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损伤和疾病的康复目标
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组成,其周围有强有力的肌肉层覆盖,是人体中完善的球白关节。髋关节损伤及术后,在明确诊断及手术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髋关节损伤及术后,早期以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为主后期以肌力训练为主。
髋关节常见损伤和疾病
(1)髋关节骨折:髋关节常见的损伤包括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
(2)髋关节疾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臀肌挛缩、弹响髋等。
髋胫束挛缩(弹响髋)概述
髋部向外侧最突出的骨性隆起为股骨大转子,其外侧有髋胫束通过,当某种原因导
致髂胫束的一部分肥厚或紧张,或局部有滑囊炎时,就可能在髋关节活动时出现两者的相互摩擦而产生弹响,如果同时伴有疼痛则需要治疗。
髋胫束挛缩(弹响髋)的治疗方法如下:
(1)弹响髋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可以采用局部封闭、物理因子治疗等。
(2)非手术治疗无效可以行髂胫束松解手术。
髋胫束挛缩(弹响髋)松解术后康复方案
(1)气压治疗、淋巴回流手法、踝泵运动减轻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恢复关节正常活动范围的训练,肌力训练。
(3)助行器辅助下站立训练(患肢不负重)以及限制性步行训练。
1.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
卧床,采用自由无痛体位休息,可将下肢垫高以促进血液循环。
(1)踝泵练习:清醒时尽可能多做,至少5分钟/小时。
(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可达次/日。
(3)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可达次/日。
2.术后1~3天
(1)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可以开始下床活动,从如厕等生活必需活动开始,最初可以扶单拐或双拐,在疼痛可以耐受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运动量。
(3)直抬腿:尽量伸直膝关节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cm处,保持至力竭为1次,5~10次/组,2~3组/日。
(4)仰卧髋后伸:2~3次/日。
(5)仰卧髋外展:2~3次/日。
(6)仰卧屈髋:2~3次/日。
(7)髋关节外旋:至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钟为1次,2~3次/日。并继续加大角度。至术后2周结束应与健侧腿相同角度。
(8)床上坐起练习,逐渐增加坐起角度至屈髋90°位,逐渐延长坐位持续时间至20~30分钟,2~3次/日。
3.术后4~7天
(1)继续并强化直抬腿等肌力练习。
(2)坐位抗阻伸膝:使用沙袋等为负荷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日。
(3)坐位并腿: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日。或并腿逐渐下蹲练习,20次/组,2组/日。
(4)床上髋关节内收练习:2~3次/日。
(5)床上髋关节内旋练习:2~3次/日。
4.术后1~2周
(1)卧位或立位勾腿练习(参见13.1:图解):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日。
(2)立位内收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日。
(3)保护下全蹲:3~5分钟/次,1~2次/日。
(4)静蹲练习:2分钟/次,休息5秒,5~10次/组,2~3组/日。
(5)前向跨步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
(6)后向跨步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
(7)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
5.术后3~4周
经复查后无特殊不适,无复发大转子滑囊炎,即可逐步恢复各项日常生活活动及体育运动。
(1)单膝蹲起练习:3~5分钟/次,2~3次/组,2~3组/日。
(2)台阶前向下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
本文内容主要引自
周谋望,陈亚平,葛杰主编
骨关节损伤与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案及图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