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歌诀: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传统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实表散邪,滋阴和阳。注意治疗外感风寒表虚及营卫不和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现代功效:
药理实验结果证明,桂枝汤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镇静作用。临床主要用于以下可见风寒表虚证者。
1心血管系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多发性动脉炎等。
2运动系统: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肢体偏瘫等。
3内分泌系统:糖尿病或并发神经痛,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4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
5妇科:妊娠恶阻,更年期综合征,人工流产术后发热,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等。
6皮肤科:荨麻疹,冬季皮炎,寒冷性多形红斑以及过敏性疾病等。
7其他疾病:神经性头痛,面神经炎,阳痿,小儿夜游症,小儿营养不良等。
《伤寒论》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用法:
桂枝(9g,去皮)芍药(9g)甘草(6g,炙)生姜(9g,切)大枣(3枚,擘)。七碗水大火煎成三碗,空腹服一碗,服后最好喝一碗大米粥,盖上被子捂汗。汗出烧退,剩下的不再喝。三小时不出汗再喝,直到出汗为止。一剂药喝完还不出汗可再煮一剂药。
随症加减:
1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穗、淡豆豉疏散风寒。
2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
3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紫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桂枝、芍药等量合用,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了营卫同治邪正兼顾的寓意。
使用注意: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恶臭等物。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该方特点为“桂芍等量”,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桂枝汤及其加减变化之方,体现了桂枝之用,可表可里,可气可血。桂枝汤加味方的主治病证已扩展至疟疾、痉病、痹证、腰痛、转筋、腹痛、瘕疝、下利、汗证、遗精、奔豚(古代病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抵咽部,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晕目眩,心悸,烦躁,发作后如常)、喘证、呕吐、心悸、女子梦交、冻疮、黄疸、产后虚羸等各种外感及内伤杂病。合理运用桂枝汤知道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感染性疾病,还是治疗功能性疾病,或者治疗内分泌系统、神经及运动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桂枝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名医案例:
患者,女,成人,近1年来,每天都出现2~3次发热,汗出。查其饮食,大小二便、睡眠皆佳。曾按阴虚治疗,服药20余剂无效。诊其脉缓软,舌淡苔白,辨为营卫不和,用桂枝汤原方2剂即热止、汗不出。
愿与朋友们分享我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喜欢的朋友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