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临床最新诊断思路
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大多可伴随一侧或两侧下肢的放射痛或牵涉痛,所以临床上习惯称之为腰腿痛。腰腿痛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疾病可能出现的同一种症状,与脊柱相干疾病、椎旁软组织疾病和腹腔、盆腔某些脏器的疾病相干联。不同病因引发腰腿痛的症状又及其类似,正确的诊断是正确医治的条件,具有正确的诊疗思惟对快速判断病因、制定医治方案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步:快速判断该疼痛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病变依照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人体疼痛疾病大多是由腰椎管内、外软组织伤害而至。这两类伤害可以单独或混合存在,临床根据病史特点、物理学检查、影象学特点及肌电图表现能作出辨别。这对临床医治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1、静息痛与运动痛腰椎管外软组织伤害:多表现为静息痛,若人体长时间处于某种体位,尤其是静卧状态,必将加重缺血性伤害,终究致使疼痛加重。这种情况下,躯体只要进行适当的活动或行走,使腰部软组织的血供取得改良,疼痛可以逐步减缓。腰椎管内病变:表现为运动痛,越是运动越会加重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以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减缓这类病理性刺激。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椎管外软组织伤害:而至的疼痛很少有遭到腹压变化的影响,在用力排便、咳嗽时疼痛一般不加重。椎管内病变:由于神经根处于激惹状态,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都可加重疼痛。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份增高的腹压,从而减缓由此引发的疼痛。3、一日疼痛的变化腰椎管外软组织伤害:晨起腰腿痛明显,乃至清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减缓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腰椎管内病变:晨起时无痛或轻微疼痛,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座位姿式也使疼痛更快加重。4、下肢疼痛的性质椎管外软组织伤害: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很少传导至足部,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射至腘窝处。椎管内病变:由于椎管内窦椎神经或神经根受激惹,出现的多为或仅为腰椎单节段疼痛,并且常常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散布区域,疼痛伴随麻痹的机率极高。5、搬提或支持重物的影响椎管内病变:当腹压升高,尤其是在腰部稳重时,胸腹部肌肉作强力收缩,几近可使椎体静脉丛内静脉压极度升高,若腰椎管内背根神经或窦椎神经本来已存在刺激性伤害(如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椎体骨折移位),此时可以增加受累的硬脊膜与神经根的压力而加重腰背痛和下肢痛。因此患者主诉腰背部负重后疼痛发作,而且不容易自行减缓。椎管外软组织伤害虽然也难以稳重,但影响程度要小,一般经休息制动后疼痛可自然消失。6、病程演化特点椎管外组织伤害:疼痛可以突然发作,但一般在短期内便可减缓,且间歇期长,自限性明显,勿需特殊处理。椎管内病变:引发腰腿痛突发频繁,间歇期随发作次数增多而逐步变短,发作期长,一般须经疼痛科医生专门医治方能减缓。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如果腰腿痛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乃至无明显的诱因下,发作频度越来越高,间歇期缩短。发作由开始自行减缓转而不能减缓,应斟酌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而至。7、马尾神经伤害椎管内病变: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巨大突出或椎管内肿瘤都可致使马尾神经压迫性伤害。病发初起为缺血性局限性蛛膜炎,临床表现为非典型的下肢麻刺感或沉胀痛,几近所有病人出现间歇跛性行,一旦行走时间太长或刚下地行走即有下肢疼痛,患者自行蹲下休息或平卧后疼痛即刻减缓,如此症状循环出现。马尾伤害严重时,则表现患侧下肢或双侧下肢足下垂,迈台阶或上下阶梯时出现扳足。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由排尿无力、便秘,继而发展为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部与肛周的感觉消退或消失。椎管外软组织病变不会引发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8、椎管内的极端情况椎管内肿瘤:倘若腰痛或腰腿痛持续发展,进行性加重,任何非手术医治也杯水车薪,且出现下肢无力、沉重或萎缩现象,则要高度怀疑椎管内肿瘤的存在,不允迁就。腰椎管内蛛膜下腔出血:若在病程中突发全身或下肢抽搐,乃至意识丧失、颈项强直、腰背部剧痛等,则应斟酌腰椎管内蛛膜下腔出血,这是腰腿痛病中的一种危象,应进一步排除硬膜内髓外血管肿瘤或变异。9、牵涉性腰背痛原发性腹腔或盆腔脏器的病变,伴发腰背部或腰骼部一处或几处浅表疼痛,同时又存在节段性腰部反射性肌肉痉挛,故病人还能感到深在的疼痛。所谓的牵涉性腰背痛患者,常常被当做原发性腰背痛而误诊误治,应引发警觉。这类病人其伤害并不是在疼痛部位的组织,也并不是沿着这些组织安排的传入纤维,而是在另外一些其神经安排与腰骶部组织节段性相干的内脏器官组织中。该内脏组织的伤害感受器传人纤维,投射至脊髓后角灰质V层内的交接细胞,与节段性相干皮区的传人纤维所投射到脊髓的交接细胞是同一的。临床实践中,妇科病(如痛经、卵巢病变、子宫脱垂、宫颈癌等)、上泌尿道病变(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后位阑尾炎、前列腺炎症均能触及下腰背痛或骶尾痛。10、胸腹垫枕实验检查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医师在病侧L3-S1各节椎板间隙的腰深层肌上用手指探压,寻觅深层压痛点。比较在以下3种体位下患者腰背部深压痛程度、下肢放射痛及麻痛感。体位1:病人取俯卧位,两上肢伸直置于身边,全身放松,用一定气力对压痛点进行深压;体位2:用一个直径为201px的长圆枕垫置在患者前胸部,使腰椎呈超舒展位。然后检查者以拇指再在原压痛点上用一样压力探压;体位3:将长圆枕向下移置于腹部,大致位于脐部,使腰椎呈过度前屈位。然后检查者再用拇指尖深压原痛点,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没有臀部、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椎管内病变或以椎管内病变为主者:患者由体位2变换到体位3时腰背部深压痛、下肢放射痛或麻痛感较体位2完全消失或减缓,一般斟酌椎管内病变。椎管外软组织病变:患者由体位2变换到体位3时腰背部深压痛、下肢放射痛或麻痛感较体位2无减缓乃至加重,一般斟酌椎管外病变。11、腰脊柱侧弯实验(1)检查方法:患者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下肢直立,足跟靠拢,令患者躯干保持适度后仰体位。检查者站于其后方,一手按住患者健侧肩外上部,另外一手放在患侧骨盆的髋外侧部。然后一手按住骨盆制动,另外一手把健肩推向病侧方向,使躯干连同头部缓慢弯向患侧。当弯到极度时,询问患者有没有患侧腰髓痛或并发下肢传导痛及酸麻感,令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然后检查者双手调换位置,用同法把腰脊柱逐步弯向健侧,到达极度时,再询问患侧腰部有没有疼痛症象出现。(2)临床意义:①脊柱弯向病侧引发腰骶部深层疼痛或并发臀部和下肢放射痛或酸麻感者,则为本实验阳性体征,可判断有椎管内病发因素。②脊柱弯向健侧到达极度时,使原患侧侧弯实验引出的腰骶部深层痛与下肢症象完全消失,也判为本实验阳性。若脊柱弯向健侧而出现患侧腰部疼痛者,可判为腰椎管外软组织伤害。③若无论是脊柱向患侧或健侧曲折时,均引出腰部或腰髓部疼痛者,则判断为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引发的腰腿痛。对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的医治,宣蛰人老前辈在软组织外科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下面罗列一些常见软组织压痛点。第二步:腰腿痛软组织疼痛常见压痛点1、棘上或棘间韧带劳损:压痛点在该棘突表面或两相邻棘突之间2、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点在横突尖端3、臀肌筋膜炎:压痛点多在髂嵴外下方4、臀上皮神经炎:压痛点在髂嵴外1/3处5、腰肌劳损:压痛点在腰段椎旁骶棘肌中外侧缘6、腰骶韧带劳损:腰痛点在腰骶椎与髂后上嵴之间7、耻骨联合上缘压痛点(腹直肌与棱锥肌);8、髂嵴压痛点(腰方肌、腹外、内斜肌)9、胸腰椎椎板及小关节突压痛点(腰部深层肌之棘肌、多裂肌、小关节囊)10、腰椎横突与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方肌及腰背筋膜)11、髂后上嵴与骶尾骨下外缘及臀肌粗隆压痛点(臀大肌)12、骶髂关节压痛点(长短韧带、关节囊)13、髂骨翼及坐骨大孔内上缘、股骨转子间窝压痛点(臀中、小肌)14、髂前上嵴后方及股外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骼胫束)15、坐骨结节外侧压痛点(股方肌)16、坐骨结节上内侧压痛点(骶结节韧带)17、股骨大转子尖部压痛点(梨状肌)18、股骨小转子肌附着处压痛点(髂腰肌)19、耻骨上下支肌附着处压痛点(股内收肌群)20、内踝下方压痛点(胫后肌腱及腱鞘);21、外躁下方压痛点(腓骨长、短肌腱及腱鞘)22、跟骨棘(跖腱膜、跖长韧带)
白癜风发病的原因白癜风医院福州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