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第1-3天的康复训练
术后第1-3天,患者由于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及麻醉反应等会觉得身体较虚弱,也许觉得伤口有些疼痛,手术侧大腿有些肿胀。因此,这个阶段的康复训练应该少量,以休息为主。术后第2天即可不负重下地站立和扶双拐行走。
1、保持正确的体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除了根据麻醉方式选择不同的体位外,为了预防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必要时需使用三角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平卧床上,术侧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稍屈曲,使双膝关节及足尖向上,为维持姿势必要时可穿防旋鞋。应绝对避免患髋过度内收、内旋、外展、外旋。
2、距小腿关节跖屈和背伸动作练习这个锻炼与术前康复中小腿后侧肌肉锻炼方法相同,目的是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为手术后患肢如果不活动,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积、肿胀,从而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能会引起肺梗死,十分危险。做该康复训练时患者应感到腿部肌肉有绷紧的感觉才算到位。
3、下肢按摩按摩可由康复医师或患者的家属陪护来完成。按摩的目的同样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减轻疼痛。按摩时应轻柔,按照足底、小腿、大腿的顺序。
4、患侧肌肉力量练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尤其是1-3天,建议患者做肌四头肌、臀肌和腓肠肌等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从而增强大腿和小腿肌肉的力量,减少肿胀。因为关节并不参与活动,因而不会增加疼痛。
(1)肌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方法同膝关节压床练习。患者平卧床上,距小腿关节下垫一枕头,绷紧大腿前侧肌肉,膝关节尽量伸直并用力向床的方向压,保持此姿势5-10秒,慢慢放松,重复练习10次。
(2)臀肌等长收缩练习:夹紧臀部,把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坚持5秒再放松5秒。重复练习。
(3)腓肠肌训练:这个练习有助于康复后下床行走。方法同距小腿关节跖屈的背伸练习。患者平卧床上,保持膝关节伸直,尽力使踝关节背伸并坚持5秒,然后尽力使踝关节跖屈并坚持5秒,重复10次为一组,每小时5-10组。
二、术后第4-7天的康复锻炼
术后第4天开始,患者疼痛逐渐减轻,可以正常吃饭,体力也逐渐增加,可以进行更多更强的练习。除了继续进行前3天的肌肉力量练习外,可以增加以下训练。
1、“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这是通过使用一种叫做“持续被动活动”的机器,进行关节功能被动训练。CPM在设置好适当范围和时间后可以非常轻柔地屈曲、伸直患侧关节,从而有利于减轻疼痛、肿胀,防止发生关节僵硬等。
2、人工髋关节被动活动被动运动是通过医护人员、家属或自己的健肢帮助来完成髋关节的运动。但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下肢要充分放松,动作轻柔缓慢,活动范围从小到大,髋关节屈曲活动最大不超过90°。术后第4天开始可以在床上进行如下一些练习。
利用绷带或健侧腿的帮助被动活动髋关节。将合适自身长度的绷带一端套在足底,另一端双手握紧,利用手的力量将下肢抬离床面,保持5-10秒,然后放下休息10秒,重复联系。注意刚开始的时候抬离床面不应过大。也可以利用健腿帮助来抬高患肢。
3、膝关节训练手术后第四天可以在护士的帮助下将身体向患侧外移到床边,让小腿自然悬垂于床边,使膝关节弯曲到90°。注意避免髋旋转。另外还可以在膝关节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做伸膝动作使小腿抬离床面,保持10秒,缓慢放下,重复练习。
4、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患者可以在康复医师帮助下进行股内收肌、外展肌的训练,在此阶段,应在卧位情况下进行无痛范围内的练习。
5、坐位水平转移训练向患侧移动时应先移动患肢,使其呈外展位,再利用双手支撑床,移动臀部和健肢;向健侧移动时,应先双手支撑床,移动臀部和健肢,再移动患肢。
三、术后第二周的康复锻炼
术后第2周的训练重点是加强患侧下肢不负重条件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肌力,增加床上自主活动能力。
1、屈髋练习在无痛范围内弯曲膝关节,利用脚掌在床面滑动,进行主动的患侧髋、膝关节屈伸锻炼,屈髋度数为45-60°(外侧入路切口)或<30°(后入路切口)。
2、卧位髋外展肌训练患者平卧床上,让双足伸直,患肢由中立位向外侧伸展,然后再回到身体的中立位。注意患肢应一直保持足伸直中立位,整个患肢向外移动。
3、患肢不负重站立练习在床边,健腿支撑站立平衡,保持健腿能单独支撑站立5-10分钟,患腿不负重着地。刚开始时病人会觉得头晕,所以,进行站立练习时一定要扶着床旁扶手或者有人在身边帮助。
4.床边体位转换训练各种姿势的转移是患者行走及回归社会和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但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在身边有人陪护下练习。包括卧位-坐位转移训练、坐位水平移动训练。注意在转换过程中避免身体向两侧移动。
四、术后第三周的康复锻炼
术后第3周,继续康复锻炼,如有条件最好到专门的康复中心继续练习。本阶段除了继续巩固以往的训练效果,患腿也逐渐开始负重练习,加强步态训练。重点如下:
1、 空中蹬轮练习这个练习可以锻炼股四头肌肌力,同时
可改善下肢各关节的活动范围。患者平卧床上,双下肢连续交替做蹬车轮动作,主要患髋屈曲度数要严格限制在90°以内。重复练习,每10次为一组,每小时2-3组。
2、 髋关节屈曲练习站立位,在床尾垫上适当厚度的枕头,患者上半身尽量向前压,达到屈曲髋关节的目的。或者可以双手扶住床头栏杆,膝关节屈曲抬高患腿,并保持向前,注意膝关节不要高过臀部。
3、 髋关节伸展练习
(1) 髋关节后伸:患者扶住床边栏杆站立,患肢伸直向后同时保持身体直立,不要向前弯腰。
(2) 髋关节前屈:患肢伸直向前,注意身体不要向后倾。
4、髋关节外展练习患者扶住床边栏杆站立,患肢伸向外侧,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5、步行训练术后第3周内患肢负重不应超过20kg,因此,患肢可在平行杠内进行前后缓慢的交替迈步训练,直至患腿在部分负重状态下无不适感。平行杠内步行平衡顺利之后可利用助行器辅助练习。注意行走练习中转身时,如果转向患侧,应让患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健肢;如果转向健侧,应先让健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患肢。
使用助行器平地行走步骤如下:①提起助行器架子放于前方合适位
置;②迈出患腿至助行器后两条腿连线附近;③健腿跟至。重复以上
3步即可。
五、术后第4-6周的康复锻炼
本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第3周的训练效果,逐渐改善患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髋关节的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
1、下肢肌力训练可利用沙袋等加强股四头肌、髋外展肌训练,如肌四头肌渐进抗阻练习和髋外展抗阻练习。
2、进一步提高步行能力本阶段步行训练可从使用助行器逐渐过渡到拐杖。扶拐杖时患腿为触地式部分负重。刚开始时必须有人帮助,体质衰弱和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的患者,不宜使用拐杖,可用轮椅。地面湿滑时应避免使用拐杖。
使用拐杖平地行走的步骤如下:①将双拐同时放在身体前面适当的距离②向前迈出患腿③健腿跟至,并超过患腿适当距离或平行。重复以上3个步骤即可。
六、术后第7-12周的康复锻炼
此阶段重点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继续练习使用双拐进行步行训练。除了可以继续髋关节屈曲练习、直腿抬高练习和站立位髋关节外展练习以外,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脱拐行走,还可以进行如下练习。
1、上下楼梯练习上下楼对于肌肉的力量和身体的平衡能力是一项非常好的练习。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借助楼梯扶手,而且每步只能迈上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具体用哪条腿也是有讲究的,为了便于患者记忆,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健腿上天堂(上台阶时先迈好腿),患腿下苏杭(下台阶先迈患腿)”。最好由他人帮助,直到您认为有足够的力量和灵活性作保证。注意不要上太高的楼梯,每阶台阶不要超过25cm。注意借助楼梯扶手。
2、伸膝伸髋练习患者俯卧床上,保持膝关节伸直,同时后伸髋关节,15次为一组,每日3组。
3、侧卧位髋关节外展练习患者侧卧床上,身体稍向腹侧倾斜外展髋关节可锻炼臀中、小肌,身体稍向背侧倾斜外展髋关节可锻炼阔筋膜张肌。每组15次,每日3组。
七、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家中需要有什么准备为座椅、坐便器和楼梯上安装可靠的扶手;为座椅准备一个舒适的垫子,并有安全的靠背和扶手,准备一脚凳方便患肢休息;把马桶升高;洗澡间准备防滑垫,安装可靠的扶手和椅子;清除在家中活动区域内所有可能引起摔跤的物品,比如可以移动的地毯和电话线等。
2、术后活动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减轻体重或控制体重增加。
(2)注意避免摔跤和外伤;使用拐杖至无疼痛及跛行时,方可弃拐,最好使用单手杖,可减少术侧关节的磨损。
(3)预防并及时控制感染:对拔牙、插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术或治疗措施都应及时预防,防细菌血行传播导致关节感染。
(4)术后6-8周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外旋,并避免受压。
(5)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以及参加诸如奔跑、跳迪斯科等需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以减少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半脱位、假体松动等问题。
(6)遵医嘱继续进行功能锻炼且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度引起肢体肿痛。
(7)注意术后早期禁止髋关节过度内收、内旋;禁止过度外展外旋如“二郎腿”,以及盘腿动作;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物品;穿鞋袜时,在术后早期应避免跷二郎腿,以免影响手术效果,应坐在床上,足置于床上屈膝屈髋穿鞋,保持患肢屈髋90度,以防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术后第1个月内坐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不坐矮凳子,要采取正确的坐姿;马桶不宜过低,防止出现身体前倾双足分开,双膝并扰的不良姿势;向健侧翻身时注意勿使髋关节处于伸直、内收外旋位,以避免脱位。
(8)不在不平整或太光滑的路面行走。
(9)出现髋关节的任何异常情况,医院复查或与医师联系。
(10)遵照医嘱,医院复诊,进行临床和X线随访。
(图文由脊柱科护士长马乐提供)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