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要想有良好的稳定性需要具备2个条件
第一:良好对称的骨骼关节排列
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骶髂关节的排列
特别是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是一个微动关节,人体在走路或者跑步时髋关节是需要一个动态稳定的状态,但是骶髂关节是一个微动的关节,人体在移动的时候骨盆会发生旋转,从而带动腰椎,以及整个脊柱的旋转,过多的旋转,在脊柱的稳定肌群是一个考验,在骶髂关节的活动减小或者受限的情况下,如果某个节段的椎体的肌张力不平衡,活动的幅度受限,就会让相邻的节段产生更多的代偿运动来保持力的传递,这个受限的节段就脊柱形成了一个新的力学传导模式,也就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运动模式(相对这个节段而言)。如果有多节段发生这样的情况,运动模式的改变最后就会导致发生力学结构的改变,造成了体态的改变(脊柱侧弯旋转生理曲度改变)。随着结构慢慢的改变,椎体发生的位移会越来越大,严重的移位会造成椎间孔间隙变窄,对神经根产生卡压,从而影响神经对人体的控制能力失调,引起身体组织的功能紊乱。
第二:前后左右肌张力对称和良好的动态平衡
骨盆相关稳定肌群张力的平衡
1.腹直肌--躯干屈肌,提供腹部和骨盆的稳定,当肌肉收缩可将附着的耻骨往上提拉,形成髂骨向后旋转的状态。
2.阔筋膜张肌--位于髂前上棘的外侧,提供骨盆额状面的稳定性,当两侧过度紧张将会造成骨盆前倾,若是单侧过紧则会造成骨盆侧倾,行走时站立期末期将造成髂骨向前旋转。
3.臀大肌--髋外展和伸展,提供骨盆矢状面的稳定性,单侧收缩且髋曲90度时可将髂骨拉成向后旋转姿势。
4.臀中肌--髋外展,同时提供骨盆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稳定,单侧收缩使骨盆侧倾,前侧过紧可使骨盆前倾,后侧过紧可是骨盆后倾。
5.膕绳肌---过紧造成骨盆后倾
6.梨状肌---当髋伸展时辅助髋外旋,当屈髋过90度辅助髋曲,当曲髋90度同时外展可辅助调节骶髂关节半脱位。
7.内收肌----在行走的站立末期会造成髂骨向前旋转(前倾)
8.髂腰肌--过度紧张的髂腰肌会导致骨盆前倾,同时也可以通过强化改善骨盆后倾
9.腰方肌--在行走的摆动期可保持骨盆在水平位置的稳定
10.多裂肌--最深层的脊柱伸展肌群和旋转肌群
11.缝匠肌--过度紧张会导致骨盆的前倾
12.股直肌--过度紧张也会导致骨盆的前倾。
所以我们在增加骨盆稳定性同时,也要兼顾髋关节骶髂关节的灵活性的训练和伸展。
各位教练,以及从事脊柱矫正,运动康复工作的朋友欢迎转发,让正能量传递!让我们一起来帮助更多的人!
新加入的朋友更多的康复训练信息哪里治疗白癜风好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