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处方用药经验
尤虎
(医院中医科)
[提要]: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妇学科专家夏桂成教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颇著。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症治规律、用药规律、处方规律、防治规律以及“心药”效应等角度总结夏老对此病的处方用药经验,供临证参考。
[关键词]:夏桂成围绝经期综合征处方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妇学科专家夏桂成教授认为,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子宫功能减退,月经将失调而致断绝,原属自然的女性生殖生理现象。但很多妇女因体质、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不能适应调节这一生理变化,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⒈病因病机
夏老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心——肾——子宫轴紊乱所致。肾气衰、天癸竭的过程或程度突然加速、加深或衰退时因其它因素干扰太多,必然引起肾阴阳的失衡,心肝气火偏甚,子宫因天癸既竭而失养,经血失调或闭止,冲任气血不得下泄,上逆犯于心、肝、脾、胃,出现一系列的症候群。
在衰退的过程中,首先是阴的不足,阴虚则上不能涵养心肝血脉,下不能滋润子宫冲任,阴虚则心肝气火偏旺,神魂不易安宁,阴阳者又必互相依赖,阳不足则阴难生,阴不足则阳亦不旺,阴虚久则必及其阳,肾阳衰减,火不暖土,脾运有所不及,长此以往,脏腑功能衰弱,久则又将产生痰浊、血瘀、水湿、郁结等病变,乃形成虚实夹杂,寒热并存,多脏器多系统的疾病。
⒉治疗原则
治疗上以协调心——肾——子宫轴为主,交济心肾,调达子宫,佐以化痰、利湿、逐瘀、平肝解郁、和脾等,以达到祛病健身为要。
夏老认为本病以阴虚火旺、心肾失济为主,发病时,以清心为主,兼顾其肾,症候稳定后以滋肾为主,兼顾其心。故益肾宁心为调治本病常用之大法,并结合清肝健脾。阴虚者,滋阴清降,阳虚者温阳宁心,如兼有痰浊、血瘀、水湿、郁结者,当合治之。
⒊症治规律
⒊⒈干燥
主要临床表现:围绝经期妇女常感阴道干涩、带下亏少、口干无津、涕泪甚少、皮肤干燥等。
治法:有些人属于干燥综合征,重点在于阴虚津伤,虽有阳虚、瘀滞、痰湿、湿热,常常是阴虚的发展和兼夹。以滋阴生津为主如沙参麦冬汤、二甲地黄汤等,兼顾应用化淤、利湿、清热等法。
⒊⒉眩晕
主要临床表现:围绝经期妇女常感头昏目眩,视物昏花,或与月经周期有关,眩晕之症易在经行前后发作,常伴有血压升高等。
治法:滋阴熄风为主,但必须兼顾安心神,调经血的特点,如选用杞菊地黄汤等。痰湿较重者需化痰利湿,如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⒊⒊心悸
主要临床表现:围绝经期妇女常感心痛,胸闷,心悸不宁,烘热汗出,健忘、失眠等。
治法:以阴虚心血运行不利为主,除滋阴安心神外,还需加入调气和络之品,选用黄连阿胶汤等。
⒊⒋浮肿
主要临床表现:围绝经期妇女面目四肢肿胀,经行前后易见,劳则尤甚等。
治法:大多数为肝脾失调、脾虚肝郁,治疗上着重健脾利湿,选用防己黄芪汤加入调肝、调经活血之品。
⒊⒌腰痛
主要临床表现:围绝经期妇女常感腰脊酸痛,或痛引颈背,或牵及骶尻,或周身骨痛等。
治法:系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重点在于益肾强骨,在六味地黄汤、大补阴丸中加入龟板、鳖甲和狗骨等血肉有情、补养骨髓之品。
⒊⒍老年复经
主要临床表现:绝经后两至三年,甚则十余年,月经又复来经潮量偏多或偏少,色红或淡红,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
治法:排除恶性肿瘤性出血,治宜补脾养肝,固经摄血,方选安老汤等。
⒊⒎抑郁
主要临床表现:围绝经期妇女精神忧郁、哭笑无常、言行失常、心慌易惊、情绪易于波动、烦闷急躁、甚则惊狂如癫痫等。
治法:系围绝经期抑郁症,治以养血安神,和中缓急为主,如甘麦大枣汤等。
⒊⒏脾胃不和
主要临床表现:纳谷不馨、脘腹痞闷、肠鸣漉漉、矢气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
治法:围绝经期的治疗虽以益肾宁心为主,但只要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必须首先调和脾胃,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⒋用药规律
⒋⒈清心
用药指征:烘热汗出、心烦失眠、心悸怔忡等。
选用药物:黄连、莲子心、青龙齿、紫贝齿、琥珀等。
⒋⒉养心
用药指征:汗出烘热、精神忧郁、哭笑无常、言行失常、心慌易惊、情绪易于波动等。
选用药物:浮小麦、合欢皮、广郁金、淮小麦、甘草、大枣、百合、丹参等。
⒋⒊清肝
用药指征:头痛头晕、焦躁易怒、易激动、胸胁胀痛、口苦等。
选用药物:钩藤、丹皮、菊花、白蒺藜、苦丁茶、栀子、夏枯草等。
⒋⒋养肝
用药指征:视物模糊、目涩干痛、口干、胁肋疼痛等。
选用药物:当归、白芍、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等。
⒋⒌滋肾
用药指征:白带偏少或缺如,腰膝酸软疼痛、五心烦热、皮肤干燥、头晕耳鸣健忘、齿浮牙松、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无苔等。
选用药物: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玄参、首乌、龟板、鳖甲、猪脊髓等。
⒋⒍温肾
用药指征:畏寒肢冷、腰膝酸冷疼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性欲淡漠、带下清稀等。
选用药物:仙灵脾、仙茅、菟丝子、杜仲、川断、肉苁蓉、肉桂、怀牛膝等。
⒋⒎健脾
用药指征:腹胀矢气、大便稀溏、纳谷不馨、神疲乏力等。
选用药物: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砂仁、木香、陈皮、神曲等。
⒋⒏祛湿
用药指征:口腻口粘、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带下粘稠量多混浊、苔腻等。
选用药物:苍术、黄柏、薏仁、藿香、佩兰、半夏、泽泻、碧玉散、六一散等。
⒋⒐利水
用药指征:四肢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身重乏力、周身关节酸痛等。
选用药物:防己、黄芪、连皮茯苓、泽兰等。
⒋⒑止血
用药指征:血量多或少、色淡红、无血块等。
选用药物:阿胶、木耳炭、黑荆芥、鹿含草等。
⒌处方规律
夏老自治的常用的处方为:
⒌⒈清心滋肾汤
适应症:烘热汗出、心烦寐差、头昏腰酸、耳鸣健忘、易激动、抑郁、焦虑、悲伤等。
药物组成:钩藤、黄连、莲子心、紫贝齿、山萸肉、淮山药、太子参、合欢皮、浮小麦、熟地、茯苓等。
⒌⒉清心健脾汤
适应症:烘热汗出、胸闷烦躁、夜寐不安、忧郁焦虑、腹胀矢气、大便溏泻、神疲乏力、胃脘不舒、纳食欠佳等。
药物组成::钩藤、炒丹皮、莲子芯、黄连、青龙齿、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煨木香、砂仁等。
⒌⒊补肾生髓汤
适应症:腰脊酸痛、头昏耳鸣、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带下偏少或缺如、皮肤干燥、牙齿松浮、时有烘热汗出、两腿酸软无力等。
药物组成:熟地、炙鳖甲、制龟板、炒黄柏、紫贝齿、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山萸肉、怀牛膝、杜仲、狗脊、猪脊髓等。
⒌⒋加减杞菊地黄汤
适应症:头昏头痛、眼目干涩、胸闷烦躁、夜寐不安、腰腿酸软、胃脘不适等。
药物组成:钩藤、枸杞子、山药、山萸肉、熟地、炒丹皮、茯苓、泽泻、炒川断、制苍术、广郁金、陈皮等。
⒌⒌温肾清心汤
适应症:形寒肢冷、腰膝酸冷、四肢面目浮肿、神疲乏力、腹胀便溏、头昏烦热、烘热汗出夜寐不安等。
药物组成:仙茅、仙灵脾、肉桂、党参、炒白术、连皮茯苓、钩藤、紫贝齿、黄连、广木香、川断等。
⒌⒍新加防己黄芪汤
适应症:四肢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身重乏力周身关节酸痛、心慌、忧郁焦虑、易出汗等。
药物组成:防己、黄芪、白术、甘草、党参、连皮茯苓、泽兰叶、生姜片、大枣、合欢皮等。
⒌⒎加减安老汤
适应症:出血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无血块、头昏心慌、神疲乏力、面乏华色、小腹胀坠、寐差等。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炒白术、熟地、山萸肉、阿胶、黑荆芥、木耳炭、制香附、鹿含草、五味子等。
⒌⒏加减甘麦大枣汤
适应症:精神忧郁、哭笑无常、言行失常、心慌易惊、情绪易于波动、烦闷急躁、甚则惊狂如癫痫等。
药物组成:甘草、小麦、大枣、合欢皮、青龙齿、百合、广郁金、茯神等。
⒍防治规律
夏老在长期对女性生殖机理的研究中,发现“7、5、3”奇数律与女性生殖生理机能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女子以阴血为主,但推动阴类物质活动的动力在于阳气,“7、5、3”阳奇数是推动阴发展的数律。因此掌握此数律,有助于“治未病”,对防治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⒍⒈“7”数律类型者
49—55岁为绝经期,42—48岁为绝经前期;56—62岁为绝经后期;防治的重点在厥阴经——肝。
⒍⒉“5”数律类型者
50—54岁、46—50岁为绝经期,45—49岁、41—45岁为绝经前期,51—55岁、55—59岁是绝经后期;防治的重点在太阴经——脾。
⒍⒊“3”数律类型者
42—45岁、45—48岁、48—51岁、51—54岁为绝经期;39—41岁、42—45、45—47岁为绝经前期;46—52岁、42—48岁、55—61岁是绝经后期;防治的重点在少阴经——肾。
⒎“心药”效应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是本病的一大特色。绝不可忽视“心药”的作用。夏老在临证过程中,常常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疏导病人的情绪,缓解因疾病导致的精神紧张。尤其是对抑郁症或有抑郁倾向的病人,夏老总是体贴入微地与之沟通。笔者猜想,这也许是夏老对此病治疗效果显著的不传之秘吧。
参考文献:
[1]夏桂成.月经病中医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夏桂成.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夏桂成.中医临床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银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