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仁波老师从事整脊三十多年,对骨盆旋移综合征有深入的钻研并融汇贯通创立了独到的调治手法。从今天起,我们将分三期陆续刊载于老师的原创《亟需重视的骨盆旋移综合征》。
发表者:于仁波-06-24
三、骨盆旋移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则会使这种协调关系发生改变和代偿,容易引起腰椎代偿性侧弯和骨盆主横轴骶骨(即通过S2及两侧骶骨耳状关节的中枢点的连线)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错位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另外,骶骨,坐、耻骨,耻骨联合改变时可发生一系列相应症状,所以,我认为骨盆旋移不能简单的以骶髂关节前后错位而引发的症状、体征来概括,而是设计全身多系统、多部位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主要表现:骶髂关节活动时疼痛、腰肌劳损、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髋痛、膝痛、弹响髋、弹响膝等。其中骨盆旋移症与腰腿痛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在临床却容易被忽视,导致许多腰腿痛病人长期不愈。原因是骨盆旋移后骨盆自锁系统受到破坏,使骶髂关节错位失稳、腰椎侧弯、椎间孔骨性通道狭窄,出现坐骨神经疼痛症状,此种情况多见于青壮年,并且反复发作,若不能正确诊断、治疗,则迁延难遇。笔者观察超过80%的腰腿痛患者有或轻或重的骨盆旋移,因此,亟待引起临床重视!笔者还注意到:严重的骨盆旋移还可以出现排便、排尿异常,月经不调,脊柱侧弯,坐骨结节滑囊炎,头痛、头晕,周身不适,疲劳易倦,内脏功能下降,全身关节松动、弹响,甚至精神抑郁等。一些原来认为常见的膝、踝关节痛(如膝骨关节病、慢性滑膜炎、跟骨骨刺、趾痛症等),足部病变(如马蹄足、扁平足、内翻足等),膝部病变以及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梨状肌等病变都与骨盆旋移有关,当然,这些病也可以反过来导致骨盆旋移,与骨盆旋移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因此,提醒专业人士注意:骨盆旋移多见、常见,大量存在,可设计多系统、多部位疾病,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及早正确诊断、治疗,防止误诊和并发症发生。2、体征:骨盆旋移后不同阶段表现不尽相同,下面是常见的体征改变:俯卧位时,髂嵴和两肩连线不平行,表现为右高左低或左高右低。以右侧骨盆为例:由于移位的骨盆向后扭曲,看上去右臀比左臀高(也凸起),右髋关节内旋,右腿比左脚短。站立或步行时,正常者应该是左右下肢平均担负体重。但此时,右腿变短,为了均衡负重,身体不得不向右倾斜。为了使倾斜的身体不致跌倒,左腿就得担多起一半体重以上的重量。为了保持全身的平衡,胸腰段脊椎就得向右侧弯曲,而颈胸部脊椎则弯向左侧,环枕关节则倾向右侧,致使头向右侧偏斜。俯卧位髂嵴变成左低右高,两肩却左高右低,由于发生脊柱弯曲,整个上半身看上去向左倾斜。随着病情变化、恶化,骨盆旋移体征会变得复杂多变,因为骨盆移位的继续,势必导致脊柱出现复杂的弯曲状态,出现髋关节移位,肩关节移位,肘关节移位,腕关节移位,甚至手指关节移位。不仅如此,脊柱的扭曲、错位还可使肋小头的各关节也会发生移位,出现肋骨的翻转、顶起等。同样,髋关节的移位也可使膝关节移位,踝关节移位,趾关节移位而带来相应体征改变,骨盆旋移的复杂多变会导致出现平卧位和仰卧位时不一致,卧位和站立位时不一致等,造成诊断困难。所以不能单凭一种姿态诊断,更不能仅凭静态的X线准确诊断何种类型。此外,长短腿,阴阳脚也是骨盆旋移的重要症状和体征,是骨盆旋移诊断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长短腿,阴阳脚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性的,而非假性的。其中髋臼中心(或说顶点)上、下移动和髋骨内外旋,股关节内外旋是重要原因,值得重视。
如果您对于氏整脊手法感兴趣,欢迎探讨,共同提高。
联系
/yunbo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有关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