疗师自发组成的团队。宗旨是:分享好的技术,搭建治疗师间的情感桥梁,推广和传播最新康复理念,促进康复事业的发展。我们的理念:越分享,越有分享我们的范畴:实用有效的康复众筹工作坊简单易懂的康复理念科普会爱心服务的康复社区义诊我们为物理治疗代言!!!

康友杰Team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yf/1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