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第一村医”半年来,我在贫困山区见过了不少的疾病,最常见的疾病包括腰腿痛、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疾病等,这已经是基本共识,也易于诊断。然而还有一类疾病并不少见,但是有时候不容易诊断,或容易被误诊,这就是脊柱相关疾病,严格说来,是除去颈椎病、腰椎病等常见疾病外的脊柱相关疾病。这类疾病不仅在村里很多时候得不到有效诊治,医院也不见得能够得到准确治疗。也许对于骨科医生来说不算什么,但“第一村医”医院的各个部门,在村里工作,医院的导医,首先需要分辨出疾病属于哪个系统。我在工作中就遇到过不少特殊病例,虽然自己不是骨科医生,但很庆幸没有误诊,下面通过一些典型病例加以说明,希望给“第一村医”战友们一些启示,从而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
病例一:不明原因胁痛
患者吴先生,72岁,淄川区葫芦台村人,年5月30日就诊。右胁肋部疼痛1月。干起活来反而不疼,他反复强调睡觉刚醒时出现疼痛,起来活动活动就不痛了。开始我考虑是胆囊炎,但Murphy征阴性,自己倒是说以前好像有胆囊炎,但是也没有厌油腻、口苦、腹胀等任何胆囊炎的表现,即使有轻微的胆囊炎,应该也不是疼痛的原因。肋间也没有压痛,不像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局部问题。也没有肝病史。查胸腰椎也没有压痛。至此我已经是摸不着头绪了,但我不甘心,这个地方从外到里不外乎皮肤、肌肉、神经、肋骨、肝脏、胆囊,还有什么我没有想到的?不应该呀!难道只能依靠拍片检查吗?拍了片再查不出来呢?经验告诉我必定遗漏了什么,应该再仔细询问病史。睡觉醒了为什么会疼?没道理吧,反复问他什么情况下出现疼痛,他的意思是睡醒了刚要起床,就出现疼。我说你睡觉好吗?他说睡觉很好就是不能中间醒,醒了就疼,再就睡不着了。是疼醒的吗?不是,就是醒了之后疼。嘿,奇了怪了!中午睡觉疼吗?疼,所以中午不敢睡觉。我说你翻身的时候疼不疼?他说疼,不仅翻身疼,一动就疼,刚躺下的时候不疼,睡醒了总要动一下吧,一动就疼,翻身的时候疼的厉害。哪边翻身疼?没注意,疼的时候会不断翻身,越翻越疼,只能起来,活动一会才能缓解。问到这里我恍然大悟,我说好了,你的病因找到了,胸椎的问题,不信咱来验证一下。你最近是不是干活多?他说是,最近忙什么事情总是弯腰干活,以前腰椎不好,需要带护腰,但是后来腰已经不痛了。我说你这个和睡觉没有关系,不信咱试试,你慢慢的侧身肯定会出现疼痛。他慢慢往右侧侧身,果然出现疼痛,站直了就不疼了。他说咦,以前没发现,还真是来。胸椎错位,侧身时压迫右肋间神经,放射至右胁肋部。既然诊断明确了,治疗就很简单了,首先注意休息,减少弯腰侧身,睡硬板床,起床时正身缓慢起床。我开玩笑说,想解决睡觉问题吗?简单,睡醒了不要动就不会疼,还可以继续睡,哈哈!至于用药嘛,就用独活寄生汤。他不仅有胁痛,还有头晕、心慌,这些症状都可能是脊柱问题引起的。独活1包桑寄生1包杜仲1包牛膝1包续断1包熟地2包葛根1包当归1包川芎1包丹皮1包天麻1包狗脊1包枸杞子1包。他的症状也不算严重,效果自然很好。
这个病例是我任“第一村医”后接诊的第一例脊柱问题患者,印象非常深刻,对我帮助很大,提醒我问诊一定要仔细,脊柱相关疾病知识还要继续学习加强。
病例二:治不好的胃痛
东井村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年10月23日到村卫生室就诊,左上腹痛10天。她自己说是胃痛,找医生吃了治胃和止痛的药,一点用没有。我问哪里痛,指的就是胃区。我说胃痛嘛,肯定和你吃饭有关系,是不是吃什么特殊东西来?没有,正常吃饭。那肯定是吃凉东西吃多了?没有,都是吃温的。饭前疼还是饭后疼?都疼。有没有恶心、呕吐、反酸、烧心、腹胀、腹泻?统统没有。吃饭正常吗?这几天不想吃饭,感觉和吃的止痛药有关系,平时吃饭正常。是慢慢开始疼的还是突然疼起来的?就这10天。怎么都不像是胃的问题呀,难道是心脏病?有没有胸闷、心慌、不敢活动?没有。有意思,又是一个特殊病例。你这个疼,什么时候疼的厉害?晚上疼的睡不着觉,串到后背疼,已经连续几天都没有合眼,白天差。什么情况下会疼呢?转身的时候疼。还给我示范了一下。我略有所悟,问她,你再给我指一下哪个地方疼?她指着左上腹说“这一溜”,就是“一条”、“一道”的意思。我一看,指的是左肋弓下。我说可以了,终于给你找到原因了,你说是胃痛,这可真是考验医生的时候,你的问题不在胃,而是在脊柱。最近有没有受过外伤或是跌倒?最近没有,以前曾跌倒,屁股蹲到地上,出现腰痛腿痛,现在好了。我说骨质疏松了倒是也可能出现自发性骨折,那你10天前在做什么?她说在干什么活,需要伸手去够,一下后背就疼了,贴了几天膏药,后背不痛了,开始胃痛。我说你趴到床上我给你查查体。结果老太太很痛苦的站起来,还不敢让人扶,趴的过程也是极慢,一看就是脊柱有问题。一查,多节胸椎明显压痛,位置较高,并且有左上腹放射痛。我说这么明显的疼痛你怎么不说呀,硬撑着可不行。你的胸椎很可能有骨折,需要系统治疗,一定要重视,医院住院。我了解她家的情况,虽医院的,但是仍然建议她去,这是医生的本分。我说不去住院只能给你开点中药吃,老太太也拒绝了,熬不了。我说还有办法,可以给你扎针灸止痛。村医殷大姐学过全息穴,我建议给病人扎手全息穴。我以此治疗过腰扭伤,效果很快,胸椎问题也可以尝试嘛。结果还没扎呢,病人吓得就受不了了,晕针,一辈子没打过针。殷大姐一看这样,扎不了了,她说我给你按一按吧,不扎了。按的过程中病人就觉得穴位很疼。殷大姐说她的手背上有很多结节,我摸了一下,确实是有。按了大约有十分钟,让病人起身试一下,她说疼痛确实减轻很多。虽然疼痛减轻,但是我告诉她和家属治疗远未结束,回家不要干活,卧床休息,避免弯腰负重,医院专科治疗。告诉村医拿最好的膏药先给她用上。
胃痛居然是胸椎问题,庆幸自己没有误诊。对于这个病人我仍然有疑问,压缩性骨折多见于腰椎,因为承重多,而这个病人是多发胸椎疼痛,有病理性骨折可能,因此我检查了浅表淋巴结,询问了相关症状,没发现异常,也就没有再建议病人更多。即使诊断出肿瘤性疾病,对于一位80多岁的老人,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她的痛苦,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下面两个病例仍然是脊柱问题,诊断没有前面两个那么曲折,但是更严重。
病例三:驼背老人再遇劫难
患者张姓老人,73岁,淄川区西崖头村人,年6月21日就诊,腰痛1月余。患者本身腰不好,驼背很厉害。自认为这次还是干活累的,贴膏药、吃药1月余,疼痛依然,并且驼背更厉害了,几乎折成了90°,家务活都干不了了,活动就疼。因为他有明显的腰椎病病史,我开始认为他还是腰椎或腰肌受伤了,但是一个多月完全没有减轻这不正常,必须给他查查体。查体发现腰椎及两侧根本没有压痛,往上查,大约在胸12椎体发现明显的突起,轻轻按压即疼痛明显。这就不是简单的骨质增生、椎管狭窄之类的了,很明显是有骨折。这种骨折多数是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他很有可能再也直不起腰来。怎么办?我虽然是中医肿瘤科医生,但对骨水泥治疗也有一定了解,如果能做,有可能让他在短时间内治愈,损伤还小。但我毕竟不是专科,具体的情况需要专科医生来判断。医院的专家,详细了解骨水泥的适应症,手术时间,预后情况以及治疗费用,转告病人,并写了联系卡片,让病人回家跟孩子说明白,如果同意做手术,医院办理手续即可,当然手术前肯定还要拍片检查。如果顺利,3天左右病人就可以下床活动了,医保报销后自付元左右。病人欣然而归。隔天我就接到了病人儿子的电话,医院,检查结果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已超过了1/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病人没有进行手术治疗,当天即出院回家了,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活动能力,非常可惜!
病例四:病来如山倒
患者牛女士,84岁,淄川区东井村人,年7月16日早早在村卫生室等我,腰痛5天。疼痛剧烈,无法起身及走路。痛的掉眼泪,说这么大年龄了,没长过什么病,别人长的老年病自己一个也没有,但是这回一下子起不来了。有了之前的经验我考虑她很可能有椎体骨折,查体发现腰1椎体明显凹陷,压痛明显。我说你这不是一般的腰痛,很可能有骨折,建议住院做骨水泥手术。这个手术创伤小,对年龄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让你少受罪,住院3天就可以恢复活动能力,而保守治疗至少要3个月,这3个月只能卧床,会持续疼痛,下床、做饭都不可能了,而你只有一个孩子,他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你,会影响他的工作。病人和家属商量后同意了我的建议,我也决定明天早上和他们一起去办理住院手续。CT结果出来,再次证实了我的判断,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大约1/3,虽未超过一半,但是疼痛明显,也是骨水泥治疗的适应症。本以为进展顺利,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第二天我打电话问询情况,病人家属说正在进行保守治疗,后来共住院3天就出院了。很不幸的是,8月份她又患上了风湿热,全身关节疼痛,两病合一块,越发卧床不起,家属用小推车推到村卫生室打青霉素,没几天就坚持不了了,直到现在仍然不能正常活动。真是一生不长病,病来如山倒!
这两个患者病情都很重,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虽然我给他们介绍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得到最佳治疗。必须承认目前医学还不够发达,也要承认许多家庭还不够富裕。在展现我们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人民的疾苦,这是促使我们前进的动力。这两个病例是我“第一村医”工作中最大的遗憾,他们的身影仍时时出现在我眼前。这两个家庭条件都不好,医院能够给他们提供治疗,可以随时联系我,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
一方面脊柱相关疾病不易被诊断出来,另一方面也有非脊柱疾病易被误诊为脊柱疾病,比如梨状肌综合征很容易被误诊为腰椎病,我还见过被误诊为腰椎肿瘤而进行放疗的,特别是对于非骨科专业“第一村医”战友来说,一定要鉴别清楚,因为村里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并不少见,但是混在更多的腰椎病患者里面,极易误诊。
病例五:奇怪的腿痛
这个病例并不算重,因为我有她的照片,所以以此为例。10月8日我在东井村坐诊,村里的环卫工人来找我看病,说腿痛好长时间了,右侧大腿后面明显,也不是很痛,是一种酸胀的感觉,腰也不好但不痛。我说那你很可能是腰椎病呀,是不是最近干活很多很累?多休息休息就行了。她说也不累呀!我问腰一点也不疼吗?她说以前腰疼过,还得过风湿性关节炎,后来治好了,近年来没再疼过。进行查体,腰椎果然没有压痛。排除了腰椎病我已经猜到问题所在了,我说你是不是咳嗽的时候疼的厉害?她说太对了,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最疼。我说你不是腿疼,而是屁股疼,不信我给你把疼的地方找出来。我按了一下她右侧梨状肌的位置,她说哎呀就是这里疼,要不是你我还不知道这里疼来。既然诊断明确了,治疗也就简单了,治的地方不是腰,而是我给你按的地方。鉴于你的病情并不重,建议自行治疗,每天按摩、热敷,睡觉时尽量平躺避免侧身,避免受凉。她说你按了之后感觉更疼了,我说越疼越要按,这就像干活后肌肉酸痛,按到不疼的时候就好了。一周后再见到她,已经明显减轻。
梨状肌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就是咳嗽、憋气等动作时(导致腹腔压力增大)出现下肢疼痛,大腿内收时疼痛,直腿抬高试验超过60°时反而疼痛减轻。该病严重时可出现下肢明显疼痛,走路困难,甚至梨状肌萎缩。治疗主要是针灸、推拿等理疗,促进梨状肌炎症吸收,水肿消退。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个病的“第一村医”战友可咨询专科医生。
最后我要讲一个特殊的病例,虽然不是脊柱相关疾病,但是和脊髓有关系。这个病例得到了我的大学同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王向明团队的大力帮助,特表示感谢!
病例六:瘫痪10年信心未泯
患者姓张,35岁,淄川区西崖头村人。24岁时开始出现脚尖无力,走路内八,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并进展,现双下肢软瘫,坐轮椅,感觉正常,无麻木疼痛烧灼感等感觉异常。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上肢霍夫曼征阳性。夜间有时双下肢抽筋。生病后皮肤发黑,指甲半黑半正常,牙龈有一条黑线,持续到现在。既往:22岁时有次“感冒”1月未愈。诊治过程:年2医院住院,查极长链脂肪酸:C22、C24正常,C26:1.10mg/L,C24/C22:2.02,C26/C22:0.14,皮质醇4.54ug/dl。查颅脑、脊髓磁共振无萎缩。诊断为肾上腺脊髓神经病。30岁左右取小腿神经活检:神经萎缩。用过营养神经药物,吃过中药,做过针灸治疗。四肢凉,小便频,大便多日一解,二便可控制。
5月份刚到村里工作时我就走访了他,但是没有对他进行治疗,因为他说吃过很多中药也扎了针灸,没有效果。后来再次走访,7月份我跟他要了病历资料,详细的了解病情发展过程,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他的诊断并不是完全吻合,至少没发现有明显脊髓萎缩,并且近五六年病情稳定,没有再进展,我就觉得还有治疗的机会,有好转的可能,但也没抱太大希望,所以也就没有贸然用药,而是在等待一个人。我的大学同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王向明告诉我8月份要来滨州调研,我说好啊,到时候一定要过来帮我会诊一个病人,再给卫生院讲讲课。结果因为行程变动,他的时间很紧张,但是在我的一再要求下,8月19日下午他们一行两人还是来了,本来计划先到卫生院讲课,他也认真准备了课件,但是到了卫生院已经四点半了,卫生院已下班,只跟张院长简单交流,便立即赶往病人家中。此行目的有二,一是西医诊断问题;二是中医治疗方案。最后经过讨论,我们觉得西医诊断问题意义不大,重点讨论中医治疗方案,他俩提建议,由我来定夺。没想到的是,此行取得了患者的极大信任,唤起了他久违的信心。我又反复推敲了三天,才最终敲定处方,不仅要考虑用药,更要考虑价格,毕竟是长期服药:黄芪30g当归10g白芍10g干姜6g牛膝10g甘草6g炒麦芽30g龟板20g鹿角霜10g,合用金匮肾气丸。同时给他算了经济账,一副中药25元,贵药就是龟板和鹿角霜,可以减一个,就会再少5元,他要求都用。我又专门问清了贫困户医保政策,每年门诊可以花到多元,报销50%-55%。这样每月自付多元,可维持半年多。
服药后唯一的变化就是牙龈上的色素沉着线逐渐变浅,这点小小的变化却给了病人很大的信心,他说打算至少要吃一年的药,不期望能站起来,但肯定是有好处,不能辜负了北京专家的关心。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包含两组症状,一组是肾上腺激素水平低下的症状,皮肤色素沉着就是表现之一;还有一组症状就是脊髓萎缩或大脑皮层萎缩。从中医看都属于先天不足,肾阳肾精亏虚的表现。亏虚日久,单用草木之品无济于事,因此用龟板补肾填精,鹿角霜通督脉,填精髓,用鹿角胶更好,但价格昂贵。此病非中风,属虚而非实证,因此舍弃了全蝎、蜈蚣等通经络药物。缓药久图,细水长流,寄希望于长久。
目前治疗仅仅略有起色,把这个病例发出来是希望让更多的专业人士看到,若能给病人提供各种帮助,善莫大焉!
本人作为非脊柱相关疾病专业人士,对部分描述可能欠准确,请读者谅解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