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
一、概述
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导致腰部软组织劳损等,使腰肌容易疲劳而出现疼痛,称为腰肌劳损,有称之为“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痛”,也有称为“颈腰综合征”是因为该病常因颈椎或者腰椎病证而加重,或者说该病可能由于颈椎或者腰椎病证引发。
二、病因病理
①急性腰扭伤之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损伤的肌肉、筋膜、韧带未能充分修复,局部无菌性炎症继续存在,产生较多的瘢痕和粘连,使腰部功能减弱且易出现疼痛。
②腰肌的慢性积累性损伤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受到牵拉,受力大而频繁的组织会出现小的纤维损伤、出血和渗出。损伤组织修短和出血渗出被吸收后,常遗留瘢痕和组织粘连。如工作姿势不良,一侧要紧张
弟六章浮针疗法治疗躯干部疾病一侧松弛,致使两侧腰肌不平衡,久之则发生劳损。这些己劳损的组织,功能差,易受牵拉,常因其压迫内在神经纤维而产生腰痛。
③腰筋膜无菌性炎症长期保持某一个姿势重复劳作,使腰背肌长期不能放松,日久肌纤维细胞肿胀、变性、出现无菌性炎症。肿胀的肌细胞使肌束体积增大,撑胀肌筋膜,使筋膜张力增大;而筋膜又反过来挤压肌肉及其中的血
管、神经,使循环受阻,肌细胞缺乏营养,代谢产物不能排出而产生代谢障碍。长此以往,又加重了肌细胞的变性、肿胀;或感受寒湿,也可使腰肌紧张,出现痉挛、缺血、水肿、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因此类恶性循环而加重,引起腰背部疼痛无力。
④先天性的脊柱畸形或下肢功能结构缺陷均可引起腰部肌力的不平衡,最终导致腰背部组织的劳损,产生腰背痛。
此外,脊柱骨折之后,伴随韧带损伤,脊柱内在平衡系统破坏,从而引起外源性平衡系统的失调,也会产生腰肌劳损。
总之,导致腰肌劳损的原因很多,主要病理变化都是肌肉、筋膜、韧带的出血、渗出、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反应,日久则发生粘连及纤维变性。
三、临床表现
腰背部及骶部酸胀、疼痛、无力感,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休息时轻,劳累后加重,若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也有助于症状减轻,病人不能久站,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频频伸腰或以拳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仰卧时腰部垫枕可使肌肉放松,保持腰椎生理前凸时则较舒适。腰部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气、潮湿环境或感受风寒后,疼痛往往加重。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有卜肢牵拉性疼痛,但无窜痛和肌肤麻木感。
腰部可有广泛压痛,活动多无异常,少数活动稍受限。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酸痛、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腰部的疼痛部位,多在骶棘肌处,髂嵴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
部分腰肌劳损的病例可有影像学的病变表现,如:骨质增生、腰椎曲度变直等,所以很多人把它诊断为骨质增生或者腰椎退变。
腰肌劳损的诊断注意点:
1.这类病人经常从事于某项工作,如办公室文员、司机等,或者爱好在卧室看电视、沉迷赌博等,平素缺乏体育锻炼,易患上腰肌劳损。
2.经常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慢性腰部酸胀痛,休息、揉捏或热敷后疼痛可缓解。这种疼痛也可在卧床片刻后减轻,但不久又会复发,,稍做活动可再次减轻,而一旦活动过久疼痛便会再次加剧。
3.天气变化时会出现腰部肌肉痉挛和疼痛的症状,且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四、治疗
1、浮针治疗
腰肌劳损的受累肌肉多为脊柱两侧的肌肉如骶棘肌、腰大肌,触之有长条状粗大条索,经常从肩胛骨内侧一直到第一骶骨。
在条索的上端或者下端或者上下端同时进针扫散。
治疗过程中可以让病人跪在治疗床上,进行直腰、弯腰连续动作。
朱先生,60岁,清洁工,慢性腰痛,酸困不适一年,双侧竖棘肌部位触之有条索,用浮针对应双竖棘肌部位条索上下各进针扫散两分钟留管,隔天治疗一次,治疗一次症状减轻,治疗六次后症状消失。
2、灸健康治疗
阿是穴及配穴:肾俞、命门、志室、委中、大肠俞。
五、功能锻炼
按摩腰眼:取坐位或立位,两手掌对搓发热后,紧按腰
眼。两手同时向下推摩至腰骶部,然后再向上推回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