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状肌综合征病例分享

放大痛苦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xinlitiaojie/m/21915.html

前两天收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大爷,当时主诉是左下肢放射性疼痛,重度跛行步态,腰部及左侧臀部肌肉明显紧张,L4-S1右侧椎旁稍压痛,无明显叩击痛,左臀部压痛明显,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压痛明显,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左下肢坐骨神经通路未见明显压痛,左侧“4”(+),右侧(+/-),左侧直腿抬高50°(+),余查体未见特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治疗前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需注意的是,若痛点在臀中肌下方,坐标交叉稍内侧处,必须注意到梨状肌损伤的可能。解剖:梨状肌起于2-4骶椎前面,肌束穿坐骨大孔而出,斜向外下达股骨大转子,它的损伤是引起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此肌肉被臀大肌所覆盖,准确的体表定位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准确治疗。

治疗后

临床中,坐骨神经常在梨状肌周围受卡压或刺激,而出现臀部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等一系列综合症状,称之为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syndrome),与坐骨神经解剖变异有关。据文献报道,约6%的下肢放射痛是因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

图示:P:梨状肌(piriformismuscle),SN:坐骨神经(sciaticnerve),SP:骶丛,STL:骶结节韧带,SG:上孖肌,OI:闭孔内肌,IG:下孖肌

梨状肌(Piriformismuscle)

梨状肌起于S2-4椎体前面,向外穿坐骨大孔出骨盆,止于股骨大转子。其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各形成一间隙,分别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它们分别被一些重要的血管神经穿过,对我们理解梨状肌综合征相关临床症状很重要。

腰痛或下肢放射性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工作中切勿形成惯性思维,应仔细询问病史,严格查体,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臀部外伤或受凉史,女性多见,最典型的症状为臀深部疼痛(97.9%)和坐骨神经支配区的放射痛(81.9%),咳嗽、喷嚏或腹压增加会加重疼痛,严重者,患肢不能伸直,自觉下肢短缩,步履跛行,病史较长者可伴有患肢肌肉萎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伴有性功能障碍或会阴部麻木,是因上述阴部神经受刺激导致的。由于中国人这方面比较隐晦,所以问病史时,应反复询问确认。

银质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银质针(白银制作)采用密集型针刺疗法,既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又有远期的治痛效果。经针刺的部位均产生持久的肌肉松弛效应,即人们难以对付的因痛而致的肌痉挛现象获得解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是传统的银质针针刺疗法在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一次疗效上的突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zz/1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